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初中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研究

张鹏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中学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活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真正减少学校繁重的课业负担,教学成长需要质量,本校决定在认真进行充分的细化理解新课程思想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学校“以改革创新求成长,用文化特色内容铸光辉”管理的工作思想,在建构“道德”教学观念指导下,在推行“导学法”的基石上,以“问题立项”的基石上,紧密结合本校实践,在本学期内进一步积极地进行分课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与问题探索。

关键词:初中;分课型教学;教学理念;对策

引言:变革学校原来的陈旧教学方法,进一步发展我校的新课堂管理模式,即按照总体教学要求的“先学后教,分组协作、当堂练习”的模式,创建“和谐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的主导性作用,培育学生自习能力。

1、分课型模式的基本理念

1.1以人为本

首先,要在心中认同并遵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学宗旨。在课堂中面对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任何一个认知漏洞,坚信每位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位学生的进步都予以大力鼓励,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夯实了基础。

1.2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素质教育强调面对所有,推进了中小学生的全方位健康发展。教室是中小学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都应该面对全体学员,以提高中小学的基本素质。

2、分课型实施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先学后教,分组协作、当堂练习”即以学习者为“轴心”适用于学生自主掌握的方式,它将过去的老师单方面传授转化为老师双向互动,老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点进入学生”转化为“带着学生找到知识点”,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课本进入老师”转化为“带着话题进入教室”。我们通过让学生主动认识,主动完成任务,在实验和探究中主动建立起科学而完整的认识框架。

2.2合作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教师为完成教育使命与目的,对教学的活动,经过交流、交往和各种协同行为的作用,以主动生成的形式展开的行为活动。合作最普遍的形式是“兵教兵”。使他们相互彼此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自主探索可以提高他们思考的自主性与深刻性,而班级的协作探究能够弥补学生缺陷,对于训练他们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协作的态度有着特殊的意义。

2.3学法指导原则

首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使用思维方式,强调培育学习者良好的思想品格、才能养成思维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育目标。根据课程整合需要,将学生的目标不再单纯放到掌握基础知识上,而要转换到学会读书、了解思维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来;其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需要充分调动学习者在课堂中的主动、积极性作用和创造性。学习者被视为建立教学流程的主动参加者,教学的诸多目标与任务都需要通过学习者积极、有目的地获得各种材料来完成。同时,在教学整合中,老师也是整个教学流程的主要参加、指导人、推进者和咨询者,而老师的作用能够使教学流程更为优化,是整体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

3、分课型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3.1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初中课程标准》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转变复习方法,学习不再是机械地模仿与记忆,而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要获得知识还要获得情感的升华.对分班型的内化吸收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使他们懂得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各个环节中组织同学参与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组员之间互相解答互相质疑,不仅知识得到增长,在情感方面学生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皆提升,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让分课型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

3.2有助于改善中学课堂实际现状

现今的中学课堂现状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滴水不漏地做笔记,教师只负责知识输出,而不顾学生的内化吸收程度,整堂课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偶尔互动也是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呈现出一派死气沉沉的现象。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对分课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现状,倡导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关注知识内化吸收过程,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习的过程.

4、初中分课型构建教学实施

4.1课前设计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就是对所教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对分课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原则,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同学的发展,这需要教师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要了解所要面对的学生群体,考虑到他们是否有意愿参与课堂讨论、是否愿意积极配合老师以及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因素.通过对学生的特点了解分析,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倡学习优秀的学生做一个“小老师”,在讨论环节帮助其他学生答疑解惑,鼓励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担任小组汇报员,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多提问不认真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让他们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更恰当地设计重难点讲解的程度和教学方法,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教学,要做到“以生定教”,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出判断,更好地将课堂掌握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在设计“留白”的时候,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把握知识留白程度,设计练习题的时候也要依照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习题,忽视学生的教学活动犹如天方夜谭具有盲目性。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教师要仔细理解、分析教学内容。很多文化知识都有深厚的背景,如果不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就不能够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因此就不知道如何才能教好这些知识以及教这些知识的意义,只有真正吃透教材,教师上课才能生动活泼、游刃有余。

4.2老师加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心的培养

其一:让每一个老师要意识到方法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意识到有模板和无模式的差异;其二:教师发展课程,既是学校教育的要求,又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全面成长的要求。学校大量收集了外地市和杜郎口中学的优秀教育理论材料,并印发给学校所有的任课教师,让老师们认真地学习,吸收有效理论养分。在寒假阶段,学校就进行过这个任务,具体内容涉及:需要老师全面掌握"先学后教,分组协作、当堂练习“管理模式的结构。需要老师全面把握"先学后教、分组协作、当堂练习”教学方法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包含了以下四大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任务明确,老师精讲善诱,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新知识;紧扣教学要求,注意学生情况反映,老师通过优化导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和精神形成;重视在课中班内的准备、预习以及课后的操作、指导等全过程管理工作,把课堂内外的教学整合为一种有机的整体。要求老师仔细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技巧。通过教学,让老师们领悟了教学模式的每一个内容,同时学校又组织了部分老师根据教学模式制作课件,并在各学科组打磨录制视频,以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识。

4.3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参与新教学模式课程活动。为搞好这个教育,首先,学校领导班子深入教室听推门课,每一周至少二节,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沟通;第二、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头两个学期带头上模式课程,已经全部听完;第三、每周各学科组安排一个老师上研讨课,并督促每一个老师深入地讨论,上过后,对教师研究组工作进行了评价,并指出各阶段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力争使老师的授课内容尽快能符合新教学模式的要求;第四、我们要在上期学校开展新教学模式的研讨课基础上,发动学校广大老师们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环节,把握这个大好时机,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课型在初中教学中充分运用,可以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分课型教学对策,以便进一步增强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莉莉,程云. 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学行为分析模型构建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5):1-2,10.

[2] 李会转. 小学课堂教学"分课型"评价体系建构[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5):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