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张丽媛


济南市舜耕小学250002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整本书阅读,其核心是引导学生从书中建构意义,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激发、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获得阅读经验。在此基础上,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逐步提升阅读的能力,最终能够通过阅读去深入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开展语文知识学习的一个非常主要的阶段,语文整本书阅读也是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开始注重教学思路的拓展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以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加优秀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可以进入到一个更加优秀的语文知识学习环境中。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利用更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加优秀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更加高质量的整本书阅读。

1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1.1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式步入学习开端,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阅读习惯作为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贯穿于学生整个语文学习之中。借助整本书阅读教学,语文教师能够对学生予以系统性引导,通过诱导激趣、拓展实践以及交流碰撞的方式,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展开,让学生真实感知阅读乐趣,进而达到推动学生阅读态度形成的目标。此外,借助整本书阅读教学还能实现良好阅读氛围的构建,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1.2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从广义上看,学习主要是指人与动物以生活经验为支撑所产生的行为潜能或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过程,一般而言,学习行为包含外在显性与内在隐形两个层面,隐形行为主要是指心理或内在的变化,由此可见,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主要包含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层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与挖掘书背后的情节与背景,强化学生对故事外整体情节的宏观感知,提升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个性化解读能力,同时,还能实现学生整体思维的拓展。此外,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会组织相应的交流活动,学生能够借助交流活动,提升自身的外化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思辨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的提升,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敏捷性以及深刻性成长创造条件。

2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1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精神成长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整本书阅读。一方面,可以以单元内容拓展为目的选本。例如,学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学习了课本中的儿童诗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儿童诗集《蝴蝶·豌豆花》;学习了《琥珀》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启科普小说的阅读之旅。另一方面,可以以学生精神成长为目标进行选本。例如,统筹安排小学各学段,分年级设置课外阅读目标书目。一二年级学生读《牵着蜗牛去散步》《从前有个筋斗云》《爷爷一定有办法》《一个男孩走在路上》等;三四年级学生读《爱上读书的妖怪》《一百条裙子》《夏洛的网》《小飞侠彼得·潘》等;五六年级学生读《刘兴诗爷爷讲地理》《乘风破浪的男孩》《深山有远亲》《安娜的礼物》《我的跑道》《戴面具的我》等。

2.2注重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

从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当中的教学要求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上,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帮助学生养成更加优秀的阅读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将文本内容当中更加有价值的教学部分挖掘出来。虽然说不同的书目包含不同的目标,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就是语言理解能力。通过重读以及跳读等方式,将关键情节找出来之后,分析人物的性格,感受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其次,就是语言应用能力。积累并尝试使用文章当中的精彩语言以及富有特色的表达特征。最后,就是初步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将自己对于书籍里面人物的看法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对于人性的真善美产生初步感受,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飞夺泸定桥》、《丰碑》以及《金色鱼钩》等等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观看电视连续剧《长征》,并阅读一些和长征有关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完成《景阳冈》的学习之后,则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水浒传》的儿童版;在引导学生完成《草船借箭》的学习之后,也可以推荐《三国演义》的儿童版让学生去阅读;而如果是刚刚完成《鲸》这种文章的学习,则可以让学生去学习一些和自然知识有关的科普类读物。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更加优秀的明辨是非能力,避免学生去接触各种低级趣味的庸俗书籍。

2.3巧用思维导图,使阅读思维更清晰

对小学生来说,自主地了解整本书的情节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梳理重要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构建阅读思维导图,将思考具体化,不仅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感悟作品主旨,提升阅读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升阅读思维品质。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笔者教学生绘制全面的阅读思维导图,整理作者作品、背景、情节发展、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内容,引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从整体上了解这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时,笔者绘制以人物关系为主的阅读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合碎片化的故事。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针对波澜起伏的情节,引导学生用情节发展曲线图来反映人物的变化。在读《西游记》时,让学生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线索,画出师徒取经的路线图。可以说,这些阅读思维导图正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有益陪伴者”。同一部作品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呈现,可以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作品。例如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气泡式思维导图从整体上了解,“历险”是气泡式思维导图的中心,“基地检测胆量”“杰克逊岛当海盗”“鬼屋寻宝”等一个个历险故事围绕着“历险”展开。这样,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思维导图整体感知、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整本书阅读中,梳理人物关系尤其重要。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以鱼骨式思维导图作为厘清人物关系的框架,读得越深入,人物关系越清晰,对文本的理解也越透彻。这样,阅读的效率提高了,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梳理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小学阶段阅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果用思维导图分析人物主要特点、典型事件等,可以对阅读内容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把握。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整合阅读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将学生对书本的思考呈现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强化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各个构成要素的把控,以达到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利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

[2]王瑶.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