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团队协作”融入工程制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初探“团队协作”融入工程制图教学

马良 ,徐国林 ,王福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为了达到高校对“团队协作”培养目标的需求,同时改善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以“团队协作”为切入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要求及评价考核方法,并开展教学初探、分享具体方案细节和融入经验。

关键词:工程制图,团队协作,学习要求,评价考核方法,课程改革

0 引言

近年来有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孕育产生交叉专业,推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1]的需求和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2]的不断深入开展,以及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工程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等都需要有团队。”工程师应提高沟通、协作、相互配合的能力,彼此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避免内耗,大家齐心协力,形成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3]。”沟通、协作、团队在学习中的需求越来越高。

1 制定融入“团队协作”的学习要求,让学习有章可循

孟子曰: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制图》这门课程更是如此,投影有标准,图幅有标准,尺寸有标准,标准和规矩贯穿于整个《工程制图》的学习过程中,所以规矩意识、标准意识更应该在本课程“团队协作”的学习中予以明确。团队中的每名成员都依据标准、守好规矩才能使这个团队更具有竞争力,因此学习之初应制定本课程的“特殊”学习要求,让学习更加有章可循。

1.1 明确学习要求的目的

明确制定学习要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工程制图》课程学习秩序,营造同学间团队协作、团队竞争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全体同学的团队意识,并强调课程学习各环节(除考试外)的考核将以团队(组)为单位进行。

1.2 明确分组要求

分组的目的是将学生个人学习转变为小组学习,让所有学生都进入小组,融入到团队,并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后续的学习和考核。通过团队协作获得课堂积分、作业考核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冲劲。小组合作学习[6]在基础课中有过很多的尝试,“分组法”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也有过许多的探索和研究,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1.3 明确课堂和课后要求

课堂的要求应该从进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开始,各个事项均应有明确要求。不仅明确各项要求并强调按组进行考核(除个别项外):1)提前2-3分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2)带好教材、习题集和绘图工具;3)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4)上课期间不允许使用手机,手机须关机或静音;5)上课期间无故不得离开教室,因病需要上洗手间,须在正式上课前向老师提出;6)上课按分组就坐;7)请假须提交正式请假申请(辅导员签字),否则视为旷课(考核时只影响本人)。

课前、课堂、课后构成了教学的三个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课后需要完成制图专用教室值日和同时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以巩固课堂所讲的知识

2 落实学习要求,让团队协作贯穿学习全过程

蓝图再美好,规划再宏伟,若不勤奋实干抓落实,蓝图就只能是“唯美画饼”,规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学习要求制定的再完善,没有落实,没有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那么学习要求也将成为空话,学习效果也将无法达到预期。因此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应落实好学习要求的内容。

2.1 团队协作赢得课程积分

为加强团队合作共赢精神,课程平时成绩采用积分制,主要涵盖课堂部分,课后作业和奖励积分制。其中课堂积分由课堂提问抢答和值日效果两部分组成,课后作业包括练习册指定习题的完成效果和自学部分相应习题的完成效果,奖励积分由本小组给其他小组讲解知识点和自己查阅课外资料拓展知识点组成。

2.2 评价方式与考核突出团队协作

评价与考核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取向、精力分配,因此为了更加突出团队竞争,反映团队协作成果同时不低估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在评价和考核时也需要做一些探索和创新。

(1)期末综合加权成绩决定团队排位

以往期末综合成绩一般由个人平时成绩、作业成绩、期末成绩组成,各项成绩相互独立,而且仅对个人进行评分。在团队中,任何一位队员的利益都是和他人捆绑在一起的,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我所失去的,为了让大家更深切地体会到个人成绩对团队排位的影响。

(2)个人贡献影响个人最终成绩

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奉献、团结将推动团队走得更高、更远。每个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在竞争中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个人贡献也将在课程最后影响到个人最终成绩。

3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为了检验团队协作融入《工程制图》课程探索的有效性,选择了3个班级进行试验,从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1.校对、审核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由于作业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因为疫情影响,学生课业任务较重,为了按时间节点提交作业,会存在部分组的作业没有按要求进行校对、审核,直接签字的问题;2.课堂7项内容考核误差的问题。由于上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违反课堂要求的情况,且情节不严重,经过提醒学生当即改正,加之课堂不便中断,从而导致课堂积分存在一定误差。

针对上述出现的校对、审核形式主义问题,可以进一步作出明确,比如在作业底稿完成后,交由校对人员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下一步线型的加粗、加深及尺寸标注等,图纸完工后由校对人员再次核对无误后提交审核检查并给出预评分后再上交。

针对课堂考核误差的问题及试验班级少无法进行效果的全面评估问题,将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增加试验班级,细致观察寻求较好的解决办法。

4 结束语

在传统《工程制图》教学和评价考核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融入“团队协作”的课程学习要求及评价考核标准开展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队学习精神,培养学生遵守课堂规矩,促进学生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并且从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感受到帮助队友和被人帮助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团队的力量,让学生养成想学习、爱学习的习惯,并幻化为内生力量,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10):13-15.

[2] 齐乐天,付丽红.“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以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67-69.

[3] 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7):127-128.

作者简介:马良(1987),男,黑龙江省大庆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本项目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教改课题,课题编号:NDJY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