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创新思维培育的高中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指向创新思维培育的高中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探索

宋玉强

荣成市第三中学,山东省威海市,264300

摘要: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需要老师、学生都能充分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老师切实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将单向知识的输出转化为帮助学生从不同渠道、不同对象中获得知识,并且能够应用知识。与此同时,要求老师学生从简易依靠信息技术变为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合理进行跨学科教学策略,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延展性。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提升工程2.0

一、搭建探索式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和过去教学方法相比,创新思维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我认识,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地引导,提供给学生大量能够自己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实操能力可以得到持续提升,并由此激发起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欲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采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改革,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搭建探究式学习模式,指导学生独立探索知识与相关内容,进而在不断发现中学到基础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知识探究需求,塑造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

比如在针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呈现》实施教学时,老师要带领学生高效学习,可以针对学校运动会的报名系统展开分析与研究,让学生可以在报名系统中对各类数据信息实施采集,继而可增加运动会的学生报名入口,各种体育项目的合理选取等,利用各种优化方式应用信息技术的合理调用,让学生可以有效增加更多信息,呈现出大量创造性的内容。学生搭建出来的操作系统会提醒学生运动会具体的时间、详细地址、最新项目以及每日活动、比赛注意事项、运动项目概况、报名条件等,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实施报名,系统可对参与报名的学生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集体学习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对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指导,并对制作过程进行了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并对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所表现出的创造力给予了认可。

二、搭建特定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新教育理念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参与学习来获得经验和成就感,提升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能够更好的运用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并指导学生合理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一门课程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要求学生体会信息技术之下的知识,塑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推动学生信息技术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数据库的构建》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便可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践经验,老师可以为学生渗透家庭投资理财内容,要求学生对家人的项目投资、金额盈利开展数据分析,并且使用excel的公式、数据图表等操作手段把各种项目投资的盈利直观化,要求学生对日常生活有充分的的认知,并且要求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价值,提升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技能,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想象力与创新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先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基于对实体的持续想象,才可以创作出虚拟的事物,之后再将虚拟的事物转化为实体,最后实现创造。在当下的互联网上,囊括了极其丰富的资源量,具有相当大的表现力,可以模仿各类虚拟的事物,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推动学生创新水平的提升。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出短视频、音频、图形等方式的功效,塑造学生的创造思维,然后将科学与艺术实现有效融合,让学生在艺术中体验科学,在科学中探索艺术,最后推动学生创新水平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科学的方法,突破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帮助学生合理发挥想象,调动学生思路开阔性,让学生形成创新的幼芽。比如在教学《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时,从刚开始做准备与组装电脑硬件、安装程序与设定技术参数、检验是不是连接上最后的共享资源,这一搭建局域网的环节就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老师便可以自己动手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对多媒体课室构建一小型局域网,完成资源共享。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实践体验,熟练掌握构建小型局域网所要求掌握的技能及知识。这一过程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解决这一现实生活问题来熟练掌握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信息化素养的效果。

四、整合有效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跨学科教育便是不一样的学科依据恰当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得到更专业的提高。以STEM教学理念为例,其能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课程进行紧密联系,以学科整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把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开展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是跨学生的融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重视突破各门课程相互之间的限制,将眼界及认知维度不只限制于信息技术一门课程。老师应该在了解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慢慢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及认知维度去判断处理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第五章教材中,其与数字图像处理、数据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要从各层面挖掘其它学科的关联性与整合,并从较高的认识层面进行探讨,从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跨学科思维融合能力,塑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及能力,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中收获自信和满足感,进而激起学生愈发浓郁的学习兴趣。

结合:信息技术跨学科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随着诸多规律变化,包括技术革新、教育现代化思想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变化、评价体系升级等。在学科融合过程中,高度重视从由浅入深的阶梯渐变性发展,避免跨度过大导致的不适应。尽量从原先知识点实施加工与融合,通过一种新的表达形式,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廖文臣.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电脑迷,2017(13).

[2]周静.融合STEM教育理念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9(3):78-80.

[3]贾亚南,王林,王安全.STEM教育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融合的教学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8(5):74-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