基于家园共建的幼儿品格教育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基于家园共建的幼儿品格教育实践研究

杨婷婷

济南市市中区魏新第一幼儿园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幼儿时期是价值观和各项品质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越来越多家长和教师意识到培养幼儿品格的意义和价值,并且采取了多方面的教育措施。基于此,本文将对基于家园共建的幼儿品格教育实践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园共育;品格教育;幼儿

1 幼儿家庭教育现状

1.1 家庭氛围不够和谐

有的家庭,特别是弱势家庭,比如农民工、未就业者、经济相对贫困等的家庭,会因为其生活水平比较低,影响到幼儿的学习以及生活;而有的家庭或因父母离异、父母外出务工,幼儿大都是由隔代抚养或者是旁亲监护;有的家庭内部矛盾较多,家庭关系不和谐,整日吵吵闹闹,无法提供给幼儿和谐的氛围,使幼儿的归属感、安全感缺失。长此以往,幼儿无法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就容易形成攻击性和破坏性等不良品格。

1.2 家长教育观存有误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应以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养为基础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注重良好品格的教育和培养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大部分家长都会竭尽所能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有的家长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最好的供给幼儿,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奔波直接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陪伴和沟通。事实上,家长的盲目付出,不仅未能使幼儿感受到家长的辛苦,甚至还让幼儿沉浸于物质的陪伴中,养成了攀比的不良品格。

2 基于家园共建的幼儿品格教育实践对策

2.1 家园共育,注重统一德育环境构建

德育环境的构建对幼儿良好品格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从幼儿良好品格角度出发,积极构建家园共育的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儿开展德育的意识较为薄弱,在德育环境构建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幼儿园教育要突出自身的引导性作用,积极与幼儿家长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围绕幼儿良好品格内容进行统一环境构建,确保幼儿的良好品格始终处于统一德育环境下,加深幼儿对良好品格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接受幼儿良好品格教育和指导工作。

幼儿的良好品格必须依靠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统一的环境。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在幼儿良好品格培养方面达成共识。

一方面,幼儿在入园时,普遍存在入园焦虑等心理,如果放任不管或单纯依靠幼儿园教育很难真正缓解幼儿的焦虑情况,部分家长甚至会出现情绪激动与幼儿园产生矛盾。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做好幼儿入园焦虑的指导工作,帮助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入园焦虑,家园携手,共同陪伴幼儿克服入园焦虑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家庭与幼儿园初步形成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共识;另一方面,幼儿入园以后获得了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积极与家长建立沟通渠道,针对幼儿良好品格培养形成共识,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多组织亲子活动,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培养工作,幼儿居家时,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居家学习、生活等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包括幼儿生活作息表等内容,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一,确保幼儿良好品格培养的整体环境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2.2 激发家长参与度,增强幼儿品格教育的效果

幼儿园需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品格教育中,有的时候可通过制度指令,通过上令下施,常常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更需要探索激发家长参与的策略,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比如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公告栏,对幼儿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能够看到,潜移默化的形成开展品格教育的良好意识。还有,将幼儿园组织的品格教育主题活动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幼儿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幼儿当前的品格发展情况。教师对于幼儿园的相关教学活动具有详细安排后,幼儿家长就能对幼儿的信息进行随时观看,以促使其深刻体会到品格教育开展的价值。除此之外,开展同年龄段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将幼儿作为活动主体,为其构建相应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及幼儿家长彼此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使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

2.3 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观察

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事情,当碰到了特殊情况,需要和幼儿平等对话,问清事情的原委,让幼儿感觉自己被关注、被爱护。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留出时间和家长积极沟通,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的特殊表现,并且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这样能帮助幼儿解决品质发展中的问题。家园共育的基础是园本活动,幼儿教师要以幼儿园为单位,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观察的结果,幼儿教师要积极分享和交流,交流对象可以是其他教师或者家长。只有教师具备家园合作意识,家长才能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才能够争取家长的配合,双方合力提升品格教育的效果。在品格教育中应用教育学相关的理论,持续改进品格教育课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在教育中从点到面,共同探寻家园共育中幼儿品格教育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建设品格教育共同体。

2.4 家园共育,渗透感恩等教育思想

幼儿良好品格培养过程中必须渗透感恩等教育,其目的是从思想上转变幼儿的意识,真正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家长对幼儿感恩等教育思想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幼儿良好品格培养的成败,在指导过程中部分幼儿家长认为感恩等教育就是在幼儿园内实施即可,不愿意让幼儿在家庭中展示德育内容,由此造成幼儿感恩等内容形同虚设,无法落实到位。因此应进一步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渗透感恩等思想。

以感恩教育为例,幼儿园在幼儿良好品格培养过程中进行感恩教育是常见的教育策略,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重要一步。在感恩教育实施过程中,感恩父母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常见的活动是“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件事”,幼儿园也会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从实际表现来看,大部分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中的感恩教育活动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但在家中让幼儿“为父母做一件事”的活动中参与度低,甚至有的幼儿家长用借口为幼儿遮掩,其目的是不让幼儿劳动,这种思想下幼儿很难真正在家庭生活中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良好品格培养过程中,感恩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要积极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工作,在家庭实施感恩父母主题活动时必须让幼儿真正参与其中,让幼儿在家庭活动、幼儿园活动中真实感受到感恩的意义和力量,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

2.5 完善对家庭资源的管理

家庭中包含较多品格教育的资源。幼儿园可以构建家长资源库,以尊重幼儿的家庭隐私为原则,在开学的时候发放调查问卷,这样能了解幼儿家长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而后整理与归纳家长资源,做好记录和统计后,统一构建档案,安排专门的教师管理这些资源,定期更新和维护资源。在获得家长的同意后,分享幼儿家长的资源。例如,组织家庭形式的品格教育活动,利用家长拥有的场地设施、才能等教育资源,拓展幼儿品格教育的范围,把家园互动延伸到幼儿园之外。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尽可能尊重家长的意愿,获取家长的信任,这有利于增进教师和家长的感情,拓展幼儿品格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幼儿品格教育可以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不仅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还能使幼儿园的实际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良好品格教育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为幼儿良好品格教育的培养提供稳定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浅析家园共育视野下的幼儿品格教育[J].家长,2020(08):79+81.

[2]朱莉莉.家园合作——共促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J].科普童话,2020(12):176.

[3]董玉.大班幼儿“勇敢”品格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DOI:10.27048/d.cnki.ggzsu.2019.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