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6
/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

赵鹏1, ,邢声欢2

1.石家庄市教育考试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2.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共同的,就是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才。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首任教师是父母,第一学校是家庭”。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建设中,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起着促进社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属于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开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正确时期,鉴于此,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影响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提高。中职学校学生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来自单亲或是离异家庭。笔者通过对某一所中职学校2022级新生进行的一个家庭情况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学校2022级1300多名新生中共有104个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单亲家庭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表现在一些家长没有直接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忽视对子女应有的教育和管理;即使有参与,尚有“靠自己一个人的想法”,不顾及伴侣想法;还有部分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对子女的不当行为处理起来简单粗暴,采取打骂的方式较为常见,忽视子女的身心健康,不懂得求助学校、社会的力量正确地教育子女。

(二)家长自身素质不高    

中职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教育方式和方法受家庭传统影响较大,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和不当言语,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无法正确形成。

(三)隔代培养的规则缺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经济水平出现不均衡,农村中许多父母外出打工谋生,将子女留给家中老人抚养,这就造成另一种教育的缺失。家中老人往往年纪大、思想观念陈旧、受教育水平不高、在教育子孙方面力不从心,因此祖辈的教育方式显著的特点是重物质、轻教育,纵容、溺爱。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此类家庭中学生往往存在诸如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情感冷漠、内心封闭等问题。

(四)随迁子女不稳定性

随迁子女来到城市学习、生活,会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这就更需要父母的呵护与指导。但由于父母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等原因无暇顾及,将本应自己承担的教育义务推给学校。缺乏家庭教育的支持,他们的焦虑紧张情绪和缺乏安全感则是必然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组成教育的三大部分,其中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影响时间最长,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上文提到的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大部分父母都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中存在着不少共性问题:例如在家不服从父母管教、与父母发生矛盾;在学校不服从学校管理、上学迟到、上课无精打采、厌学。这些问题暴露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偏差和不足,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则是焦点,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既是直接的,更是深远的。

因此,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共同承担起教育和培养他们的责任,帮他们纠正错误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中职学校学生家庭教育对策与建议

(一)家庭方面

父母是家庭的主要教育者,父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模式、质量,不仅为学校教育的成败奠定基础,更关系到一生的教育效益。父母首要任务是认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自身,应承担的责任不可或缺,其次自身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

父母应当以民主、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子女,给予子女多鼓励,少惩戒,对子女所犯的错误及时指出并更正,帮助子女正确认识自我,改正缺点,使他们逐步养成对人坦诚、友好、大方;对事虚心、独立、不骄不躁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言行举止、为人处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可见父母品行端正对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至关重要。

家庭和睦也是影响子女教育的重要因素。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大多来自单亲、父母离异、再婚家庭。特殊家庭一则不能骄纵子女,二则不能不管不顾。任意放纵子女,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待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父母应共同教育、关爱子女、保护子女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一起,也仍然爱他。总而言之,和谐的家庭气氛才有益于子女的成长。

(二)学校方面

1. 尊重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坚持正面引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端正态度,克服自卑胆怯,主动配合老师完成思想教育。学习的目的是使人开心智、增见识、明事理。有远见、有学问、有技能的人,走到哪里都可以安身立命。“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就是这个道理。在家衣食无忧、缺乏忧患意识,难以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珍贵之处。要注重利用身边的案例使学生明白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适时关注他们的在校表现,及时地对这部分学生暴露出的心理行为进行干预;对他们给予加倍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从压抑负面的情绪状态中恢复正常,改善在校的行为表现。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的能力。抗挫折能力也称心理承受力,即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时使自己的心理、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挫折是人生经历的组成部分,它能磨砺人的意志,要学会勇敢、自信地面对挫折。在学生迷惘时为其指明方向,减少误入歧途的机率。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像种子,生长的土壤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花期也不尽相同,有的花按时绽放绚丽;而有的花需要静待花开。

3.家庭与学校互动,发挥家校共育作用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指导,优化家庭教育,实现双向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开展的具体活动有:一是定期开展家教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家教经验,树典型、立榜样,正向趋势带动其他家长。二是建立家校联系卡,记录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以便双向沟通。三是学校建立家访机制,由班主任到个别学生家中走访调查。四是建立家长接待制,由学校领导专门接待来访的家长,听取他们对学校的建议。五是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亲自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共同感受、体验。学校要结合家长管理子女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设计亲子活动的内容,让家长在体验过程中学到一些可用、能用、有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六、密切家校联系,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创建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为学校和家庭搭建桥梁,发挥家庭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达到家校共育的良好效果。

(三)社会方面

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支持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鼓励多方参与开办家长教育机构,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温暖、舒适的成长环境。

通过探索和研究正确的家庭育人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在三方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们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为孩子们创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家庭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努力实现家校共育的愿景,让家庭和学校都有收获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更好的为国家、社会和家庭服务。

  参考文献:

[1]颜雪梅,崔世泉.建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2]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  把参考文献改为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