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中休止符的概念引导与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浅谈小学音乐中休止符的概念引导与教学

吴强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510630

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程结构也日趋均衡性和综合性。这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在我们教师地位上升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对于课程的开展更具科学和有效,能够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开发他们创造性的潜能,陶冶情操。

音乐所属美育学科且在教学中音乐审美是非功利性的,又如曾遂今教授曾说“音乐生产

的原始动力,是精神的需要、情感表达的驱使。”而根据小学生现在不稳定的认知特点,他们又非常容易受到他人思想的干扰,特别是爱好倾向于教师的思想观点,认为教师的话语就是真理,若在这个音乐学习的关键期出现了音乐审美的偏差,对于学生今后的音乐欣赏和学习来说都将产生不可弥补的遗憾。但在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堂之中这种问题难免存在,如休止符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听见教师告诉学生“休止符代表音乐在此时停止了,休止符有多少拍,音乐就要停顿多少拍”这样的观点,并且在演唱的过程中对于休止符的处理也仅仅停于表面,很少会深究其出现的意义,这无疑会在学生审美的潜意识中产生“休止符就是音乐停止,休止符不是音乐等”错误的观点。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正确的审美引导者。

一、休止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休止符,常见有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等。在

李重光先生所著《简明基本乐理》中解释为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称休止符,并在下方有加上一段非常重要的解释“音符与休止符在音乐表现中,都有着非常重必要的意义,但休止符的作用往往被忽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充分说明了休止的作用。”虽然休止符在物理层面上确实是意味着声源在一定时间内停止震动,导致没有声波传送,声音静止,但在音乐上他却不是简单的“停止”。[1]

有声的音符固然很重要,可是无声的音符也在表达着不同的乐思。历史上甚至出现过全部由休止符组成的音乐,约翰.凯奇的《4分33秒》,从头至尾没有物理上的钢琴音响,仅仅是在中间三处地方做出开关琴盖的动作以示段落的划分。“约翰.凯奇的本意是将原本局限于乐谱上的音符扩大化,不仅仅局限于舞台上的演出,更多的需要听众的参与和聆听,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虽然听不到来自舞台的音乐,但是却可以听到来自身边或者自身的各种声音,刺激了人的审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

   而作为音乐学习最基本和重要的知识点,休止符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以广东花城版的教材为例,在一年级的第一课《我今天上学喽》这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就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共4个,而在整本书共有8首歌曲都出现了休止符。而作为专项课题知识进行教学则出现在二年级下册,从中可看出休止符的基础性,并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及作用

莫扎特曾说“静默在音乐中具有莫大的效果。”所以有的时候在音乐中出现的休止符可能

比别的音符更具效力,更能直击听众的心灵。也正是这个原因,休止符虽然安静,但却能在不同的作品中创造出不同的意义,表达不同的音乐张力,所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无论是莫扎特,还是贝多芬,我相信他们在创作中用到的休止符一定不单是因为怕演奏家们太累,提供休息的时间,更多的是想通过休止符表达乐思。比如柴可夫斯基在《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在由一片不和谐和弦将音乐推向第三乐章高潮之际,柴可夫斯基突然用了一个长时间的休止符,使得音乐紧张的情绪在那一煞那得到了解决和释放,前后强烈的对比也满足了人们基本的审美需要。

而休止符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应用,如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稻草里的火鸡》一课中,“快点找一找,快点找一找”后面出现了一拍的休止符,此处的休止符从情境上可以体现出小朋友寻找火鸡的过程,从音乐情绪上来说通过休止符的使用旋律较干净利落,创造出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而在五年级上册第四课《小熊过桥》中“妈妈,妈妈你来呀!”在妈妈中间出现的八分休止符体现了小熊着急寻求妈妈帮助的样子。

三、小学音乐休止符的教学建议

根据休止符的应用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其在音乐作品中画龙点睛般的作用,如果我们在音乐学中仅注重其表面的符号意义,那是不利于孩子们的音乐审美发展,纵观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休止符的教学上也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柯达伊认为小朋友学习过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后,就要开始学习四分休止符了,而且开始也不是直接出示“休止符”,而是通过一首他们熟悉的童谣或歌曲来感受学习。因为柯达伊教育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带有理论、概念的内容要让儿童先在音乐中感受、发现、提取,然后教师在给以理论、概念命名,在进入读写的操作,最后让儿童达到可以进行运用和创作为目的。[3]而在音乐休止符出现的时候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如手很有力的握紧或简单地向外翻转,除学生以外也可以用简单地声势代替如拍头,拍肩膀,按鼻子等。对于低幼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还可以用小型打击乐敲击休止符拍的时值,来帮助学生稳定节拍等。

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以“体态律动”见长,他主张通过音乐进行体态律动,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达尔克罗兹认为休止是一种积极的因素或者说是孕育着活力的静默,练习的重点是通过逐渐抑制外部活动达到内心听觉的能力。比如可以用稳定节拍的小肢体动作(如踏脚、捻指等)来表示音乐中的休止拍,基于前面的练习,学生之后可在拍基本拍的时候边走边拍,当出现休止拍的时候原地停下来用身体做即兴的律动,这种练习活动从简亦难,逐步取消外显活动让学生加强节奏记忆和内心对于节奏的控制,并且让他们感受到休止符存在的意义。[4]

综述,在小学音乐休止符的教学中一定不能一概而论,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感受理解休止符在不同作品中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


[1] 李重光《基本乐理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程琪 《对<4分33秒>作品评价的思考》 黄河之声. 2021,(07)

[3]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4] 杨丽梅 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