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制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制度

魏彦令

山西省侯马市路西小学   043000

摘要:班级内部成员的行为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通过反复的约束和调整之后,会成为一种习惯。当这些制度被大多数成员所认可时,他们就会按特定的标准长期履行这种制度,进而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便提升为班级文化制度,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心灵得到“护航”,让成长得于“扬帆”。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文化制度

1.管理制度具有合理性

中小学的班干部工作是学生接触管理工作的开始,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好班干部的指挥作用、协调作用,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优秀的班级领导团队能够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为班级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也是形成积极向上班级精神文化的支撑。学生对班干部的选拔具有很强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多设定一些岗位来满足学生的领导欲望,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

首先,要确立班干部的结构与分工。班主任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以提高班级工作和学习效率为前提,结合本班的特点具体拟定班干部的岗位。其次,要实施班干部的选拔制度。班干部的选拔是班干部管理制度民主化的集中表现,也是建立班干部威信的渠道。因此,班主任应该把班干部的选举权还给学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进行班干部选拔,在拟定班干部的职位后要求竞选学生写出竞选稿,以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集中进行选举。

班主任在竞选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切不可偏袒学习好的学生,否则会导致其他学生失去积极性。在竞选结束后,班主任还要把班级干部名单张贴在班级墙上,还要对新一轮的班干部进行培训和辅导,让他们充分了解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分工,积极配合好老师管理好班级。此外,班干部要实行轮换制。在班级建设过程中,不能实行一成不变班级管理层结构,要定期重新选举。班干部的轮换制也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民主化。

  1. 惩罚制度具有公平性

奖励与惩罚是指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它可以控制班级组织成员的行为,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也可激发良好动机,促进学生发展。中小学生比较重视奖励与惩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奖励与惩罚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因此奖励与惩罚是小学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中常用的评价方法。

班主任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合理、实事求是、不随意。奖励也要体现民主化,不可凭借老师的一念之词,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对某种行为得到一致赞同时,教师才能对其进行奖励。教师还要考虑到奖励的长远影响,可以把表现突出的、被奖励的同学设立为榜样,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所关注的是是否被奖励而不是奖项的级别,因此作为班主任可在教育实践中多设置奖项,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班主任设制的奖项要有针对性,多而不杂,让每一个奖项充分发挥作用,建立符合本班特色、个性化的奖励制度。 相对与奖励制度,班级要建立一定的惩罚制度。惩罚是对学生不正确的行为的否定,一般分为口头批评和处罚。对于小学生而言,惩罚是一种成效显著的改变其错误行为的做法。惩罚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在实施惩罚制度时要本着适度、公正、委婉的原则。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导致其活泼好动,容易出现缺点和错误,教师要对缺点和错误进行科学的分析,要有针对性的惩罚,不能因为一个错误而全盘否定一个学生。惩罚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尽量避免当众严厉训斥学生,要讲究语言艺术,以道理来说服学生,对于情节较严重的,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达成共识,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惩罚还要公平合理,在班级里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行为,但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3.活动内容具有丰富性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与竞争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

3.1.好习惯养成教育,能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生受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训练的过程。组建班级,班主任首先要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列出影响一个人成功的三十六条好习惯,让学生小组讨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选出每个人需要重点培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习惯考评,以班委会为监督进行人际关系和文明礼仪习惯考评,每学期评出最具有“绅士”风度和最具有“淑女”风范的男生和女生。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行为习惯盘点活动,以消灭坏习惯,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人为镜,让每个学生都做“心清如水”的学生。

3.2.感恩教育活动,能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有爱就有未来。学会感恩,带着爱上路,学生懂得该怎样努力学习,感恩父母,报答母校,报效国家。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感谢信、慰问老师等;中秋节国庆节举行“爱我家乡,爱我中华”主题演讲或原创诗朗诵比赛;春节与父母观看班级相册,分享学校喜悦,汇报学校生活;“清明节”中华传统文化寻根活动;“母亲节、父亲节”为父母写颁奖辞,为父母颁奖、献礼活动等等。感恩教育让班级充满爱,爱的教育让同学从身边做起,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学会文明礼仪,心存仁爱,使班级更加和谐。

3.3.进行合作竞争意识教育,能提高班级文化品格

学会与人合作,是当代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班级和谐文化的基础,是和谐竞争的关键。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使班级充满活力。所谓竞争,就是在与对手合作的基础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自己聪明度的过程。培养对手,然后超越对手,是班级合作竞争的口号。竞争意识教育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竞赛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心态和竞争意识。只有良好的班级内部竞争机制,才会形成有强烈竞争力的班级团队。

3.4.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能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人文关怀是文化的高级境界,而人文关怀莫过于珍惜生命。关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关爱他人的生命,是爱惜生命教育的目标。比如利用安全教育日进行交通、消防、地震、防溺水以及其他灾害到来时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和救助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珍爱生命,还要珍爱生命的质量,学会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才能提高生命感悟的境界。班主任每年都让学生反复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并写出对生命感动的感悟,提高学生对生存与生命的理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班级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被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的规范和准则。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民主性和形式的丰富性,只有民主性的管理机制,才能调动班级全体成员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使班级每个成员都能够承担各自的职责,发挥个体和主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果.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小学生道德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大学,2021.

[2]张威.乡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20.

[3]陈晓娜.农村初级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