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学的教与不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谈教育学的教与不教

杜美霖

重庆师范大学 400700

  摘要教育学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对“教”进行改进与完善,但渐渐忽视了不教之教,教与不教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形式,教育学的本身是为了促进人的进步进行启蒙引导。

  关键词教育学,教育,不教之教,互联网+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那么什么是教育呢?教育作为一种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社会现象和活动,拥有极为漫长的历史。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而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1]

在历史的发展中,教育学也不断的发展着完善着,人们的主流还是在于“教”,教育学这三个字,大家第一印象一定是停留在“教”这个字眼上。所以当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去反思是不是教的方法不对,如何进行改进“教”。一条路走多了会变得无比光滑,这个时候也许大家忽视了“不教”这一途径。

  “不教”并不是字面意义的不教,不是放弃,不是少作为也不是不作为。“不教并不是这个时代才出现的新词,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和庄子“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2]老庄开创的道家就是早起“不言之教”的典范,而同时,西方国家的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发人们独立思考,也是“不教”的教育学的一个典范。教育学发展至今,已经通过翻转课堂等的实验发现了“不教之教”的蛛丝马迹。是的,”不教”并不是无为,而是新型的“教”,“不教之教”由此而来。“教”和“不教”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形式,这和色彩是一个道理,世界上的色彩是丰富的,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在教育学的发展下,“不教之教”被发现,诱发了各种各样新型的尝试。“蒙特梭利教育”是以意大利教育教玛利亚·蒙特梭利的名字直接命名的。玛利亚·蒙特梭利通过对儿童的观察、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总结成了一套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教学方法儿童通常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而蒙特梭利教育中有一个独特的教学特色,那就是“不教”这里的“不教”是指没有传统概念的集体课堂,教师也不是放纵孩子不进行任何管理,而是改变传统的教师的教导方式,从“教”向“导”转变。通过观察,教师以言传身教,向孩子们树立榜样和示例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主动学习模仿从而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同样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机共存已引发了社会的深刻变化,也必将促使基础教育走向更为深刻的变革,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进步才能在时间的洗涤中焕发熠熠生机。新时代对教育受众的理解不再是把受众当作知识的容器,知识的载体,而是鲜活的人。多元化,多维度等新兴词条的出现,对教育学来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变革与创新。

  教育学的本身是为了促进人进步,从而进行启蒙与引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教”与“不教”是混杂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的,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最好的教育就在“教”与“不教”之间。通过“教”去主动的教授学习者知识与经验,学习者被动的去接受教育者传输的知识,通过“不教”,教育者不直接传授知识通过“不言之教”,引发受教育者独立思考并进行模仿和练习,从而让受教育者进行主动学习。未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更要进行“教”和“不教”的思考与教学选择。是良师,也是益友。我始终记得学校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师范的含义也是人民教师的素养要求。那么教育学的这门课程到底要不要教呢?我想我的回答还是那句话“最好的教育就在“教”与“不教”之间。”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去教学,善于标新立异。在向受教育者传授某些已有的既定的知识的时候,试着在“教”的主动性上放予一些主动权给受教育者,将“教”与“不教”相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受教育者不只是学会,甚至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向受教育者讲述《珍珠鸟》这篇文章的时候不只是停留在课文表面,可以将讲述者从教育者转向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讲述自己与小动物的相处经历,诱发受教育者的独立思考并让受教育者将自身经历和知识产生联结,从而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乃至创新。在进行一些语言文字类的学科的教学的时候,可以试着让受教育者写下自己的感谢从而进行主动创作。标新立异是教育者要学会的“不教之教”。例如你要写姑娘,就不能只写姑娘,要写春风扶瑕桃花,席席夏风飘挽秋月,要写皑满了的春花厌风后灼灼的那一朵,写夏雨沾荷后仍皎皎婷立的那一株,写秋叶落满原后离人的哀苦愁肠,要写冬雪昂扬肆虐,要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要写深怨闺阁梦郎君,千里相思难断,要写春裹惆伤,夏卷悲凉,秋断人肠,亲爱的姑娘,他已归乡。同时作为教育者更要学会进行观察,观察教育环境,观察受教育者,这会令教育者更好的进行教学。

  最好的教育学存在于“教”与“不教”之间,文行至此,也让我自身反思,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究竟应该如何为人师表,去对教育学进行一个更好的探索呢?我诚挚的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创新奋进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一页 [2]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