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护理措施,这些要了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0
/ 2

脑外伤护理措施,这些要了解

何东梅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脑外伤的发生率较高,外界暴力作用是主要致伤原因,以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等较为常见,且患者往往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受伤情危急的影响,致残及死亡的风险也就较高。在脑外伤的治疗中,手术是有效手段,但术后恢复过程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相关并发症,特别是重症患者往往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其生活质量也就较差,故强化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对于脑外伤的护理措施你又了解多少呢?本文详细的进行了阐述。

1.脑水肿期护理

在此阶段的护理中,考虑到患者还未清醒,故就需做好肢体及关节部位的保护工作,并展开被动活动,帮助患者取良好功能位,即上肢伸展,下肢屈曲,踝关节保持中立,背屈90°。同时,还需以常规侧卧位为基础,定时协助或指导患者更换体位,以每隔1至2小时较为适宜,避免仰卧位,可将软垫置于患者的骨突处,旨在减轻受压位置,促进患者体感舒适度的提高;如若患者存在偏瘫情况,就需按摩偏瘫肢体,期间可应用按摩油,以手感为热为准,如若患者局部发红,则适当的增加按摩次数,促进关节、肌肉僵硬情况的改善;可协助患者每天使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利于加快其血液循环。另外,也要适当的抬高患者的患肢,予以旋转、外展等被动训练,先从小关节开始,慢慢过渡至大关节,每个关节活动次数控制在5-15次范围内,旨在加快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的改善。

2.病情稳定阶段的护理

针对脑外伤患者而言,术后病情稳定阶段康复护理的展开,需对患者的关节部位进行按摩,以避免肌肉萎缩,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将病情恢复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防止其产生不必要的顾虑与担心,并鼓励指导患者展开主动活动,如屈曲患肢,伸直上肢并向两侧来回摆动,指导患者主动翻身,加快关节的恢复,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利用健侧支撑上身,尝试床边坐起,大腿和躯干间呈垂直关系,充分伸直背部,可将软垫置于臀部位置,膝关节屈曲,每天训练两次;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展开站立及行走锻炼,护理人员需陪同,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患者可稳定站立后,则可让家属搀扶着患者行走,或是让其自行扶墙行走。另外,在行走前,让患者做原地踏步动作,旨在促使其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站立,或是行走感,将每次行走运动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并慢慢过渡至楼梯上下步行训练等。落实健康宣教,结合患者文化层次等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展开宣教,加快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理解,避免掌握不全等情况的发生,强调护理在治疗中起着的重要作用,对于有明显不适的患者,可基于音乐疗法的前提下避免其过度集中在不适上面,这也是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关键;为避免检查不完善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则需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患者能够更加全面的对相关检查内容进行了解,通过对需注意事项的明确,以从根本上消除影响检查的因素。

3.恢复阶段的护理

康复护理的实施,有利于加快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预后效果的提高。基于早期并发症的前提下来说,患者体质、绝对卧床等是常见诱发因素,可为不良预后的预测等提供依据。有研究指出,当中枢神经受损后,其损伤中心周围的神经元不会坏死,或是凋亡,而是传导衰竭,进而形成半暗带区,而经局部脑血流量的增加,则可复活病灶周围半暗带区的细胞。康复护理的干预时间应结合其实际情况明确,旨在预防相关后遗症,改善患者预后。康复锻炼主要涉及肢体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脑外伤患者后遗症风险较高,为加快其恢复,康复训练的展开尤为必要。在实际的过程中,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患者,需通过加强与患者交流等形式,让患者回忆趋势等,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避免生活方式单一,当患者的生活乐趣有所增强后,其病情的恢复也就会随之改善;对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则需展开发音训练,即做出演示后,让患者自行对着镜子练习,先从简单的练习,如啊声等,待患者的发音有明显改善,再让患者说出单个字等,针对感觉性失语患者,需落实交流技巧培养;强化交流能力训练,以听理解、阅读为主,从简单的单音节词开始,逐渐过渡到长句,并积极利用交流板等方式展开交流,训练患者的言语功能,加快其恢复,期间要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帮助。当患者已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故就可指导其展开下床活动,注意对患者呼吸、心率等变化的观察;强化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利用健手洗脸、刷牙、握笔等,旨在增强患者的自我能力。另外,待患者行走能力提高后,就可鼓励其展开适当的运动锻炼,包括打太极等,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如若患者出现不适,则需立即停止;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鼓励其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画画等,这不仅可起到锻炼的作用,也能减轻或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锻炼强度过大,或是时间过长引发的不必要问题,就需展开严格控制,充分发挥锻炼效能,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了生存质量的改善。

此外,脑外伤具备病程长等特点,加之后遗症等因素的干扰,容易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其产生抑郁等负面心理,降低治疗信心。而心理疏导的落实,则能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增强其治疗信心, 这也是避免护患纠纷发生的有效途径,期间认真、亲体患者的主诉,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护理人员也需采用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患者,多关心、安慰患者,告知家属也要陪伴在患者身边,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这也是避免患者产生负面心理的关键,可通过举例既往治疗成功案例的方式,消除患者放弃治疗等念头,为康复护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保障。

4.出院指导及随访

为确保患者院外也能得到合理的家庭护理,出院前就需为患者讲解影响身体恢复的常见因素,强调不遵医嘱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等,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同时,也要基于上门、电话等形式下展开随访,为患者的院外护理提供在线咨询及指导服务,动态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旨在改善患者预后。

5.结语

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是导致脑外伤的常见原因,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损失合并存在,主要以意识障碍、头痛等为主要特征,受伤部位特殊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有可能存在偏瘫等后遗症,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护理干预的展开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加快患者神经、肢体等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来源期刊

医师在线

相关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