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非遗展馆(厅)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以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展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浅论非遗展馆(厅)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以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展馆为例

姜晶晶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非遗展馆(厅)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展示、教育、传播三个方面。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展馆面积达800平方米。整体展陈分为:“渊源共生”、“怀恩敬海”、“人文匠艺”三大篇章,依次介绍威海当地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以及特色人文三大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展馆展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渔民开洋、谢洋节”和“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以及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传统锔艺”、“胶东花饽饽习俗”等26个非遗名录项目。展馆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将发挥展示、教育、传播等作用。

关键词:非遗展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传承

一、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展示作用

非遗展馆(厅)将从社会征集而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藏和展示,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非遗展馆通过征集众多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展示。大众可以通过这些实物的呈现,更好地了解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戏剧、民间文学及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程,都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给观众。在非遗保护传承中,非遗展馆(厅)发挥展示作用。非遗展馆(厅)可以利用自身的展馆优势,将非遗的实物形式展现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非遗展馆(厅)为非遗提供了“在地性”和“即时性”,使得非遗被呈现出来。大众通过参观非遗展馆(厅),了解和认识非遗,进而启发观众认识非遗背后的意义。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展馆展出的非遗,依次介绍威海当地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以及特色人文三大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展馆展出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传统锔艺”、“胶东花饽饽习俗”等非遗名录项目不但有实物呈现,而且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其历史渊源、保护级别、基本内容、制作技艺等做出详细阐述,让参观者一目了然。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展陈视频,对非遗项目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推介。

在“渊源共生”篇章展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通过图文、视频、实物综合展陈的方式将这门技艺的历史渊源、流程、相关实物、意义等较为全面的展示出来,使参观者透过展品,进入产品制作的那个时代了解展品背后的意义,获得强烈的历史观感,了解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进而获得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在“怀恩敬海”篇章对国家级非遗项目“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的展陈除了图文、视频、实物结合的形式之外,还结合非遗项目本身的特点做了“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触摸式立体连环画,增加了展陈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在“人文匠艺”篇章,对各项民间技艺(如锔艺、剪纸、葫芦画等)都配置了液晶展示屏,以视频的形式向参观者介绍这项技艺,同时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展演。

总之,非遗展馆(厅)通过多维度的展示,将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来。大众走进展馆了解各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保护级别、基本内容、传承意义等,使得非遗展馆成为群众了解威海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窗口。

二、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教育作用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展馆通过多维度的展示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参观者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隐含的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勾起儿时的回忆,激发情感的共鸣。观众通过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保护级别、基本内容、制作技艺等可以切实感受其珍贵性,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传承意义,从而激发保护和学习乃至传承的责任感。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展馆分为“渊源共生”、“怀恩敬海”、“人文匠艺”三大篇章,依次介绍威海当地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以及特色人文三大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渊源共生”展示的是与大海息息相关的生活项目。如“住”是海草房、灶炕囱,“吃”的是蠓子虾酱、海参、咸鱼干、糖瓜,“用”的是威海锡鑲、舢板船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唤起小时候的记忆,激发内心情感。展馆内按照1:1比例复刻海草房,屋内是农家生活场景,走进海草房不仅可以看到直观的生活场景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愁。非遗展示馆内还展示了建造海草房的工具,展示板上对海草房的保护级别、制作过程等进行展示。多媒体动态呈现海草房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非遗展示馆对海草房记忆的整体和历史呈现,激发参观者传承技艺的浓厚兴趣和情感寄托。“怀恩敬海”展示了与大海休戚相关的民间信仰及相关事项。“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渔民开洋、谢洋节”“成山祭日”等都是在威海源远流长的传说与信仰。“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展示板块内设有旋转连环画展示区,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这一民间传说呈现出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吸引前来参观的民众驻足围观。“乳山大秧歌”、“串黄河”、“石岛渔家大鼓”表达了渔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祝福;“人文匠艺”为动态展示区域,设有7个工坊,目前展示有传统锔艺、威海剪纸、威海锡鑲等非遗及民间文化项目。这七个项目均是观赏性强、安全性高、易于观众体验的项目,非遗传承人在工作坊展示展演,可以与观众近距离互动交流。静态展示区域向参观者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知识,动态展示区域让观众亲身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趣味性、了解蕴藏其中的民俗意义。

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多次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先后有多所学校的中小学生走进非遗展馆,了解威海本地非遗知识、体验非遗乐趣、感受非遗之美,领略匠人手艺。中小学生在观看、与非遗传承人互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传承火花,在他们心中埋下传承非遗的种子,从而发挥教育作用。通过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他们对非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和保护传承的自觉性。

三、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传作用

为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民众的民族文化情感,让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序传承,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推出“”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活动时间节点选在了农历小年、元宵节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选取了具有威海特色的“威海剪纸”“花饽饽制作技艺”“威海锡镶技艺”“宫家彩绘葫芦制作技艺”“威海玻璃画”“麦饭石”等六个非遗及民俗项目。项目传承人将项目与威海当地节日习俗相结合,详细进行了讲解和技艺展示,吸引了大批观众点击观看,直播活动的点击量累计超过20万次。开展“寻迹·非遗”研学活动,活动精心设计研学课程,制作有研学手册,以任务打卡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研学的兴趣,孩子们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体验传统工艺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非遗传承新苗。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也是“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路线上的打卡基地之一,籍此为更多的民众提供了解、认识、保护、传承非遗的契机。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同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对非遗展馆中的展品及其背后蕴藏的意义进行宣传和推广。此外为进一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搭建展示、推广、传播平台,已连续两年开展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授牌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威海市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传播和传承非遗。

小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将承载着传统深度、情感温度、时间厚度的非遗展示给民众,使得传承主体更好地了解、熟悉、认识非遗,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非遗展馆(厅)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着展示、教育、传播功能。多方位、立体式展示非遗,推动其走向民众,从而发挥教育功能。民众接收到非遗教育,从而主动传播和宣传非遗进而承担起传承非遗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潘昱州,彭荔:《非遗文创人才的供需矛盾及其对策》,《文化遗产》2019年第1期。
[2]赵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产性保护》,《文艺研究》2009年 第5期。

[3]宋俊华:《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文化遗产》2012年第1期。

[4]尹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6-05-20。

建构文化认知,社会教育的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