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周长军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黄花中心完全小学 邮编44310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科学素养的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小学课程标准》中就提到“小学科学课程指的是以提高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启蒙性学科”。由此可见,在当代教育环境下,为了顺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必须要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本文将首先分析一下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一下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科学实验存在形式化问题,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只靠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科学实验,让学生们直接地感受科学的奥秘。因此,科学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就直接决定了小学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受实验器材的限制,导致很多小学科学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其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无法掌控实验的导向,举个例子:在学习到《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时候,学生们一听说这节课做实验就非常兴奋。[1]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实验器具上,而并没有认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乱作一团,只想着争抢着放盐和搅拌,完全把实验当成了一种娱乐活动。在看似如火如荼的实验过后,仍然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本次实验的真正目的,甚至无法完整叙述整合科学实验的步骤。这种的科学实验充满了形式化,无法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科学内涵,更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2、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比较差。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因此,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科学课堂教学中,课后的延伸同样重要。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比较低,再加上其他科目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后时间,就导致科学素养培育自下课之后就戛然而止。只这样通过一周几节的方式进行科学素养培养,根本无法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因为很多科学实验是需要长期记录和观察的。所以说,必须要进一步增加小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性,使科学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满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3、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评价没有体现科学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小学时期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差,因此教师们往往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着科学素养的培育,必须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另外一方面,教学评价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并对其做出全面的评价。但是,就目前很多小学教师的评价方式来看非常单一,仅仅把学生的科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学创造性,极大阻碍了科学素养的培育。

二、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强化科学实验的纪律性,实现理想的实验效果。

上文中提到,由于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比较弱,又活泼好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导致科学实验只流于形式而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对此,笔者认为必须要强化科学实验的纪律性,例如排队到达实验室,专人专座,规定好实验器材的拿取摆放规则等等。让学生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科学实验是严谨的,而不是一种娱乐项目。其次,还可以设置适当的惩罚制度,例如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对待实验,就要求学生由实验者转变为实验记录者。这些制度和规范都可以很好地提高科学实验的纪律性,从而保证学生从始至终都对科学保持敬畏和严谨的态度。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理想的实验效果,而且培育了学生优秀的科学素养。

2、加强家校合作,保证科学实验的延伸性。

科学知识和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科学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科学课堂之上。因此,为了保证科学实验的延伸性,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科学的理念,必须要加强家校合作。比如,可以通过“家庭实验室”的形式,即将课堂上未完成的实验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共同完成。之后再在课堂中探讨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家庭和睦,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们传达了科学就在身边的理念,提升科学素养。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起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家校联络的QQ群或微信群,在群里可以发布一些学生做实验的视频、有趣的科学小知识等等。以上这些方法都实现了科学课堂的延伸,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科学的理念,还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培育和提高。

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

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但是许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所以有必要创新出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科学教学,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很长时间都无法忘记。[2]另外一方面,科学素养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科学成绩,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必须要创新出更多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例如,制作一个科学实验评价表格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互相打分的方式记录每一次实验的分数。在每月月末的时候进行一次“小实验家评选”活动,评选出平时认真做实验、勇敢提出创新性问题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创新,一定能够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科学素养培育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科学教学中必须要强化科学实验的纪律性,避免形式化的科学实验。还要加强家校合作,保证科学实验的延伸性。更重要的是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实现科学素养背景下的科学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胡涛.基于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8(10):1-2.

[2]裘群雷.浅析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