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爆破”事件背景下教师心理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3

“网课爆破”事件背景下教师心理干预研究

李丹 ,舒万畅

335000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网络爆破”参与群体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活动,追查难度大且牵涉广泛,从短期来看难以得到快速且强而有力的遏制,在此期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授课的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必须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将简述“网课爆破”概念,阐明当下网课教学背景下教师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基于“网络爆破”事件这一背景,如何对教师进行心理干预,以此为通过网络进行授课的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提供一定帮助,避免与河南女教师猝死事件相似的悲剧再度发生。

关键词:“网课爆破”背景;教师心理研究;心理问题干预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确保学生能在安全环境下参与教学活动,我国各学段学校相继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授课,然而,在网络授课模式下,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管,在此基础上诞生的“网络爆破”事件为许多教师带来严重心理创伤,尤其是河南女教师在网课后去世这一事件曝光后,更是使得举国哗然。随着案件调查持续深入,“网络爆破”的黑暗面纱逐渐被揭露,令人震撼的是,“网课爆破”这一活动不仅是出于学生的玩闹、报复等心理,其背后,更是形成了相应的市场,在河南女教师课后猝死事件爆发前,必然有更多教师惨遭“网课爆破”,基于这一背景对教师心里进行干预已经成为保护网课教师心理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路径[1]

一、“网课爆破”概念

在疫情期间,传统的学校授课模式逐渐向线上教学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钉钉、微课、腾讯会议等会议软件对学生进行授课,尽管教师会对网络房间设置相应的密码,但存在网课参与者恶意将直播房间号与进房密码透露给相关“爆破”活动参与者,导致课外人士入侵教学房间,通过辱骂学生、教师以及播放不雅视频等方式扰乱课堂纪律,干扰课堂教学进度,为无辜师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网络爆破”是新型网络暴力,管控追责难度极大,相关部门与群体必须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2]

二、网课教学背景下教师心理状况

网络授课对于部分年龄较高的教师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此类教师面对“网课爆破”事件时,由于对网络操作缺乏足够的认知,面对此类突发事件很难进行有效应对,同时,这类年龄较高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在学生群体中有相当的权威性,骤然面临来自学生引发的“爆破”行为,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且在网络授课模式下,教师很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进一步加深了“网络爆破”对教师的负面心理影响。

(一)正常情况下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心理问题

我国教师上岗年龄与退休年龄通常在23左右到50至60周岁,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从18岁至35岁属于成年早期,35岁至60岁属于成年中期,在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教师由于知识层面、过往经历、社会认知等方面有极为显著的差异,所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具有极大差异,因此需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这两个阶段教师的心理问题[3]

1.成年早期教师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成年早期的发展水平与方向几乎决定人未来一生的发展可能,教师作为成年人,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虽然仍在持续发展,但相对于未成年阶段已趋于稳固,且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在认知事物时,更为成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帮助其用更具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用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相应的,此阶段教师更具抱负,对职业规划有很强的的进取心,更容易在事业上受到挫折,且处于不断对人生进行探求和摸索的过程中,尤其是在30至35岁这个年龄段,若教师事业实际与自己预期相差较大,个体更容易产生沮丧感或焦虑感等负面情绪,此阶段教师个体发展更强调学习、熟练应用技能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课题则是避心理不适、精神障碍以及更好地适应生活。

尽管成年早期阶段教师在生活中所及积累的经验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更为重大,但来自社会及他人的评价对此阶段教师自我意识发展与自我的形成同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若教师心理素质较差或自我意识发展尚未成熟,则会对自己的能力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优秀与否产生质疑感,影响教师对自我价值进行客观评判与形成正确认知,随着年龄发展,此阶段教师社会身份与地位逐渐改变,其社会角色也与以往有所区别,个体会逐渐对自己形成更为深刻而稳定的认知。

