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与标准化路径——基于一次疫情应急教学响应的分析

/ 3

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与标准化路径——基于一次疫情应急教学响应的分析

罗小婷,林培煜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40

摘  要:文章以一次疫情应急教学响应事件为切入点,结合疫情发生到受到控制期间学校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切换与调整,利用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记录数据,从各方面对线上线下教学的成效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混合式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与标准化路径,为类似应急教学响应事件和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实践等提供决策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应急响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融合

0  引言

新冠疫情爆发后,为最大限度保障教学活动,国内外众多学校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育实践,有效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教学组织、知识传授与教学评价方式,在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跨国(境)培训教学等教学活动中,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教与学体验,为学校应用互联网突破传统班级授课教学局限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活动的接受度、认可度以及教学质量都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应急教学响应(尤其是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应急教学优化措施。

1  疫情背景下的教学应急响应

1.1  应急响应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线下转为线上。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有近 2000 名学生(约占13%)未能按期开学返校,为确保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于3月14日(第一周)起实施线上线下同步教学。

第二阶段:全面线上教学。鉴于疫情防控形势加剧,学校于 3月17日(第一周)起启动全面线上应急教学。

第三阶段:由线上转为线下。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将于4月25日(第六周)逐步恢复线下教学,各教学单位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第四阶段:恢复线下教学。根据线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任课教师妥善调整好线下教学计划,尤其是部分实操课程,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1.2  对疫情应急响应的事件监控情况

本文分析疫情应急响应的事件监控,基于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下简称质评中心)通过进入课堂和校园网教室视频等方式,对线下课堂教学进行了常规检查,对线上教学活动进行了抽查,覆盖全校教学单位,如表1所示。在疫情应急响应期间,学校开展“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专题教研活动和线上公开课活动,进一步规范线上教学过程,按计划开展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现巡堂覆盖率 100%,听评课覆盖率 30%。

表1  疫情应急响应教学活动监控情况

时间

3月14日-3月18日

3月21日-3月25日

3月28日-4月1日

4月4日-4月8日

4月11日-4月15日

4月18日-4月22日

周次

开课总数

1024门

2816门

2729门

2161门

2706门

2745门

抽查

47节次

78节次

76节次

58节次

250节次

263节次

督导听课

18人次

109人次

65人次

18人次

29人次

22人次

整体到课率

93.94%

91.48%

91.63%

91.09%

92.3%

92.09%

说明:笔者根据学校教务部数据整理汇总。

1.3  教学活动数据收集——基于职教云平台

线上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采用职教云+腾讯课堂直播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少部分教师采用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职教云、云班课、QQ 直播等平台。因此,本文基于职教云平台教学活动数据收集、分析,对主要的教学活动数据包括:教师选择职教云平台进行网络教学人数、登录学生人数 、课堂教学、课堂活动、学生课件学习、做题、教师批改作业、批改考试 、平均到课率、学生星级评价参与人数、整体满意度。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职教云平台教学活动数据收集

时间

3月14日-3月18日

3月21日-3月25日

3月28日-4月1日

4月4日-4月8日

4月11日-4月15日

4月18日-4月22日

周次

选择职教云平台的教人数

193 位

200 位

237 位

235 位

215 位

登录学生人数

13690 人

13088 人

14462人

14413 人

14137 人

课堂教学

668 个

830 个

1701 个

1002 个

1018 个

课堂活动

879 个

1017 个

2493 个

1614 个

1407 个

学生课件学习

111117 次

39638 次

4274 次

264928 次

8752 次

做题

169674 次

402831次

788594 次

1002 个

207409 次

教师批改作业

5818 次

4400 次

15753 次

1614 个

7512 次

批改考试

210 次

262 次

15753 次

264928 次

798 次

平均到课率

93.08%

90.22%

92.14%

94.32%

90.22%

学生星级评价参与人数

100人次

426 人次

503⼈次

397 人次

173 人次

整体满意度

——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说明:以上数据根据职教云课堂教学统计,因第三周数据系统没有更新,第三、四周数据合并统计。

