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革开放史 发扬改革开放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3

学习改革开放史 发扬改革开放精神

王萌

中共铜川市委党校

为什么要学习改革开放史?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要求我们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要求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从而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我们智慧和力量,今天选择再次回顾这段改革开放史,不仅仅是学习四史的政治要求,更是为了学习改革开放史,发扬改革开放精神,为今后继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向前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改革的聚变带来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还会有下一个40年,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从建国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历了几个重要历史阶段:首先是1949年到1956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1957年到1966年在艰难曲折中进行初步探索,之后经历了十年动荡的文革,在经历两年的徘徊前进后,才正式迎来了改革开放。

当时国内,文革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政治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再不变就是死路一条。对于当时的落后,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的讲到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才有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当时访问完日本的邓小平同志看到这大势,才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我们之所以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取决于以下三点:一是文革的深刻反思,到底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我们搞了20几年的社会主义,我们的人民还是在饿肚子还是那么穷,这不是我们要的社会主义;三是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20世纪70年代的出国潮,让越来越多的高层意识到我们引以为傲的社会主义和发达国家比起来毫无优越性,这绝对是不行的。当时国家领导人普遍的想法是把文革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要酝酿开启一次伟大的革命--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百年党史时讲到我们党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二是一化三改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就是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将改革开放时期细化为三个阶段:1978-1991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2001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2002-2011年在新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到1982年十二大确立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再到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从1978-1992年探索走自己的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阶段,1992年南方谈话后,在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此按下了改革开放加速键,取得了一些列重大成果,从1993-2012年,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并且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从2013年至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至此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过去40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回答了要不要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等这些重大问题。

邓小平时期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时期是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它推向21世纪;胡锦涛时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每个阶段都有其历史任务和内在逻辑,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必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成分的展现出来

二、改革开放史的基本脉络

讲到改革开放惯性思维会认为开启于文革之后实际上结束了十年文革动乱我们仍经历了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阶段

在此之后才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1、历史的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至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此为起点,我们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当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2、确立走自己的路--党的十二大

1982年9月召开党的十二大,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确立走自己的路。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但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一时间还转变不过来。尤其是当"经济特区"这一新名词出现时,一些人开始质疑:经济特区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它是不是等于新租界?种种杂音的出现,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和试办特区的城市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鉴于这种背景,邓小平同志决定南下视察。1984年的第一次南巡,结束了一直以来对"是否办特区"的争论,坚定了特区人改革开放的信心,同时也加快了特区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

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了我国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走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开始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大召开之前,1992年当时已正式告别中央领导岗位的邓小平同志,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后来改革起到极其重要,甚至是决定性意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国际上,一方面,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进程加快,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国家剧变,西方国家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在国内,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巨大冲击下,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出现困惑,对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足,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改革开放政策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还有一些人甚至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还是姓的疑问。南方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统一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前进。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郑重宣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02年的十六大,指出21世纪前20年改革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定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改革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是一次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格局中进行的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如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改革开放史实质就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史。从毛主席为核心第一代领导人带领我们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让我们从此站起来了;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带领我们开启改革开放历史征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我们从此富起来了。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机遇。

三、发扬改革开放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关于改革开放中的争论,不止一次。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80年代关于改革开放提出了姓还是姓的争论2004年的郎顾之争,涉及问题十分广泛,经济、社会、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等。关于改革的争论一直都在,其焦点无非是要不要改,往哪里改,从哪里改,谁该谁的问题,时至今日,还有人会认为改革走上了邪路,还在讨论是坚持的社会主义原则还是资本主义原则,可见改革的分歧有多顽固。

究其根本,就是在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是不是有的人认为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美国就认为我们是国家资本主义,认为我们是经济上市场主义、政治上集权主义、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加儒教主义。因此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旗帜鲜明的讲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必须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前提下,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陈旧的看法和态度。

40年前,深圳只是个30万人为外逃困扰着的小县,如今已经变成一个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极速变化便是今非昔比的形象写照,万丈高楼平地起,无数富人丛中生。在这里孕育了通信巨头华为和中兴、世界金融和保险巨头平安、互联网通信巨头腾讯、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等等。40多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2020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达到2.3%,总量超101.6万亿元。去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国家唯一正增长国家。

邓小平同志讲改革开放时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十四五时期,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当然,在面对国际国内大环境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军事实力等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减少投资限制、降低关税、保护产权、国企改革等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关系从合作共赢走向竞争合作甚至战略遏制;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保持战略定力。

站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大布局中,无论是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还是海南自贸区的建设再或者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无一不彰显出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的动力发扬改革开放精神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不仅护航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将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