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与大学教师的社会认同及身份重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3

研讨式教学与大学教师的社会认同及身份重塑

李益顺,金灿灿,周红霞,赵微,苏骄杨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李元锋的文章曾引发网民对大学与大学教师的热议。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教师正面临一些认同危机,社会身份也出现了异化。研讨式教学改革有助于大学教师获取社会认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与重塑社会身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师;研讨式;社会认同;教育理念;身份重塑

2012年网络上流传李元锋的一篇长文《一名武汉大学学生的公开信》(下文简称《公开信》),曾经引发众多网民的热议,唤起人民对高等教育的反思,甚至引发对大学教师的认同危机。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湘潭大学研究生教育中的研讨式教学改革实践对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的社会认同与身份重塑加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研讨式教学有助于教师获得社会认同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社会矛盾复杂化,各种利益诉求多元化,各种网络信息碎片化与传播方式多样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潜滋暗长。《公开信》中曾片面地断言:“中国太缺乏真正的教育、缺乏真正的大学了!”这让人容易产生“真正的教育正在丧失,真正的大学正走向沉沦”的错觉[1]。当然,《公开信》既非特殊个案,亦非网络愤青所言,而是表明部分民众面对“中国大学何处去”这个“世纪之问”的思虑,也表明了他们对“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与“好老师”的热切期待。有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市场经济大潮不同程度的冲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损人利己,甚至贪赃枉法。个别大学教师身上不乏功利化、商业化、官僚化、江湖化与职场化等多种不良习气,这完全有悖于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的学识品行有很高的要求。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韩愈曾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新时代大学教师要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要产生获得感与幸福感,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修养。

研讨式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研讨式教学遵循主体教学论,主张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主体作用,在专业知识、教研能力与道德水准上对教师具有很高的要求。从事研讨式教学的教师要真正做到“经师”与“人师”的合一。教师要学识渊博,博览群书,是治学的“经师”,还要道德高尚,品行端正,是为人的“人师”。身教重于言教。[2]在研讨式教学的“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讨论”、“大班交流”与“总结提高”等五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是发挥其主导性作用的。教师在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的系列示范性活动中,表现出一种爱岗敬业、好学乐教、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焕发出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学相长。研讨式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过程,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与团队协作的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精心设计研究计划、实施方案与负责成绩考评,并全程对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进行辅导与提供帮助。教师要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力。[3]研讨式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爱的教学活动,教师就是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与拼搏进取的。所以,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秉持职业操守,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要经得起美女金钱的诱惑与糖衣炮弹的攻击,不能成为沽名钓誉、尔虞我诈的功利主义者与机会主义者,不能以升官发财为目标,不能把大学视为进身的台阶,投机取巧,误人子弟。

俞敏洪说:“很多年前大学里谈论最多的是理想与人生,而现在却是工作和赚钱”。部分大学领导与教师“只关心‘如何保住位置’,‘如何捞取好处’,‘如何买卖文凭’,‘如何与社会上的官员们交易’”[1]。相比之下,研讨式教学的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爱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并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正义、有勇气、有智慧、有才能的学子,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也只有这样,大学教师才能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研讨式教学有助于教师树立新理念

《公开信》援引德国教学宣言中的话,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1]大多数研究生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以教师为中心、以分数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读研理想化与万能化,认为读研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把读研作为解决所有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可理想一旦接触现实,他们就容易由“希望的一代”转变成“迷惘的一代”。在校研究生学习上呈现两种极端化的学习态势:一种是“游戏大学”,表现为痴迷于游戏与追剧,精神空虚,目标缺失,动力不足,甚至荒废学业。另一种“好学生”,因全球经济低迷、国内就业难而倍感心理恐慌与学习压力大,迫使他们努力学习,丝毫不敢“放纵”。据心理研究表明,很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甚至出现个别的精神抑郁乃至自杀等极端案例。这两类学生都缺乏对“为什么读研”与“怎样读研”的科学认知,在现实中容易迷失方向。以往那种单向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难以凑效的,教师必须全面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的。研讨式教学是一种“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的主动性发挥”的教学方法[4],坚持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权力,变“一言堂”与“满堂灌”为“群言堂”,变“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式学习,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把方法传授、能力培养与知识讲授相结合。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断专行的领导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与服务者,师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研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主旨的。譬如,在研讨式教学的第二个环节“独立探索”,注重于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研究生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步骤与要求,独自去查阅文献索引、阅读科研论文与学术专著,并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提出观点,并对其加以论证,撰写论文索引、研究综述与学术论文。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负责答疑,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5]实践证明,研讨式教学从根本上剔除了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官僚化、商业化、职场化的弊端,能让研究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而非“牺牲品”。 研讨式教学改革的课堂上,广大研究生都“可以学习更多人生的智慧,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种“可资借鉴的成功教学模式”[6]

