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陈珠民

湛江市第三十四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1

摘要:随着义务教务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升。并且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很重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道德等层面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规范。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教育;策略

前言: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核心素养视角与小学德育相结合,是紧随素质教育潮流的表现,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值得教师重点关注。那么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提升人文涵养。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小学生刚刚接触到较为系统的教育。这一时期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学生展开德育有着重要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科学的德育,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学习中,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德育工作能够使小学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使原本无趣的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都打下良好的德育知识基础,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此外,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德育是一种教育上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德育教育观念滞后

大多数学校将德育教育作为约束学生的工具,使得德育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且德育教育的开展未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需求等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落实相应的创新管理,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较大的局限性。受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从学校整体对教育的投入来看,德育教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成绩本位”“稳定本位”是很多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的两大核心内容, 即学校德育工作是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分数展开的,这也是评价班级德

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而班级稳定不出事则成为很多一线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却忽略了学生个体成长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不利于学生成长。

2.德育教育方法单一化

目前,很多小学的德育仅以思想品德课的方式进行,不能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很多时候,思想品德课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没有专任教师,更有甚者,思想品德课被别的学科教师占用。即便是学生“有幸”上了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单一,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没有改变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的方法,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很少采用品德实践、情感熏陶等方式进行德育,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学校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疏于监管,导致教师不重视,学生不认同。

3.德育教育与教学分离

德育和教学是同属于教育这一整体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互相依存、相互促进、互相影响。但是,在小学的工作推进中,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往往是分离的,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任课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即可,并没有按照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把德育教育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而在学科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还在坚持“知识第一”本位,对于德育的渗透关注不够,无法有效掌控课堂纪律,这也会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1.全方位提升德育观念,合力育人

想要加强和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提升教师德育的观念,这是加强学校德育的关键一环。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完善自我,率先垂范,要从根本上摒弃只为高分而教学的思想,教学中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每节课的德育要自然而然地流露与渗透,做到润物无声。学校在德育中起主导作用,在扎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协调家长与社会共同教育,形成全方位的、步调一致的德育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提高德育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一方面能提高家长对德育的重视,另一方面能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习惯,出现问题及时协助家长解决,让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在家里得到监督与强化。

2.更新德育方法,提升德育教育实效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需要耐心、智慧,更需要创新方法。德育教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小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德育工作。 要针对中小学生思维单纯、思想多变、自制力不强的特点,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既要做好常规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要注意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提升德育教育实效。从小学生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并且开展形式多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 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体验,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开展关于植树节、劳动节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针对学生入队、入团、升级、毕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3.德育与学科教学结合,协同育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德育与学科的教学,具体来说:第一,要抓好思政课程。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扎实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其他学科的德育价值,以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为依据,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语文课程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在数学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在音体美课程道德学习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意识等。第二,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各学科教师相互配合,每一位教师都是管理者,也是德育教育的承担者。任课教师首先要管控好自己的课堂,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也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注意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

结论

在新时期的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系统且艰巨的工程。 针对当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转变德育教育观念,不断调整德育教育工作方法, 重视各学科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家校协同、互相配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佩珍.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探究[J].教育观察,2021(11):25-27.

[2]李娜.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2021(02):164-165.

[3]邓铭茜.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路径探析[J].华夏教师,2022

(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