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 推进幼教事业均衡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3
/ 2

送教下乡 推进幼教事业均衡发展

杨颜僮,董玙

承德市双滦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67001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的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幼教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幼教自身的优势和效果也不断得到强化,全社会对于幼教的综合认知不断明确,也让幼儿教育的发展成了当前整个教育领域发展的重点。当前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均衡性不足,城乡之间的幼教事业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当下,我国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导致幼教事业的极度失衡,成为阻碍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我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旨在推动幼教事业的均衡发展,尽可能打破幼教事业的时空局限。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提高送教下乡工作成效、推动幼教事业均衡发展的方略,以期对于我国幼教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送教下乡;幼教事业;幼儿教育;教育发展

送教下乡是实现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双向互动的重要举措,意在解决乡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成效低下的现有问题。尽可能提高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性,用城市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去推动乡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当中,要避免出现单向流动的现象,强化城乡之间的互动协调[1]。城市教师团队及相关调研组要强化考察强化数据支撑,提高决策科学性。用当地人能够接受并且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送教下乡工作的开展,减少实际工作的阻力。

1 建立城乡帮扶网络,实现城乡良性互动

在城乡之间形成帮扶网络,才能够为送教下乡提供更加全面的、具体的、实际的帮助。要强化城乡之间的联系,设置一对一或者点对点、面对面的帮扶机制,通过科学的模式来提升帮扶的成效。城乡之间要避免出现地位不对等、付出不平等的现象,要强化城乡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信息质量,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送教下乡工作的成效,达到预期的目的,切实地以城市幼教资源推动乡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对此,相关政府单位、幼教工作单位、幼教从业人员以及社区、村委会、家长等,都要进行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共同发展的综合力量,为幼教事业的均衡发展共同作出贡献。

2 丰富送教形式,开展“驻乡支教”

对于不同地区的教育单位和教育团队来说,教学方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不同地区的学生本身具有独特性,对于事物的接受程度、认知基础、情感培育基础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必须要尽可能地丰富送教形式,避免生搬硬套,提高送教下乡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用最高效的方式开展工作[2]。支教教师们深入到农村园身兼数职,集行政、业务管理、一线教师工作于一身。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协助农村园制定出《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幼儿园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卫生消毒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幼儿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借鉴了城区幼儿园的经验,又结合了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3 提高送教质量,积极进行联合调研

实际的教学质量是衡量送教下乡工作的最重要指标,必须要积极进行联合调研,充分考察各种具体情况,从而确定最合适的送教方案。如针对农村园过早组织幼儿练习写字,在农村园现场组织了观摩活动。观摩后,支教教师和农村教师、家长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为讲授示范课,让农村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4 丰富支教内容,大力倡导开放办学

城乡之间的幼教事业不仅在师资力量、设备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教育的内容上也有所不同。送教下乡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改善丰富支教内容,在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调整,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提高支教内容整体选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要大力倡导开放办学,减少垄断,激活幼教事业的发展市场,为幼教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鼓励开放、包容、接纳的办学理念并贯彻落实,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宗旨。

5 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城乡幼教互动双赢

要通过适当的奖罚机制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对于城乡互动当中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奖励。在城乡互动的过程中,要提高对于乡村教育单位和教学团队的支持,明确送教下乡的工作性质,以互动双赢为目标,共同促进幼教事业的均衡发展。必须要提高相关体制机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将权责明确到个人,既要成熟的系统,又要保证团队当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得以有序运行。“送教下乡”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确保“三农”的实施,很多城市都制定了一套健全的“三农”激励机制。通过对优秀、晋级教师的鼓励,每年都有一批骨干教师积极报名,积极参与到乡村支教工作中来[3]。通过支教活动,使支教教师的生活更加充实,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磨练,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强,使她们对《纲要》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使他们由一名骨干教师,逐渐成长为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管理者。

6 强化送乡幼教师资力量,保障充足人才支撑

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对于幼教团体要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并完善相关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团队的准入门槛和新陈代谢机制。同时要注重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和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获得更为持久的发展活力。

7结束语

随着全社会对于各个系统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更多的教育主体以更为积极的面貌投入到整体的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当中,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送教下乡。对于幼儿教育来说,他们由于自身的身心发育特点,更多地体现出自然人和天然人的特点,不具备应有的社会性特征。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与周围世界的接触,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他们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行为习惯思维模式,这更凸显了全覆盖式高效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当中的重要地位行为。这也要求我国要提高对于乡村幼儿的关注度,提高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均衡性,为我国所有幼儿教育的发展、整体幼教事业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顾玲玲. 政策保障 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J].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2005(06A):3.

[2] 姜建辉. 抓好三个阶段 推进均衡发展——"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2(7):2.

[3] 李辉. "国培"学前教育送教下乡项目培训需求调查及启示——以河南南阳为例[J]. 教育评论, 20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