2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评价依赖职教云课堂教学统计数据。而事实上,在线教学的良性运行,需要客观、公正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在线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和方式完全不同

[1]。为了实现客观、公正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本文一方面依据网络平台提供的客观数据,另一方面,关注教学活动生成的主观性数据,最大限度避免线上评价侧重于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本文对一次疫情的应急响应的分析,线下转线上的阶段,在线教学评价相对于传统课堂评价具有即时性、客观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帮助学校得到行为反馈,也易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线上转线下阶段依据教学数据沉淀的课程评价,在信度和效度上都应大于课堂教学评价。同时,出现了部分学生功利化对待教学评价的现象,如在讨论区发“灌水帖”,制造数据泡沫,进行学习数据造假。本文进行分析汇总数据前,进行预处理,剔除这一部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线教学评价的可信度,进一步排除了评价的客观性消解优势[2]

2.1  客观存在问题的情况

2.1.1  平台选择产生的问题

(1)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期间,在线下授课时未能及时关注线上同步教学情况,抽查时发现个别网络课堂出现在一定时间内无声音、无画面的情形,在线学生也未在讨论区进行反馈。

(2)个别教师的授课环境不佳,听课过程中有明显嘈杂声,小孩的说话声、哭闹声。部分教师选择使用手机进行直播授课,缺乏固定教具,画面容易抖动,当有电话进来时,直播就会中断。

(3)约15%的线上课堂需要提前跟任课教师沟通预约才能进入,影响在线教学抽查和评价的统一性。部分教师使用腾讯会议授课,每上一次课就更新一次会议链接,有的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更改网络教学平台。

(4)个别老师的网络课堂存在实到人数多于应到人数的情况,也存在同宿舍同学使用同一个账号登录课堂共同学习的情况,考勤率不可控。

(5)个别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网络不流畅、卡顿以及无声音的现象。

2.1.2  互动交流产生的问题

(1)少数教师直播太投入,将课堂时间全部用作知识点的讲解上,缺少课堂互动。线上教学师生间缺少面对面沟通,容易产生距离感。

(2)线上教学缺乏与学生近距离和非语言性的沟通,无法直接感受到学生的情绪。线上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教学互动难度大。

(3)限于线上教学环境,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把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

2.2  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

2.2.1  教师:教学方式方法

(1)个别教师的课堂,在线学生人数变动较为频繁,特别是课堂的前 15 分钟,课堂到课率较低。

(2)个别教师布置练习任务后,随即在直播授课平台下课,留下 10-20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个别教师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专业功底扎实深厚,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过程缺乏设计感,线上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3)个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播放与课堂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视频,且视频播放时间较长。

(4)个别教师在上课期间接打电话,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做教学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学情,教学内容安排过难,教学节奏安排过快,学生反映听不懂、跟不上。

(5)个别外聘教师未能将准确的网课地址提前通知到学生,致使学生无法进入课堂上课。

(6)个别老师采用直接口述的方式授课,未使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教师授课时总用同一个语调,没有起伏变化,缺乏节奏感,课堂氛围略显沉闷。

2.2.2学生:心理环境变化

(1)近 2000 名学生受疫情影响未能返校,身处疫情“封控区”、“管控区”,学习环境不佳,部分学生已产生焦虑情绪。

(2)个别教师授课过程中一直单方面进行理论讲授,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长时间线上听讲易产生疲劳感,注意力难以集中。

(3)全面线上教学已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新鲜度降低,学生经过长时间线上学习,整体学习状态下滑,上课挂机现象增加。

3  提升对策及标准化路径

3.1  线上教学平台选择组合的优化

任课教师做好两手准备,使用电脑进行线上授课,手机仅作为应急授课工具,保证直播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如表3所示,线上教学平台功能各有优缺点,教师可结合网络负荷量和线上教学平台的特点,若一个线上教学平台无法满足本课程本专业需要,可以选择组合平台方式。同时,任课教师适当降低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平台提供的互动方式,通过随堂讨论、随堂练习、随堂测验、点名提问、小组任务、翻转课堂等方式活跃网络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效果[3]。对于积极参与课堂的同学可通过口头表扬、加平时分等方式及时给予正向激励,对于上课挂机,提问迟迟不回应的同学可做警告甚至是旷课处理。对于课堂到课率较低,建议任课教师采用不定时签到、双平台签到、班委协助考勤等方式加强课堂管理。对于个别同学经常无故旷课情况,科任老师及考勤班委向辅导员、班主任及时反馈,共抓共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表3  线上教学平台功能对比

