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观察

/ 2

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观察

杨雄梅1,宁春仙2

  1.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四病区云南大理671000
  2. 2.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院感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范围,我院入组的50名精神科护士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护理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护理各组平均划分;即参照组,25名,采用传统形式完成心理疏导工作;研究组,25名,采用传统心理疏导基础上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干预;组间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倦怠评分、干预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倦怠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倦怠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干预前,研究组干预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干预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开展效果相较于传统形式进行心理疏导的效果更优,可将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有效改善,将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促进精神科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升。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巴林特小组;职业倦怠;干预满意度

近年来,精神类疾病患者例数显著增加,同其他疾病患者相比较,此类患者较易表现出易怒以及暴躁的情况,对应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更为繁重[1]。因为高强度职业压力的影响,较易表现出悲观失望的现象,较易导致挫败感增加,对个体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从而表现出职业倦怠的情况[2]。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展开对应干预,将职业倦怠情况改善,具有显著价值。本研究选取时间段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范围,我院入组的50名精神科护士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时间段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范围,我院入组的50名精神科护士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护理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护理各组平均划分;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参照组男、女各4、21名;年龄范围22~32(29.55±2.19)岁;研究组男、女各5、20名;年龄范围23~35(29.66±2.38)岁;两组的性别与年龄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纳入标准:①对于此次调查研究均知情同意,对应签署相关文件;②所有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配合度较差;②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参照组采用传统形式完成心理疏导工作。在值夜班护士呈现出悲观、压力以及挫败感等情况后,要求高年资护理学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展开心理疏导以及心理指导工作。

1.2.2 研究组采用传统心理疏导基础上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干预。时间为1.5h/次,频率为1次/周,共保持12个月干预。①在活动开展前,对于是否有人汇报案例安排小组组长展开询问,之后安排组员对案例自愿汇报,就当前接受护理的患者展开对应询问。对于报告反应强烈案例,鼓励护理人员报告,例如愤怒、悲伤、沮丧以及伤心等。在汇报案例期间,对于系列准备工作需要认真展开,对于护理人员自身主观感受、联想、反应、缺陷以及错误等情况进行充分表现;②完成案例汇报后,汇报者能够暂时退出,允许组员之间进行30min联想。期间对于其他人的案例反思以及点评,汇报者认真倾听;此外对于自身针对案例看法,小组成员需要自由表达;③完成案例探讨后,案例汇报者于小组返回。在小组讨论期间,就提出问题做好点评汇总工作;④最终安排组长按时结束会议。

1.3 观察指标①组间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倦怠评分,利用MBI-GS(Maslach倦怠量表)展开对应评定,职业倦怠较低:结果<3分;职业倦怠较严重:3分≤结果≤5分;职业倦怠非常严重:结果>5分;越高分值,对应越严重职业倦怠情况;②组间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评分,利用Mueller/McCloskey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展开评定,主要利用Likert5级评分法展开。非常不满意:结果为1分;比较不满意:结果为2分;不确定:结果为3分;比较满意:结果为4分;非常满意:结果为5分。总分0~100分,越高分值,对应护理人员越高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完成本次系列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在统计研究期间以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在统计研究期间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倦怠评分  干预前,研究组倦怠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倦怠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组间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倦怠评分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6个月

干预后12个月

研究组(n=25)

69.46±5.46

42.15±4.66

35.15±3.66

参照组(n=25)

68.95±5.65

56.95±4.75

42.71±5.13

t

0.3245

11.1208

5.9983

P

0.7469

0.0000

0.0000

2.2 组间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评分干预前,研究组干预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干预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见表2)

表2 组间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评分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6个月

干预后12个月

研究组(n=25)

72.39±8.66

81.39±7.66

89.71±7.99

参照组(n=25)

72.13±8.55

74.39±7.13

82.39±7.09

t

0.1068

3.3445

3.4262

P

0.9154

0.0016

0.0013

3、讨论

临床针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在采用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期间,巴林特小组活的有效开展,可将护患矛盾有效缓解,可将护理人员整体相处能力显著提高,对于个人成长可以进一步实现[3-4]。此外对于护理人员自身不足可以给予明确认识,能够协助其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将护患关系进一步改善,获得患者充分配合以及支持,将心理压力缓解,将不良情绪改善[5]

综上所述,巴林特小组活动开展效果相较于传统形式进行心理疏导的效果更优,可将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有效改善,将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促进精神科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许锐思,刘克祥,张俐,等.人格特征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J].西南军医,2021,23(4):421-424.

[2]安士阳.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21,34(2):145-149.

[3]郑雪洋,张盼盼,方崇芳,等.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全科护理,2021,19(29):4151-4154.

[4]刘静芳,宫璇,蔡忠香.湖北省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精神科护士知觉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相关性[J].职业与健康,2021,37(7):927-930,935.

[5]武雅学,周婷,方玮联,等.正念压力管理短训课程改善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4):28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