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专职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危重症专职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吕媛媛

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为危重症专职护理,对照组为一般监护组,2组开展临床治疗,考察了二组病人的呼出末正压、压力支撑通气水平、PaCO2、PaO2、第一秒用力呼出持续时间(FEV1)、平均心率、血管收缩压、呼吸作用持续时间等临床应用情况,包括治愈后的ICU入住时限、支通气持续时间、创通气持续时间等糖尿病的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CO2、PaO2、FEV1、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PEEP、PSV值均无显著性(P>0.04-0.6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t=4.37-13.51,P<0.01);观察组在ICU入住时间、总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12.01,12.77,4.77);两组间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32/40)和62.5%(25/40),P<0.01。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实施序贯机械通气和危重专业护理,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呼吸功能不全;危重症专职护理;序贯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病变是整个肺部,广泛损害了肺实质,导致肺的弹性和收缩能力下降,呼出气流的驱动力下降,导致呼出气流变慢,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但由于肺部积液、肺心病、肺气肿、化学有害物质、吸烟等原因,会导致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除了肺纤维化、感染、气促等呼吸系统疾病外,还会引起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代谢异常等并发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对其临床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一医院一年间8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纳入条件: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科分会《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经血管血气分析,胸部CT,X线及临床表现,诊断为COPD并发呼吸衰竭。一共42名男性,38名女性,56-72岁(54.6±5.3),病程为1-5(3.3±1.6)年;动脉血气检测:PaCO2>50mmHg(1mmHg=0.133kPa),PaO 2<60 mmhg。所有病人都被排除在严重的基础疾病中,如心、肾、精神、糖尿病等。观察组19名男性,21名女性,56-72岁(54.7±5.2),病程为1-5(3.2±1.7)年;对照组23名男性,17名女性,56-72岁(54.6±5.2),病程为1-5(3.3±1.7)年。2组患者住院时间、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比较性。

1.2方法。

1)团队建设:所有护士都在ICU工作5年以上,学历为本科及大专;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20名,护师8名,护士4名;由副主任和护士长带队,ICU专科护师为副组长,秘书1人,其余成员为小组成员,经过ICU专业技术训练,取得ICU专科护理资格。(2)开展团队人员的专业训练:包括交流技能、心理护理技能、呼吸系统的科学管理;了解与呼吸有关的肺炎;序贯通气方式的参数和设定的选取;影响有效拔除的因素;对COPD患者进行序贯呼吸治疗的需要;肺部发炎霉菌是关键转折点进行连续通气;评价肺部感染霉菌(肺部感染窗口);COPD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实施序贯通气的意义,适用范围,概念;COPD患者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特点、病因;其操作技巧有:监控气囊的压力模式;评价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的安全性;对非侵入性呼吸机的主要内容进行监测;有效的安全拔管方法;从有创通气到无创性通气的最佳时间点。具体方法:①早期活动辅助:有被动或主动的躯干活动、肢体活动,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次15分钟;每天,在病人的背部进行震荡和敲击,震动频率为200次/分钟,持续10-20分钟;臀部抬高,每天50-100次。②在1.0-1.5小时换一次姿势,将床头抬高到30-45度,以利于气管排出分泌物,减少胃食管返流,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操作前后及接触病人时应更换手套,并彻底洗手,并在吸痰过程中应避免手套对吸痰管的污染;根据序贯机械吸痰的流程,评价患者的吸痰效果;给予多功能的动态空气机灭菌,30分钟/次,2次/天;定期对空气进行监控;用0.05%的氯己定溶液清洗口腔,用冲刷式牙刷进行口腔清洁,4次/天,用吸管清洗;使用一次性通气管道,7天/次;采用保护性套管固定口腔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组各4周,观察二组病人的PEEP、PSV、PaCO2、PaO2、平均心率、血管收缩压、呼吸功能频率等临床应用指标;观察二组病人在ICU的入住时间、通气时机、有创通气时间等状况;结论:2组病人呼吸道相关肺炎、再插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二组病人的护士评价进行比较分析。

1.3数据处理

通过SPSS18.0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0.05,具有显著的差异。

2结果

2.1组ICU入住时间、总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的评估比较。

表1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总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的评估比较

组别

例数

ICU入住时间(d)

总通气时间(h)

有创通气时间(h)

研究组

40

12.5±1.5

10.2±2.6

5.2±2.1

对照组

40

18.2±2.6

15.9±1.1

7.9±2.9

t值

12.01

12.77

4.77

P值

0.00

0.00

0.00

2.2组护理满意度的评估比较。

表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研究组

40

32(80.0)

7(17.5)

1(2.5)

对照组

40

25(62.5)

7(17.5)

8(20.0)

X2

6.30

P值

0.00

3讨论

COPD所致的呼吸衰竭的病理机制有:1)肺部通气功能紊乱:局限性空气不够,肺泡膨胀有限,肺泡通气不够,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所致的循环肌活动功能障碍,胸廓的适应性减低、肺硬变、肺纤维化、肺无张等导致胸部的适应性减少,出现大量肿物、血气胸、胸腔积液等;其次为闭塞性空气不够,也即由支气管闭塞或狭隘所致的空气功能障碍,如COPD患者由于呼气性呼吸困难所导致的外周支气管闭塞。(2)弥散功能紊乱:空气在肺泡-毛细血管膜中传播,弥分散是由肺泡-毛细血管膜的表面、厚薄、透过性、肺泡与毛细管之间的气体分压差、空气弥散力、空气与血流的相接触持续时间和空气在体液中的溶解程度;在弥散功能发生变化时,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比空气的弥散能力高22倍,首先会造成空气的交换功能障碍,导致缺氧,病情加重,肺泡通气量急剧降低,同时还会有CO2蓄积。

结论:对COPD病人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危重病人进行专业护理,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增加其护理满意度,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杨 危重症专职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健康之家, 2022 (3) :161-163

[2]朱金玲,彭霞,顾晓丽 危重症专职护理在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康颐, 2021 (24) :23-25

[3]洪美琳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的效果 . 饮食保健, 2020 (42) :224

[4]焦荟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的方法及可行性研究 . 健康必读, 2020 (3) :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