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质和能量观建构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基于物质和能量观建构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金晓秋

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一中学

摘要:课程核心素养是在新课标标准下兴起的一门可以有针对性、有目标训练学生相应的技能与意识的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养成一个学科独特的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初中科技教育亦不例外。所以,在初中生科技教育进程中,老师必须遵循核心素养的方向,借教育之势,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含量,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工作心态,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动手意识、思考能力与认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科研学习能力。本篇根据笔者教育实践,基本素养引领下的初中理科教学策略研究给出本人的一些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质和能量;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学生在刚接触科研这门课程时,对里面的东西具有新鲜感、猎奇感和未知感,但同时也会带有一定的茫然感。为了使学生对科研教育这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下一番功夫",通过细心設计教育环节,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模式,从而使得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积极投入到科研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来,从而更有利于老师进行科研教育。而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了今后教育课程的主要指向标准,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借由之势,创造适合于学生学习规律的科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科研的天地中畅游,从而培育学生的质疑力、探索能力、创新性和实验能力。

一、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在新课改浪潮中,众多教师更加注重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希望学生能够从生活點滴中逐步学习知识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初中科学教师在课堂中逐渐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自生活,进而在生活中学会使用科学的思维来理解一些事情或者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主体意识也凸显了出来,既快速掌握了科学知识,又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组织实验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改要求广大教育老师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合理传授之外,更要重视学生意识的养成,同时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实践的基础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科研教育进程中,初中的化学老师配合新课改号召,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实验与研究活动中,有效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其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并在实验中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逐步提升科学素养。

(一)更新教学观,"武装"自我素养

陶行知的思想导师也曾讲过:"要想学生好学,就要教授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导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授的人,应该天天看书,天天接受再培训,才能有教书育人之乐而无教书育人之苦。"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开展科研教学活动,教员们应该从繁杂的工作中抽出大量时间开展教学活动,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巩固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对学员提供更高水平、高品位的科研培训。但也因为受应试式教育观念的限制,许多老师都受之"荼毒",在课堂教学当中尽是忙碌的样子,尤其是理科老师,一人身兼数个小班的授课工作,将老师定位在"教书匠"的地位上,久而久而之,这种"教书匠"们便一味的利用以往的知识开展新教育,使课程理念已经过时,教学方法也赶不上发展,更不必谈进行高质量、创新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了。为了有效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紧跟现代的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初中的化学老师们一定要有意识地武装自身,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多钻研、多实验、多交流、多练习,为学校创造更加良好的化学科研教学。

(二)重视生活化,培养实践能力

常言道:"意识源于日常生活,又反影响于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是意识之源,又是意识之根,连初中的科普知识素质教育也不例外。自然科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日常都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正像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生活即教育",为让学习者更进一步地了解科普知识,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注重现实生活化元素的导入,以创造适当的生活化情境,让学习者形成特定的归属感,并让学习者在熟识的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中了解、把握科普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日常经验分析、了解、研究科学问题,帮助学习者有效解答科学问题,以便学习者今后可以利用所学的科普知识解释日常所遇到的具体现状或解决实际问题,训练、提升的科研实践才能,正称为"取之于日常,用之于日常",让日常实实在在地变成学生学习科学专业知识的"宝库",并进一步充实充实学校的科研"信息库",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与学习水平。例如,在课堂上教学的《光和颜色》一课时,为让学生明白甚么样的物品是灯光,理解光在同一类均匀材料中是沿垂直传递的,并懂得光纤的画法,晓得光在真空中的传递方式,理解光在各种媒介的传递方式差异及其光速的运用等,笔者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为学生创造生活化学习情景,让学生对知识展开思索。

(三)依托STEAM教学,践行教育科技核心素养

所谓的STEAM教学便是融科技,艺术,设计,美术,科学为一身的整合教学,力求打通各学科间的疆域,并利用各学科间的整合功能,去处理学生所面临的具体课题,从而逐步培育复合型的人才,这与科学基本素养教育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为了有效的推进科学核心素养,老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通过STEAM课程进行科普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更好的了解有关科普知识,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经历,扩大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意识和科学素养,帮助老师建立高效率的科普课堂。

总结:

在中学的科研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必须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要指向,通过精心设计相应课程环节,以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以逐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训练学生创新思想与实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综合能力,以助力老师们建设高效率的科研课堂。

参考文献:

[1] 周建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J].现代中初中教育,2016(09).

[2] 项佳.开展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