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力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视觉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力的影响分析

宋春梅

北京市羊坊店医院  北京市 100038

摘要:目的 探讨视觉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力的影响。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100例低视力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训练,研究组则予以视觉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儿童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视觉康复锻炼后,儿童的视力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恢复,从中可以发现,视觉康复锻炼的运用对儿童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不小的帮助,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且开展深入的探究与发展,

关键词:视觉康复训练   低视力儿童   视力影响

前言:低视力(low vision,LV)是病患通过手术、药物医治和屈光矫正医治好眼最优视力在0.05到0.3之间,或者是中心视野半径不足10度,可是还可以运用残余势力去完成一项任务[1]。在全部存在低视力问题的病患当中,儿童占据较大的比例,视觉不足并不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假如医治不够及时,就会造成这一疾病长期伴随着儿童的生长,因此,对低视力儿童的视觉恢复训练措施得到了格外的关注[2]。基于此,本文探究视觉恢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的影响,以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100例低视力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究训练效果,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100例低视力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6:24,年纪7-15岁,平均年纪(12.24±3.6)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7:23,年纪7-16岁,平均年纪(12.26±3.7)岁。两组儿童性别、年纪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观察对比。全部研究对象均被确认为低视力儿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低视力诊断指标对儿童的视力状态开展深入检验。儿童监护人均了解并认可此次探究活动,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训练,研究组则予以视觉康复训练,内容囊括下述:创建视觉恢复训练方式,通过练习调整低视力儿童的视力情况。轨迹训练,使低视力儿童练习绘制图形,在绘画过程当中,老师必须要保障每名儿童的视线根据图形的轨迹展开游走,锻炼需要一个遵规蹈矩的过程,从单一到繁琐,按照病患的康复情况,递增图形难度,追踪训练,老师选取一个颜色鲜明的摆钟,使摆钟晃动,老师移动身体,使病患去追踪钟摆的运动规律,通过这类视力训练模式,培养病患的观察力,第一,必须要让病患观察一处地点的物体,在选择类别颜色形态时,必须要思考到病患的详细情况,使病患的记忆困难都有所下降,使每一名病患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脑海当中把物体的形态展开验证,之后根据个人的印象,创建独特的视觉记忆,通过视力训练,也能够帮助病患创建更好的视觉记忆空间,控制动态视力的形成过程,加强病患的记忆印象,训练病患的生活技能,使病患保持良好的生活活动规律,使其自理水平得到提升。比如吃饭、洗碗、穿衣、洗衣等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视力矫正状态,锻炼6个月后检验儿童视力状况,记载两组儿童最佳矫正视力并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得资料开展统计剖析,计量资料通过(X±S)呈现,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呈现,运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儿童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0.05-0.09

0.10-0.29

0.30-0.49

≥0.50

研究组

50

4(11.11)

11(30.56)

12(33.33)

9(25.00)

参照组

50

12(33.33)

17(47.22)

5(13.89)

2(5.56)

/

5.52

4.35

4.69

3.28

P

/

0.01

0.01

0.01

0.02

3讨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针对儿童来讲,视力格外关键。在儿童产生低视力症状之后会出现很大的不适应性,假如无法通过及时的医治,将来的家庭、事业和婚姻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3]。为了给予病患更好的视觉恢复训练空间,就必须要对病患的视力情况展开具体的剖析,掌握家庭状况,给予幼儿适宜的医治措施,是只有恢复训练展开的最终目标,则是帮助病患取得更好的视觉环境,防止低视力儿童的视力产生异常变化,有针对性的处理病患的视力问题,这就必须要展开系统的训练,创建多元化的恢复训练方式[4]。在现阶段的社会当中,医疗条件持续的优化,更多先进科学视力恢复方案被提出使用,为了使病患具备更多的视力恢复机会,能够更加科学地对低视力儿童的恢复情况做出一定的剖析,判断恢复效果,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5]

为了把视力恢复训练的作用更加全面的发挥出来,此次探究成果表明,研究组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视觉恢复训练对病患视力的训练影响,通过此次探究之后,视觉恢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有着较好的影响,对其视力康复效果明显,通过多个周期的移植之后,能够显著的使病患的视力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低视力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缓解其生活质量,保障每一名病患都具备良性的心理医治。

依据上述,在将来,视力恢复训练会被更加全面的探究,此时,更多的低视力儿童也会得到更好的治愈。

参考文献:

[1] 林良烽, 汪勇芬, 于杨,等.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念的联合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发育行为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029-011).

[2] 李丽娟, 刘长菊, 刘青焱,等. 视觉感知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觉感知能力,社会技能和活动表现的作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0, 37(1):5.

[3] 曹晓婷, 王莹, 刁全侠. 视觉感知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觉感知能力的研究[J]. 健康大视野, 2020(1):2.

[4] 陆作生, 赵修涵, 谭丽. 视觉训练:防控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的方法及应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 44(8):6.

[5] 伏志军. 儿童盲和低视力的病因与屈光状态及远用助视器康复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