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中心治理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中心治理机制研究

赵荣国

浙江省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321200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多主体多中心治理与发展成为当前产教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然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进程中产教系统差异与产教融合发展目标、主体性质多元化与产教融合价值要求、主体绩效价值与产教融合发展统一仍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了有效缓解和解决以上矛盾,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行为规范、绩效考核,促使“产”“教”围绕人才供需“同频共振”。通过构建配套的公共政策及其协调机制、推进基于多主体多中心的互联互通、强化多主体治理的多中心协同、完善产教融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中心治理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可见,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其高质量发展也备受关注。职业教育人力资源供给和企业等需求的“同频共振”作为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通过多元主体间的全要素深度融合。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组织结构和治理形态涉及属性不同、价值观多元的多种主体,且缺乏普遍的法制规则、统一的市场秩序和完善的地方政策配套,要真正构建起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中心治理机制必须经过利益博弈和发展整合的过程,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发展中的矛盾

(一)产教系统差异与产教融合发展目标的矛盾

产教融合涉及的核心要素一般认为是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两大系统具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发展策略、行为规范及主体构成,其利益追求和发展目标也大不相同。产业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崇尚效率优先,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企业为重要主体。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以政府为主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崇尚公平公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校为重要主体。由于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存在属性、功能、机制、主体的根本差异,这些差异最终体现为系统主体发展目标的不同,即企业以盈利为目标,学校以育人为目标。而产教融合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教育和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所以,“产”和“教”不同的发展目标与产教融合的发展目标在实践中便会形成冲突和矛盾,主要体现在以市场主导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特别是政府主导中的政府介入程度和边界、盈利和育人的矛盾与平衡、效率和公平的兼顾、改革和创新的互动、主体的参与和退出等。因此,产教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基于产教系统及其主体差异,围绕运行机制、行为规范、改革路径和主体组成等在政策配套、协调机制构建、互联互通与共享、绩效评估等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二)主体性质多元与产教融合价值要求的矛盾

产教融合涉及各级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学生、家长等多种异质主体。行业企业是市场主体;政府是典型的行政组织;学校是公益性的社会化机构,是有别于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典型“第三部门”;学生、家长是产教融合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产教融合发展的直接对象和受益者。产教融合各主体均具有相对独立的决策自主性,主体的性质不同,各主体具有独立的价值目标和利益追求。地方政府具有谋取地方利益最大化的权力;行业企业具有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自主性,相对于长远或者隐性的经济效益,行业企业更偏好显性经济效益;学生、家长具有工作机会最优化的教育选择自主权。产教融合的价值关键点在“人才”,而其价值高质量实现的关键正是多主体在“人才”供需及其培养中的“同频共振”。目前,尽管各级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主体都认识到产教融合最终会获得共同利益并能够实现多赢,但客观存在的多元利益格局决定了很难构建兼顾各主体利益要求的合作机制。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中心治理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配套的公共政策及其协调机制

产教融合是一个多中心的紧密联系系统,产教融合的各级政策及制度配套是多中心治理的基本手段。一是构建基于政府责任的产教融合政策。促进公共利益、调节社会冲突、维护社会正义,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通过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对产教融合中的资源流向及结构进行适度引导,运用政策信号使资源在社会主体和职业教育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保证产教融合资源的有效供给。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顶层规划,各级政府应针对区域实际,出台产教融合发展的专享优惠政策,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参与主体,做好配套服务优化升级,完善政策链条,开展精准“滴灌式”政策支持,夯实政策基础。二是强化基于信息技术的产教融合调度和推进。不定期召开涉及各主体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困难和问题,交流融合发展的信息和动态,总结发展成绩、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确保产教融合项目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及联席会议重要部署的落地;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归集及配置,提升产教融合中的互动调节、公共治理、发展生态等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产教融合的优势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使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二)推进基于多主体多中心的互联互通

封闭状态多主体的优势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低效无用的,职业教育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依靠多中心的互联互通,解决多主体多中心相对孤立的现状,而多元协同的一体化平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一是坚持多资源聚集、多中心协同的理念,运用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调动更广泛的资源,使多主体多中心实现智能化一体衔接,强调多主体多中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源共享、主体互信,提高互联互通的效率,增强凝聚力。二是产教融合主体间的合作一般以行政、项目或契约方式进行。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合作方式、不同阶段的合作、不同的合作内容对互联互通的要求会不同,各主体的资源和信息权益应在互联互通中取得平衡。

(三)完善产教融合的绩效评估体系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绩效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产教融合及其项目的近远期目标、项目实施的策略和手段及其取得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估。产教融合的绩效评估是产教融合管理的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等作为评估对象,实现各相关主体职能有效发挥,将各主体对产教融合的满意程度和产教融合目标紧密相连。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期,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只有通过进一步大力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杨永恒,陈升.现代治理视角下的发展规划——理论、实践和前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陈亮,陈恩伦.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流职业教育建设的要义证成[J].教育研究,2020,41(5):99-111.

[3]庄西真.产教融合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9):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