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的融合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探索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的融合路径

王长峰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 110167

摘要:对于高等院校来讲,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是基本教育,专业教育还必须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提升学生整体专业业道德素养。时代浪潮之汹涌,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大背景下,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培育将是我们高等学校教育努力的方向。文章对新时代“课程思政”基本含义和价值内核进行了梳理,基于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推动高等院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发展和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浅谈。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教育;专业建设;融合路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教学首先应明确教学方针和教学目标,以发展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创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使其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社会主义精神,在优化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使其获得素质方面的综合性发展。

1 “课程思政”的涵义辨析

新时代,高等院校必须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人才,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营造新时代青年。要搭建思想政治课管理模式协调管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共同之处。思想政治课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思想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有益于营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者。但是,因为思政教育与其它课程的“脱轨”,其他课程中丰富多彩的知识网络资源无法得到发掘。多年以来,思想政治课一直欠缺和各种课程的融合发展以及教学的相互配合,此类融合发展能够增强学生们综合基本概念理论修养,所谓“思想政治课”它不单单是一门或几科具体课程,反而是全面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知识体系理论和实践思想文化教育的有机有效结合。思想政治课再也不是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教学的单一方式,而是高等院校课程基建项目改革创新中把“品德教育”这一基本对策应用到人才的培养的各个阶段与行业。把思想文化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渗入教学过程的每一堂课中,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课保驾护航。

2 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现阶段,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并未被高等院校彻底接受,没法全面推行。第一,从学校方面来看,“思政”大课堂育人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老师无法获得具体意义上的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活动协助。老师在“摸石头过河”,甚至是在教学中发生流于形式的情况,让学生感觉“课程思政”枯燥乏味、胡编乱造。第二,从老师方面而言,高等院校许多专业课老师并没有接纳“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在他们看来思政内容和专业课老师不相干,使思政课深陷“荒岛”窘境。第三,在知识体系上,高等院校专业课老师欠缺专门思政教育培训,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能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专业知识联络起来并融入其中。许多老师依然延用老旧俗套说辞和老师高高在上的说服教育,乃至某些老师只有执教,没法育人。高等院校育人工作就是一项完备的工程项目,必须多方发力,务求实效构思立足长远的总体规划。新时代搞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内容藕合育人的统筹规划,深入推进高校思政相关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思政工作中实现梦想总体目标、提升育人高效性的“总开关”。

3 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建议

3.1深入挖掘各科“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高校的育才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科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因此每科课程都要有能增强学生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强国的思想政治因素。“课程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其价值取决于依据每科课程特殊性和不同阶段主要内容的改变,在不同课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最先,高校应依据不一样课程之间的差别以及思想政治因素,挑选重要环节开展教育改革。例如社会科学的课程中思想政治因素比较多,在课程中更为容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高等院校应十分重视该类课程的开设。次之,专业科目要参融入“思政课”的积极性,将“思政课”融进教学环节。深入挖掘技术课程的思想政治因素是一项长久的、持续不断的工作,时代的发展取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进步。因而,高等院校要不断提升拓展老师的思维水准,依据教育研究活动掌握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健全多姿多彩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持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

3.2构建人本化师生关系

老师在教学中,需关心学生本人专业知识、学生就业、自主创业、职业设计等,并协助学生处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但以理动人,也要用情感动人,从而确保思政课与专业科目结合开展的设计效果。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正处在成长过程,其思想较为容易受社会上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也通常会遭受不正确信息和言论的牵制,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具有的思想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提高学生对于遇到的问题的认知,而且同时需协助学生处理一些实际上的困难,使学生能够把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解决好与思政学习相互配合的关系。

3.3建立牵手机制: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要共建共享

根据共同的思政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和课程内容思政在推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出共创共享的沟通服务平台,创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规范性、常态化互动机制,思政教育资源与具体内容的渠道共享体制,加快产生共同体。首先,针对思政课教师来讲,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力。思政教师务必提升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共享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思政专业知识为专业科目教师开展课程内容思政。次之,针对专业科目教师来讲,尽可能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特征和思想状况,对教育对象有全面的了解,可以跟思政教师常常沟通学生们的思想状况。最终,在彼此互动交流层面,建立各种课程内容教师间的常态交流分享会;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要相互之间上课学习培训,按时开展交叉学科思政大讲堂;打造出“云思政课程内容 云课程内容思政”服务平台助推高品质思政资源共享,产生协同育人的耦合效应,将协同育人制度的实际效果更大化。

4 结语

思想是行为的主导,务必解决好思想认可和身体力行相互之间关系。如果没有开拓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思想,会消弱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藕合教书育人成果。务必确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的价值目标与追求,一同致力于塑造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

[2]韩澄,戴文俊. 构建特色课程群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实践[J].大众文艺.2021(10)

[3]车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J].德州学院学报.2021(05)

课题信息

课题名称: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课题编号:202220101

课题来源: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建设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