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儿童语言领域行为实录的观察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3-4岁儿童语言领域行为实录的观察与评价

徐娅

世纪星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210017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在适宜的环境下对幼儿表达和教学教学都起到了支架作用。

因此,如何在家园共育中共同帮助3-4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是本研究中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语言;表达

一、在幼儿语言发展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组织形式较集体化,难以凸显幼儿发展特点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语言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表现表达,但语言活动形式主要是单向“输出”,表现为教师主导刺激幼儿听故事,一对多的形式让幼儿缺乏交流回应。在集体活动时,幼儿常以群体形象与教师互动,教师精力、教学时长有限,只能在交流过程中对部分幼儿做过多沟通,而其他幼儿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教学整体效果有效性低。

(二)家园合作教育观念有待改进

入园初期,通过对家长们的访谈,了解到本园家长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理解有一部分认为:上幼儿园就是吃吃喝喝玩玩,家长什么也不用管,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玩的过程中话说的很多;还有一部分家长关注了幼儿的语言,但是只限于孩子认识多少个字、会念多少首诗,会做多少数学题等。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还比较滞后,对幼儿园的工作理解程度较低。

(三)在家庭中,缺乏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认知和沟通表达机会

在调查分析中看出,有部分家长在孩子关键期中,缺乏关注和指导,认为孩子还小,能说就说,说不清楚也没关系;对语言发展认知是觉得应该教会幼儿认字,认为语言发展主要在于词句字的学习,而忽略了幼儿的听、说、读的意义;也要部分家长觉得是因为幼儿性格造成的,因为父母平时工作的忙碌,基本都是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最多关心的问题是孩子有没有吃饱、中午有没有睡觉,在幼儿园里有没有和同伴发生冲突;父母的沟通对幼儿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长要提高与孩子交流和陪伴意识,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作铺垫。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实验对象:试点班:南京某幼儿园小班(男14,女14)

实验内容:观察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状况,了解幼儿行为特点。

实验方法:

(一)等组实验法:年龄:3岁人数:两组(各30人)家长发展幼儿的语言情况以及幼儿初期和后期语言发展的情况。

(二)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边实践思考边提炼,及时总结。

(三)访谈法:对教师、家长对幼儿语言发展了解的现状以及支持策略作了了解和分析。

(四)行动研究法:以小班班级为研究对象,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现状,观察幼儿语言发展行为特点,分析原因并作出支持回应,并在新的一轮反复验证。

三、研究过程分析和建议

在家长会上成立了家委会,为掌握家长对家园共育工作的了解程度,还邀请家长参加家园合作“家长版”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幼儿语言发展情况的认知。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13.8%的家长对孩子的普通话发音情况满意;有18.7%在家里能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进行交流;有20.5%的孩子会主动要求家长讲故事听;有13.9%孩子会主动要求家长陪他一起看书;11.9%的家长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条件;有93.8%家长希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进一步提升。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幼儿语言发展能力较重视,但是家长如何进行家园合作内容还需要探讨,老师要及时引导家长,发挥家长的最大作用,达成教师、家长和幼儿三体合一的家园共育良好氛围,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服务。

(一)在家庭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丰富幼儿的语言认知

1.榜样示范,以身作则

幼儿善于模仿,也是幼儿学习表达的重要基础。幼儿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包括不好的言语。因此,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与幼儿进行普通话沟通,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范式,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亲子社交,拓展幼儿语言表达的内容

重视幼儿与他人的交流,鼓励家长多带领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并创设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如:在去超市时,鼓励幼儿与工作人员对话,说出想要物品的名称,结账时,尝试主动付账,在其过程中,让幼儿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乐于交流和表达,同时从生活中丰富词汇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感。

3.亲子阅读时光,丰富幼儿的语言认知

讲述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散幼儿的思维。家长利用晚上时光,与孩子坐在一起阅读书籍,相互讲述书中的精彩内容,孩子在这种看、听、参与讲述的过程丰富了幼儿对语言学习的认知。另外,通过特定故事的正向引导,可以培养幼儿的正确的交往方式。因此,合理的故事讲述与启发式的引导学习,对于幼儿的初级社会行为和爱表达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内开展多种活动,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1.利用班级环境,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和创设愉快地氛围

很多幼儿都喜欢在幼儿园里过生日,教师在环境处设置了一面生日墙,利用生日墙和好书推荐结合渗透的方式,让幼儿与两者之间产生互动。

2.将语言领域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中

教师在组织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时,要注重在活动中扩展幼儿的认知经验,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

如:将语言活动和美术活动相结合。利用绘画日记本的形式,每周幼儿可以将本周最感兴趣的事情或者阅读过的绘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并说一说画的内容,家长进行文字记录。隔周,幼儿将绘画记录带回幼儿园,鼓励孩子和同伴大胆分享自己的绘画记录,让幼儿体验到创作和表达的喜悦,也让同伴分享快乐情感。

3.角色游戏体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而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它为幼儿之间交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每次在游戏前,老师会组织谈谈游戏意图,游戏里有哪些人物,他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如;在娃娃家中,前期幼儿了解娃娃家里的人物有哪些,幼儿回家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会做哪些事情?有的小朋友不由自主的说:“我妈妈在家烧饭”“我爸爸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还会模仿家里人的行为习惯,共同去扮演角色,并产生相应的对话,如“爸爸,你在家照顾宝宝,我去买菜”“我们一起去别人家做客吧”等,幼儿就在游戏情境中,变得有话可说,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间接也培养了幼儿观察环境的能力。

4.平等对话,发散幼儿思维

平等对话体现在两方面。把“对不对”、“好不好”这类限制幼儿想法思维方面的短句,转变为征求孩子意见的短句,像“这样做好不好呢?“既体现了对幼儿的充分尊重也有利于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对幼儿口语的发展以从及思维的发散有利。

其二是幼儿个体之间的平等。尤其是在接待活动中,游戏角色分配老师指定的较多,可能会出现偏倚的情况,使得有些幼儿被忽略自信心受挫,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无益处。

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幼儿彼此之间的交谈,不仅是他们交换意见的方法,也是他们语言能力增强的途径。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间的交谈,努力避免自己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2

[2] 冯晓霞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