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龙雪丽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大龙潭乡卫生院  

【摘要】通过探讨分析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面对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得出结论: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有高度的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自己的职业防护能力,防止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

【关键词】传染病; 护理;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主要诊疗传染性疾病,如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以及艾滋病性病等性传播疾病。传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必须与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较大的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性,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针对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降低危险因素。

1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1.1 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①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性疾病危险因素   常见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呼吸道或直接、间接接触病人都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② 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常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护理人员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注射、采血、静脉穿刺等操作,接触针头、输液器、注射器的机会较多,发生锐器伤可能性较大,职业暴露风险较大,尤其是针刺伤,如不慎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可能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有调查统计,医务人员感染血液传染性疾病由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引起的占95%,而针刺伤占80.6%,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比例占80%。

1.2化学消毒剂的危险因素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接触大量化学消毒剂,隔离留观病人离开隔离病房后,护理人员要进行环境的紫外线消毒,含氯消毒液消毒物品表面等,化学消毒液挥发到空气中,对护理人员的呼吸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以及消毒液溅到皮肤、眼部都会造成极大伤害,还可以通过皮肤、黏膜被人体吸收,对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3心理、社会因素  感染科科护理人员时刻担心被感染上疾病,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就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还担心传染给家人及他人,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当前护患关系较为紧张,护士工作时不免带有紧张情绪,部位患者可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如治疗依从性差,可能对护理人员造成口头或肢体伤害,如遇到流感等传染病等高发季节,感染科人员配置较少,使工作量大,可引起护理人员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长期处于此类环境下,势必使心理负担增加,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尤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知识的培训。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特征,加强隔离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岗位职责的教育,通过院内微信及视频直播方式进行手卫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佩戴口罩及帽子、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脱隔离衣,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安全注射等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把控考核制度,做到人人必须考核,人人必须过关,做到科学防控,保证感染科工作人员能技术准确应对诊治工作中的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级别进行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在门诊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进行一级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在门诊留观室病区患者病房从事护理诊疗活动时行二级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在病区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核酸标本采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鞋套。隔离衣和防护服被患者体液、分泌物或血液污染,应及时更换。提高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在思想上树立起第一道职业防护屏障,保证自身安全。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所有工作人员均有责任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安全。

2.2 加强护理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规范护理操作规程。组织学习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相关的法律和技术规范,使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有法可依。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护理操作,防止锐器伤的发生,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2.3 强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重要安全措施之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4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根据污染物的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液所需浓度准确配制消毒液,按要求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等,并准确掌握消毒方法、注意事项。防止消毒液溅至皮肤、眼睛及衣服上,配制和使用时做好自身防护。消毒液意外暴露的处理措施:①溅到皮肤上,尽快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局部皮肤。②溅到眼部的处理: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眼部,并及时咨询眼科医师以待进一步处理。

2.5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配备充足的人力,保证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减少因工作忙乱而造成的职业危害;加大护理人员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改进医疗设备,完善传染病的隔离及防护措施,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及用具,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接种。 面对疫情感染风险,自我压力增大,感染科一线医护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脆弱、压抑或低落、烦躁不安等情绪。及时发现并疏导工作压力,减轻劳动强度,给予适当的奖励政策倾斜。积极的心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急性应激障碍有重要意义。

2.6 医院、科室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系统,对职业暴露者给予人文关怀,以减轻职业暴露后的不良情绪反应。(一)医务人员发生呼吸道职业暴露时,应当即刻采取措施保护呼吸道(用规范实施手卫生后的手捂住口罩或紧急外加一层医用外科口罩等),按规定流程撤离污染区。

(二)紧急通过脱卸区,按照规范要求脱卸防护用品。

(三)根据情况可用清水、碘伏清洁消毒口腔和鼻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后离开。

(四)及时报告当事科室的主任、护士长或相应的主管部门,再填写医护人员呼吸道职业暴露记录表上报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尤其是暴露原因,认真总结分析,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五)医务处应当尽快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确认是否需要隔离医学观察、预防用药、心理疏导等。

(六)高风险暴露者按密接人员管理,隔离医学观察14天。

2.7 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关注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信息,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防护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职业防护意识,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防护教育和业务学习,强化标准预防,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知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护理操作规程,防止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把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以减少职业伤害,确保自身安全,维护个人健康。

参 考 文 献

[1]彭文伟,李兰娟,乔光彦.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1.

[2]钟秀玲.医院消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

[3] 张娜, 王瑞雪. 化疗药物外渗致皮肤损伤的护理研究进展[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1, (05): 73-76.

[4] 张之伦, 刘琪. 艾滋病和体液传播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置[J]. 中国乡村医药, 2014, 000(013): 3-5.

[5] Tanner J, Dumville J, Norman G, et al.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to reduc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J].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6, (1): CD004288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九版) 的通知[EB/OL]. 国卫办医函[2020]103号。[2020-2-10]http://www.gov.cn/zhuanti/2020-02/05content-5474791.htm

张杰/18612338178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2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