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方法

张玉莹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五分地镇中心幼儿园 024500

摘要: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过程中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升,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幼儿进行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此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关注作为幼儿的心理问题,根据幼儿的认知思维特点与心理状态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园日常课程教学与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打造安全、舒适、温暖的心理环境,避免幼儿出现心理问题,以免对幼儿日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优化策略

引言:

幼儿阶段正是一个孩子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于外界社会的意识与观念,有了自己的各种情绪表露。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和关注幼儿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加以监督,在其中及时发现幼儿当中所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的举措进行疏导和化解[1]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幼儿因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且缺乏经验阅历而难以对自身以及世界产生较为完整、全面的认知,因此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良的情绪与态度,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给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优化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其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对幼儿认知思维特征、情感心理状态、成长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合理调节情绪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心理障碍问题、解决心理异常状况的教育体系,能够让幼儿在合理的教学引导下树立自信心与责任心,培养安全感与幸福感,实现人格的健全、独立与完善,为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2]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置不仅要符合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充分结合幼儿的认知思维特征与心理发展规律,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幼儿对自我与世界产生基础认知,使幼儿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情绪,鉴别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并学习如何调整与控制情绪,让幼儿能够保持稳定且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实践应用掌握基础的沟通表达技巧,培养互助合作意识与团结友善品质,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让幼儿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以及碰撞中对自我产生更全面的认知与更客观的评价,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边界意识。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通过积极参与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进行情绪疏导与调节,获得社会能力的提升,养成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从而成长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优秀人才。

二、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设置教学活动目标,加入目标任务清单

在幼儿园中为了实施更加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首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应当明确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相应的目标,要知道本次活动主要要求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在幼儿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内容,这样才能够顺利又高效地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例如,一些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之后,对于上学这件事还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教学,给幼儿讲述《小兔子上幼儿园》的故事,让他们在此过程中认识到上幼儿园的重要性,能够在其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和知识。通过故事的构建和讲述,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让幼儿在上学过程中产生更多积极的情绪和心理,逐渐适应与大家一起的集体生活,克服自身对于独自上幼儿园的恐惧,能够摆脱对于父母的依赖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营造温馨、友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传道人,我们应该学会关爱每一个孩子,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给予他们属于他们的温暖教育。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非常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孩子不仅需要知识和启蒙,更需要呵护,让孩子的心智得以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反复强调要关爱孩子,与孩子建立互信,让孩子主动敞开纯洁的心灵,让教育者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教师应更多地站在幼儿的角度,观察幼儿的需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同时,用微笑感化幼儿,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尝试和进步,在激励中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画画、角色扮演、情绪分享、倾诉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对的不安与困惑、担心与害怕、疑惑与愿望等,对幼儿进行合理疏导,加强心理建设。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空间。在这样积极有爱的环境中,幼儿的需求会被看见且得到满足,他们内心的安全体系会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建立起来,久而久之,他们会更愿意在他们认为的这个安全的环境中大胆尝试,勇敢表达,自由创作,更有利于其积极情绪情感的养成和良好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言传身教,加强心理情绪的调节与疏导

模仿是幼儿学习技能知识、培养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幼儿会下意识地模仿周围人的语言行为并快速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经验,为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需要时刻规范自身的语言表达与举止行为,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幼儿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感染中让幼儿意识到如何认识自身的情绪类型,并且学会对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疏导与合理调节,避免负面情绪对自我目标计划造成干扰,给他人带来情感上的伤害。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保持微笑,多使用鼓励、幽默、轻松的正面性教学语言,以积极、乐观、开朗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互动交流,提升人际交往合作能力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来适应社会生活,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占据着重要地位。为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让幼儿能够借助小组合作类的实践活动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与表达自己想法,在互相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自我与他人产生更为深入的认知理解,探索人际交往的边界,学会尊重他人与自我的不同差异,提高自己对他人在情绪与心态上的包容度,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能够以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参与到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为其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基于小组合作实践模式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幼儿能够有效改善暴躁、执拗、胆怯、孤僻、分离焦虑等情绪问题与心理问题,从而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有效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各种引导策略,积极维护和引导幼儿心理健康,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树立起健康的价值观念,增强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园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冬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9(70):195.

[2]魏剑敏.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新智慧,2019(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