2.成年中期教师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领域对成年中期的研究成果相对其他阶段而言有待发展,但多数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成年中期是人一生发展的顶峰时期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成年中期教师身心发展相对以往有较大差异,但处于更为稳定的阶段,在此阶段下,个体需要面对更多来自家庭与社会带来的挑战,并承担者不同的角色身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个体若在工作奋斗过程中感到自己在竞争中的各项能力落后,就会逐渐进入停滞状态,常常过分关注自己并在这过程中产生精力枯竭、生活无趣等负面想法;成年中期仍然具有方向性、变化性、可塑性等特点,因此存在继续发展的可能,心理学家莱文森对40位被试进行访谈,并得出结论:成年期的发展涵盖了稳定和转折的交替,交替转折会在个体40岁左右产生,此阶段个体需要面对依恋、分离、渴望亲密关系以及需要时间内省和认识自己,个体只有在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中处理好个人问题,才有可能创造新未来进入人生下一阶段;心理学家休珀在终生发展理念上将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对中年人的职业阶段进行了说明:在45岁至59岁年龄阶段的个体通常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通常情况下不会再进入新的职业领域,而随着时代科技发展,个体容易进入发展停滞的状态,此阶段需要维持既有的成就与地位。

自我在成年中期有重要作用,控制感强的个体可以从容应对挑战,用有效地策略避免或减轻压力,然而在五大人格中,中年人的宜人性和谨慎性比年轻人高,而外向性、神经质和开放性比年轻人低,且由于年龄增长、生理衰退等不可抗因素,中年人在经验智力上虽然能得到终身发展,但岁神经生理发展而来的流体智力却不可避免地下降,这也就意味着中年人在面对新事物时,相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接受不良、学习缓慢等问题。

(二)“网课爆破”背景下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心理问题

1.成年早期教师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成年早期教师相对成年中期教师更为年轻,对新鲜事物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较强,网络授课虽然是新事物,但多数成年早期教师对网络直播相对熟悉,且乐于接受这种新型授课形式,面对“网课爆破”事件,绝大多数教师能通过禁言、踢人、锁房间等方式对干扰课堂秩序的非授课对象进行处理,在网络平台上具备较强的恢复课堂秩序的能力,但是课堂秩序干扰者对教师的心理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难以消除的,极大程度上破坏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不利于师生间建立和谐健康的教学关系。

在上文中说到,成年早期教师事业抱负心与进取心较强,青年教师若是缺乏足够坚定的自我认知与客观的自我评价,很容易在教学事业上受到挫折,失去教学自信,在30至35岁年龄阶段的教师则容易产生沮丧感、气馁感,对教学产生心理不适,严重的可能会对自我形成消极认知,进而陷入精神危机。

2.成年中期教师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成年中期教师在传统授课模式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权威性,在教学工作中能有效对学生进行管教,然而在线上授课模式中,由于多数成年中期教师对网络平台认知不足,此类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接受不良,且学习存在难度,面对“网课爆破”事件,多数教师很难理解课堂干扰者是如何进入课堂并作出总总干扰行为的,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若是身边缺少能提供帮助的人,则只能被迫等待课堂秩序干扰者主动离开授课平台或关闭授课平台停止授课。处于成年中期的教师虽然身心相较于成年早期的教师更为成熟稳定,但面对“网课爆破”这种突发事件时,与成年早期教师相比其应对方式与态度则显得不足,更何况成年中期教师本身就处于多种压力下,在心理情绪上更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看法,教师将在应对网络课堂秩序问题上的无力感与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成就感相比较的话,更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再加上成年中期教师身体机能处于衰减阶段,若是缺乏及时有效的开导工作,很容易因为心理问题引发生理问题,导致悲剧产生。

三、“网课爆破”事件背景下如何对教师心理进行干预

“网络爆破”事件很明显是在疫情期间诞生的新事物,网络授课模式近几年在我国教学模式中逐渐成为常态,在河南女教师网课后猝死事件爆发前,必然有更多教师不得不默默承担着“网络爆破”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在“网络爆破”事件背景下对教师心理进行干预,不仅要对在现在与过去所遭受国“爆破”的教师进行心理干预,更要对未遭“爆破”的教师做好心理预防工作,相关工作的开展可以根据学校教师年龄、人格特质等实际情况进行展开。

(一)对教师进行人格测试

在对教师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学校组织或相关机构可以采取专业心理测试检测教师心理品质,人格测量是心理测量的重要内容,通过测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并对个体心理异常问题进行诊断,在心理学实践过程中,常用的人格检测方法有自陈问卷法、透射法、评定法、情境法、行为观察法和晤谈法等。

