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与学生幸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6
/ 2

赏识教育与学生幸福感

邹凤霞

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赏识教育是积极心理学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者快乐地教、受教育者幸福地学的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与传统教育相比,它是一种更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能给学生带来幸福感的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幸福感的方法及策略主要有:第一,抓住时机,讲究赏识方法;第二,多角度引导,培养学生自赏能力;第三,创设赏识氛围,多方参与。

关键词:赏识教育;学生幸福感;赏识策略

20世纪末,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的倡导下,西方心理学界兴起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提倡人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美德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某些潜在的或实际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每个人都能收获幸福。这股思潮被称为积极心理学,而赏识教育正是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应运而生。本文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讨论:第一,什么是赏识教育;第二,什么是学生幸福感;第三,为什么赏识教育能提高学生幸福感;第四,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幸福感。

1. 赏识教育

什么是赏识教育呢?简单地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它是一种没有功利,不求回报的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周弘,2004)。它最初是由一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自己的聋哑女儿的过程中发现的,后来被推广应用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人际交往中。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它让孩子们不害怕犯错,在面对任何困难时拥有良好的心态。但赏识教育并不只是表扬和鼓励,也包含了批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既要赏识,又要批评,赏识为主,批评为辅。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要爱学生。只有爱才是发自内心的赏识,才是真诚的赏识,也才会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只有感受到爱,才会获得幸福感。赏识教育主张把爱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资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善于从另一个角度赏识他,发现他的闪光点。以自己的爱去正面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赏识教育有自己的一些特征。第一,赏识教育具有针对性。赏识教育的对象一般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以及自卑的学生。第二,赏识教育又具有整体性。这里的整体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赏识教育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一个人来看待,不片面评价学生,不厚此薄彼;二是赏识教育会照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第三,赏识教育具有激励性。赏识,顾名思义就是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提升自我。

2. 学生幸福感

传统心理学对于焦虑、自闭、抑郁等消极情绪的研究较多,而对快乐、幸福、归属感等积极情绪的研究则较少。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对消极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状态的研究不等于对积极心理和情绪的研究。因此,积极心理学范畴的快乐、幸福、归属感等的研究不断增加。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著名心理学家Marne和Michael A. Busseri认为幸福感应该由认知评价和情绪体验构成。认知评价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对生活质量上的主观评价;情绪体验是主观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会以多种形式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受。

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注青少年幸福感的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幸福感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田丽丽(2007)认为,学生学校幸福感是指学生群体依据自身的评价标准对学校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由学校生活满意度和在校情感体验两部分构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幸福感既与学校生活满意与否有关,又与在校是否快乐、愉悦、放松等体验有关。

3. 为什么赏识教育能提高学生幸福感

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的“正强化”的教育形式。它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资质等。这种欣赏的眼光一方面更符合青少年心理成长规律,更人性化;另一方面,也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喜欢、认同学校生活,获得愉悦、快乐的感受。具体来说,第一,青少年心理心智还不成熟,尚处于成长阶段,心理较为敏感,自尊心强,赏识教育正好适应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二,正如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喜欢被关注,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和认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赏识教育也更能给学生带来幸福感。

4. 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幸福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赏识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幸福感。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具体的方法策略,必要时辅以案例分析。

4.1抓住时机,讲究赏识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孩子的心灵都是向往美好的东西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坏的、无道德的”。因此,如果我们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赏识教育需要特别注意赏识的方法。第一,要善于把握时机,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赏识学生比毫无准备的表扬,更显真诚,赏识所达到的效果也更好。例如,班上某位同学学习成绩不佳,但书写漂亮,教师在上写作课的时候,可以将这位同学作为例子,表扬其书写美观,号召班上其他同学效仿。这样一来,学生受到尊重,身心会倍感快乐、愉悦。

第二,赏识要真心实意,实事求是,不能言不由衷或言过其实;而且要言之有物,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否则学生会心生疑惑或觉得老师是在敷衍了事。真心实意的赞赏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被真正认可的,从而给学生带来幸福感。

第三,赏识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表扬,又可以间接赞赏;既可以当众表扬,又可以私下赞赏;既可以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奖励,又可以给予精神上的嘉奖。一般情况下,直接的、当众赞赏比私下赞赏的效果要好。无论是哪种赏识形式,学生都能收获快乐,收获幸福。

4.2多角度引导,培养学生自赏能力

学生作为独立的、完整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个性、潜能等。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在赏识教育中,教师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挖掘他们自身的各种潜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学生、表扬学生。尤其是面对后进生时,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教师要首先赏识学生,然后再帮助学生赏识自己,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自我及他人的能力。当学生能够自己正确看待自己,自己赏识自己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充满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而这种勇气和力量正是幸福的源泉。

4.3创设赏识氛围,多方参与

赏识教育就是要提倡建立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真美好”的“人中人”环境(周弘,2004)。创设一个多方参与的赏识环境对提高学生幸福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欢乐。例如,教师可以经常开展“在我心里,你最好”这样的活动,要求学生写出每一位同学至少一方面的闪光点,然后在班上相互分享,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的能力并在全班形式一种相互赏识的氛围。再比如说,教师可以调动家长的力量,与家长联手赏识学生,在家长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座座“赏识之桥”。这样还能使赏识教育在家庭生根发芽,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校幸福感,还有家庭幸福感。因此,赏识教育运用好了,学生能获得幸福,教师与家长也能获得幸福。

结语

赏识教育是老师快乐地教、学生幸福地学的教育,它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教育理念,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不失时机地,真心实意地对学生进行赏识,多角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赏能力,并且创设出一种多方参与的赏识环境,就一定能使学生获得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丁新华, 王极盛.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4(1): 59-66.

[2] 李霞. 让学生心里充满阳光——浅谈对中学生的赏识教育[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 田丽丽. 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J].心理学探新, 2007(4): 48-53.

[4] 王文平, 万文利. 赏识教育提升教学的幸福感[M]. 学园: 教育科研, 2011(9): 85-87.

[5] 周弘. 赏识你的孩子[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