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 2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王力军1,张玉翠2,周卿1,米瑛1,段丽娟1,王立杰1

  1.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 2.保定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党办室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就在于产教融合,为进一步推动保定市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做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构建工作,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四方主体共同参与职教共同体,提高高职教育顺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能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职教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而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在于产教融合,通过产教融合有效地将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业发展进行整合,从而培育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一、保定市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情况

高职教育是依托产业发展的类型教育,产教融合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面向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当前面对保定市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科技的迅速更迭,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重大变化,高职教育急需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通过与企业、产业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融通机制,提升高职教育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让高职教育成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保定市始终对产教融合保持高度关注,颁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府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职教集团等方式,支持和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一些院校和专业依托产教集团同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但不可否认产学融合过程中仍有较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仍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

二、影响保定市产教深度融合的因素

(一)校企双方进行产教深度融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发展理念、利益点、目标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认识,导致双方在资源的关联与共享度、产业实体和教育之间载体的转化都受到影响,双方在技术联合研发、产教资源共享、专业产业对接、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等深层次的合作项目较少。

职业院校仍把校企合作作为教学的补充和外延,开展的合作项目仍以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等传统合作形式为主;企业人才储备战略意识有待提高,认为人才培养是政府、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的事情,担心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难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因此增加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因此合作方式多选择接待师生参观、企业进校讲座、举办毕业生招聘等尽可能规避风险的浅层次的合作方式。

(二) 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实力度有待提高

保定市针对产教深度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具体规划措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化;同时政策对校企双方的约束性不强、缺乏相关配套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对于产教融合的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这些使得校企之间进行合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被弱化,出现合作流于形式、满足于签署合作文件的现象,影响了产教深度融合。

(三)企业的主体性地位体现不充分,行业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虽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反复强调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但过程中企业多被赋予校企合作的参与者身份,而并未真正享有职业教育的实体性地位,此外对产教融合参与企业的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力度不够,也使得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备、设施和管理等要素参与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缺位和不足。

此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行业组织对于促成校企双方顺利开展合作、产业与职教尽快融合具有积极作用,而我市行业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行业企业的影响效应还较弱。    

三、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有效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强我市信息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及创新链联动,应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四方主体共同参与职教共同体。 

(一)政府既要统筹规划和指导,也要直接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建设

政府应对产教融合的平台和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规划产教融合孵化基地、职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将教育资源、创新资源、土地资源等同城市建设项目和平台进行科学调配,从而平衡在融合、合作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优化配置资源,使职教人才的供给与区域发展需求相对接。

政府应依据产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特色,出台对接有关产教融合法律法规的本土管理条例,明确政校企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建立相应的财税与资源配置等奖励与惩罚措施,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校企双方进行绩效考核,科学评价,并进行表彰和激励,使产业学院、创新研究院、职教基地等职教载体的活动依法有序开展,使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拥有持久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的关键。

政府作为各种资源的配置者和管理者,还要以项目和平台为载体,作为直接参与者参与到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中来,从而促进相应管理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督促产教融合的更为有效开展,促进政校行企合作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有机的职教共同体生态圈。

  (二) 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强化企业办学主体的作用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将产业先进技术、产业优秀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过程,推进专业教学对接产业,推广产业新技术新技能,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技术含量,增加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

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创造参与校企合作的机会和途径,引导推动保定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如数字经济、元宇宙、智能制造、高精装备、新兴信息技术、新型细胞治疗以及一些服务民生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对于这些企业一方面给予减免税收、优势资源先享等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对于在合作中出现风险、蒙受经济损失的企业给予法律保护和政策补贴措施,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此外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和评估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过程中来。

(三) 构建政校行企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院校的主体作用

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依托“企业生产部门+学校产业学院”“企业研发中心+大师工作室”“企业孵化基地+学校创客工场”等载体,充分发挥实体集群、功能集聚优势,构建产教融合平台,促进校园、孵化园、研发园、产业园等的有机融合、跨界协作。

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更好的实现政校行企的联动。一方面通过数据驱动使政府能对项目建设、资源应用和校企合作成效等进行管理与评估。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平台企业把自身发展需求和产业人才需求传达给政府部门和院校,院校依据城市产业需求和城市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通过政策制度和评价机制,鼓励职业院校树立为行业企业服务的意识,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和未来经济。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建立厂长和院长的联席会议制度、部门经理和专业带头人的例会制度,建立企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的教研交流机制;与企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承担职教主体责任;将企业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中。督促教师深入企业参与项目研发、共享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场地、设备、技术人员等企业优势,利用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吸引中、小、微等自身实力较弱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四) 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和行业组织的作用

在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政校行企”依托我市或者跨区域组建的职教集团优势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把众多的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组织起来,实现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和融合,避免校企“一对一”合作难以长期稳定的局限,使校企合作从单一选择迈向多项选择、从单元合作迈向多元合作。

此外我市要鼓励行业组织发挥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行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制定行业人才准入标准,参与人才培养、职业资格鉴定和职教质量评估等;可以组织产教对话、校企交流,为企业成员与职业院校之间搭建互融互通平台;可以在行业内部协调大、中、小、微型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全行业参与校企合作为目标,彻底实现产教融合。同时以第三方身份行使监督权利,确保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产教融合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姜运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 战略选择与实现路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2(15):60-66.

[2]廖喜凤,陈玲霞,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驱动的职业教育 共同体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10):40-46.

[3]陈星. 基于国际经验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路径探索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30( 06) : 54 -5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2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