人格测量依赖受测量者客观实际地回答测验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测量的可信度与有效水平与教师对测量的认知态度息息相关,在对教师进行专业人格测量前,学校机构或相关部门必须对教师陈述测量目的、形式与作用,帮助教师对人格测量建立科学全面的认知,使教师群体能有效地配合测量活动,测量方可以参照明尼芬达多项人格调查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应用说谎量表检测受验者回答结果的真实性,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确保测量结果客观有效。若对教师进行心理测验的心理医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测量方可使用投射测验,在受测者不知道测试方向的前提下收集受测教师的测验结果。

1.自陈量表

传统的人格测量主要采用明尼芬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受测者心理进行测量,但在“网络爆破”事件下可以,也可交由专业心理从业人员采用是否式、二选一式、是否折中式、文字等级式、数字等级式这五种方式编制更具针对性的人格测量表,例如:

是否式:我喜欢网络授课的方式              是□  否□

        我很擅长使用网络授课的各种功能    是□  否□

二选一式:A.网络授课时我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

B.我很抗拒进行网络授课,这使我感到不安。□

各种编题方式殊途同归,本质上都是对受测者的主观态度进行全面测验,测量方必须充分立足受测教师实际情况编制更有客观有效的量表,以帮助学校机构、相关部门以及专业心理从业人员为处于不同心理状态的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干预工作。

2.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主要有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两种方式,此类测验具有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结构和确切意义、受测者对材料可以自由反应、测验目的具有隐蔽性、测验关注个体的整体人格特质以及测验材料多选用图片,不受文字限制这五个重要特点,能对人的无意识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在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心理从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此类测验方式。

3.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联想测验可以同时克服自陈量表与投射测验的缺点,常用范式有IAT测验、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几大类,但该方法目前尚处于科研阶段。很难在心理辅导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

4.焦虑测验

处于“网络爆破”事件背景影响下的教师或多或少会出现焦虑情绪,在正常情况下,适量的焦虑水平能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然而在极端背景下,个体若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可能形成病态人格。焦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行为上,陷入焦虑的个体可能出现语无伦次、思维不清、笨手笨脚等问题;在生理上,陷入焦虑的个体可能出现身体疼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问题;在心理上,陷入焦虑的个体可能出现恐慌、害怕等情绪。

针对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焦虑,也诞生了不同的测量方式,由于“网络爆破”事件属于网络暴力,给教师带来的焦虑主要是特定焦虑、显性焦虑以及有害焦虑等类别的焦虑,因此可以采用MAS、STAI、贝克焦虑量表等量表进行测试,针对受影响严重的教师甚至可以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测试。

(二)收集分析心理测量结果,并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部门或相关机构受到心理测验机构反馈的测试结果后,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心理健康的教师做好心理预防工作,对心理可能存在健康问题的教师可以联系专业心理疏导机构提供相关心理帮助,对心理确实存在健康问题的教师必须在提供心理疏导的前提下,联系更为专业的机构展开各项心理建设工作,帮助此类教师摆脱心理影响。


总结

由于人的心理在不同年龄阶段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在“网络爆破”事件背景下研究如何干预教师心理问题,必须立足人的心理发展实际,对教师群体的年龄进行分层研究,充分立足教师群体在成年早期以及成年中期心理特征、特质以及所面对阶段发展任务对不同年龄阶段教师面对“网络爆破”事件时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才能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教师个体实际的心理干预措施。基于“网络爆破”事件对教师心理进行干预,需要学校组织或相关机构联系可靠的心理从业机构,在做好教师心理工作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的心理测试首先对教师群体进行总的心理测试,筛选出心理健康的教师、有存在心理问题倾向的教师以及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教师,对心理健康的教师要提供各项应对“网络爆破”的心理帮助,为此类教师做好事件应对措施;对有存在心理问题倾向的教师,需要专业心理从业人员采取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其更好地应对与解决问题;对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教师,则必须在提供心理疏导的前提下,采取更为专业系统的心理服务,帮助此类教师重新树立自我信心与信任感,进而摆脱心理阴影,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正常参与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洪淼.后疫情时期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隐忧与应对[J].大众心理学,2022(09):19-20.

[2]逯萍.浅谈教师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4):133-134.

[3]靳娟娟,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调适:角色理论视角的考量[J].教师教育研究,2021,33(06):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