湘潭大学郭汉民教授初创“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初衷就是要改变“游戏大学”与“好学生”的被动现状,在研究生课堂上坚决抵制应试教育的滥觞,积极倡导素质教育,让研究生学到一些真正有意义并能终身受益的东西,使他们能够把握学习的真谛,能切身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并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鉴于很多研究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专业认知,而容易陷入迷惘沉沦,新时代大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树立新的职业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权威与领导,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与合作的伙伴,师生地位平等。研究生不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灌输的鸭子,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权参与到目标设置、计划安排、方案制定、实施管理、绩效评估等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做课题研究,使他们掌握学习与科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做中去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方法训练与能力培养。而且,教育的真谛往往就是当你忘记了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留下的东西,这就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教改活动中,教师始终重视教书育人,与单纯的专业授课不一样,更加强调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力图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研讨式教学有助于教师身份的重塑

大学是融科研与教学为一体、培养人才的圣地,大学教师始终肩负着传承文化、科研攻关、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大学教师的道德水准、文化素养、科研水平、教学能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优秀的大学教师既是大学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开发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官僚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小农意识等各种思想滋生蔓延,并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学教师逐步走下“神坛”与世俗化,教师职业被当作众多社会职业中的一分子,社会评价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些许改变。而且一些大学教师的自我认知也发生了异化,由一个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精神至上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育者),演变成一个重视生活品质、追求金钱物质、讲究功利的“市侩之徒”(从业者),在道德自律上有所松弛。更有甚者,一部分教师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最高目标,完全摈弃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一味地拜金,唯利是图,毫无底线。在一些大学课堂上,也存在部分老师不太关心学生的现象,正如《公开信》中所言那样:“在这样的大学里,缺乏真正传业授道解惑的老师。因为老师在大学里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被一群根本不懂教育的教育官员们‘管理’着,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职称,为了提级,为了饭碗等等,不得不向畸形的评定机制屈服。”[1]

研讨式教学改革要求对教师的身份进行重塑,主张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廉洁淡泊、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教师伦常。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与能力突出。高素质的教师是确保研讨式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整个教改实践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命令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以及监督者、管理者与合作者。在研讨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广博的学识与突出的组织能力是难以为继的。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要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得失。研讨式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教师高度负责,愿意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来释疑,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上的困难,辅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真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权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那样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着他们上进的愿望。”

[7]

再次,教师要有爱心,要懂得“给予”。爱学生就得关心他们的成长,使他们能时刻体验到这种高尚圣洁的爱的存在,并用爱的力量来感化与教育学生,让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大学生活的幸福。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也应该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8]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情感。它是‘分担’,而不是‘坠入’。在一般意义上,爱的主动性可以理解为:爱首先是给予,而不是接受。”[9]研讨式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和幽默。与学生共同分享融进生命中的快乐。教师给予学生关注、接纳、包容、激励、欣赏与关爱,让他们具备自我生长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当然,研讨式教学模式也存在诸如课时不够、教研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知识储备与能力不够、教师时间与精力投入太多、学生参与度不均衡(两极分化倾向)等各种不足,还需要在研究生教改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与发展。而且研讨式教学模式仅仅是一种教学范式,不能被固化,还需要更多变式。所以,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研讨式教学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更持久。

参考文献:

[1]李元锋.《一名武汉大学学生的公开信》希望与每一个执著于人生的朋友分享,http://blog.163.com/zhuliang715403957@126/blog/static/1654446272010127720687

[2]郭汉民.走向创新教育——“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推广与应用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郭汉民.研讨式教学改革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

[4]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陈钧.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教学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6).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意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8]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9]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作者简介李益顺(1976—),男,湖南隆回人,史学博士,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政课教学与科研工作。

周红霞(1996—),女,贵州遵义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金灿灿(1997-—),女,山东潍坊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赵微(2000—),女,河南安阳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苏骄杨(2000—),男,湖南岳阳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项目来源: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双一流’目标建设的重点马院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研究”(2019JGYB105)、2022年湘潭大学校级改革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