线上教学平台

职教云+腾讯课堂直播

腾讯会议

超星学习通

职教云

腾讯课堂直播

云班课

QQ 直播

课程

回放

×

×

教师教学终端

电脑

手机

电脑

手机

电脑

手机

电脑

手机

电脑

电脑

电脑

手机

屏幕板书共享

签到

聊天

×

答题

×

讨论

×

×

×

投票

×

×

×

×

×

弹幕

×

×

×

×

×

×

头脑风暴

×

×

说明:笔者根据各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汇总。

3.2  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方法组合的优化

新冠疫情不单影响了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运行,也促使了在线教学方式的变革。如图1所示,高职课程在线教学在疫情前是属于“助力型”,教学目标依附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模仿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的教学评价呈现出分离的状态;在疫情期间,高职课程在线教学则呈“承担型”教学形态,在线教学完成所有教学目标,在线教学呈现完整教学内容;后疫情时代,高职课程在线教学表现为“融入式”教学形态,线上线下教学目标呈现递进关系,线上线下教学方法实现逻辑贯通,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形成依存关系,线上线下教学评价体现协同互补[4]。当发生疫情教学应急响应的情况,教学的师生模式发生转变,可能产生以下3种模式:

传统模式:面授(face to face)

大家都在课堂。

模式1:老师(T)、学生(S)都在校外

紧急,大家都不能返校。

模式2:老师(T)在校内,学生(S)在校外

突发,学生不能进校。

模式3:老师(T)在校外,学生(S)在校内

突发,老师不能进校。

任课教师能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关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任课老师提前15分钟进入直播课堂,与学生聊天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授课过程可打开摄像头,适当出镜授课,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表情和眼神,增强课堂代入感。任课老师可将课堂搬到了实训室,结合仪器设备进行现场讲解,很直观很真实。建议相关任课老师准备一条颜色、粗细和长度适宜的教鞭,这样比手指指示更加清晰方便。

3.3  适时调整教学架构组合模式

任课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好语调、语速,增强课堂感染力,优化课堂结构。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考勤管理之余,适当开展学生调研工作,从源头上了解班上学生学习现状和缺课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由于当前国内疫情防控的严竣形势,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要即时切换。

图1  线上线下模式调整教学结构模式

3.4注重优秀教学案例的激励和宣传,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质评中心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重视网课的督导,定期对线上教学质量进行抽查和调研。对优秀的线上教学案例进行表扬和宣传,组织学生评选最喜爱的网课老师,传递学生声音,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4  结语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既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之举,也是对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一次检验,更是在线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契机。笔者通过疫情应急教学响应事件中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与标准化路径,建议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平台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降低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式活跃网络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将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常规模式,这其中的教学改革与信息化教学创新仍需要进一步持续研究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石.高职课程在线教学的“跨疫情”转型[J].教育与职业,2021(15):102-106.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21.15.018.

[2]高功步. 基于真实数据驱动的选择性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06.

[3]江景.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高职在线教学实践与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9-12.

[4]杨璐,江可.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20(13):99-103.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20.13.016.

作者简介:

罗小婷(1991—),女,31岁,汉族,辅导员,助教,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511500,15219818299,2194875212@qq.com。三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数据分析师,研究方向:数据可视化分析,学生思政工作。

林培煜(1988—),男,34岁,汉族,辅导员,讲师,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511500,15017545975,86847336@qq.com。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网络思政教育,教育信息化。

基金项目: 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立项项目:《传承与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SCNUKFZC059);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级课题立项《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KY2021-0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校级“三全育人”课题立项《立足思政教育“三个课堂”构建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