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携手双向衔接--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幼小携手双向衔接--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路径

涂晓真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东埔镇东埔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从学习压力还是从学习难度方面而言,小学压力无疑要有一定的提升。这就使得一些幼儿在进入小学以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需要经历较多的困难,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以后会因此造成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学校产生恐惧感。但是,如果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做好衔接工作,然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从技能等方面都能够有所提升,在进入小学以后就可以很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将从小学和幼儿园双向衔接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双向衔接,科学性,工作路径,分析研究

引言:

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和小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有效衔接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在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情况,从而确保孩子学业的连续性。因此,在后续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从心理和各项技能等多个方面做好准备,在进入小学后能够短时间内适应,从而确保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良好过度。

  1. 依据幼儿心理,充分利用内驱力

在近些年开展幼儿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兴趣的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种教学观念就是利用幼儿的内驱力使得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幼儿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从幼儿阶段的孩子心里成长情况而言,由于年龄较小,在这一阶段的孩子无论是对于学习还是对于思考都是凭借和本能和习惯进行。幼儿阶段的教育给予孩子们较大的自由度,因此幼儿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者学习。但是在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活动的系统化程度和规则的严格程度不断提升,如果依然依照本能去进行学习就会被认为缺乏纪律性和自控能力。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幼小衔接的效果受到影响。

  但是,内驱力作为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基础,是幼儿内心对外界事物渴望的表达,而在开展幼小衔接过程中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利用幼儿本身的心理特点顺势引导,从而获得良好的衔接效果。例如,现阶段幼儿园开展的各项工作主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同样可以用于幼小衔接工作中。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对自己未来的小学生活进行畅想,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小学的上课方式、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以及他们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这种有效衔接的方式较为容易被幼儿接受,因此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1. 幼小携手,开展衔接工作

在以往开展幼小衔接工作过程中普遍认为应该由幼儿园承担,这种错误的思想使得幼小衔接工作产生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幼小衔接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的责任。因此,在后续开展工作过程中,幼儿园和小学要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对责任进行划分,从而实现有效衔接效果的提升。

   对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而言,衔接工作的重点都是在转变幼儿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等方面,从行为、心理、技能等方面让幼儿做好准备,从而在升入更高学段以后能够较快的适应环境。因此,在开展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对学生当前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幼儿在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能够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教育同样应该在有效衔接过程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其一定的缓冲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行为习惯,指导学生如果进行学习,如何与同学和老师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逐渐从幼儿园学习思维中脱离出来,接受新的学习阶段的各项要求,从而实现幼小衔接效果的提升。

  1. 强化心理支持,帮助幼儿完成幼小过渡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而现阶段幼儿教育中涉及到的角色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成人和幼儿之间不应该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学习的关系。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在不断建立。同时受到年龄的限制,幼儿在思维方面会比成年人更加直接和敏感,同时由于缺少成年人思维上的禁锢,其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性更强。因此,在开展幼小衔接过程中,无论是小学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在这一阶段的心里特征,充分照顾孩子们的心里感受,从而降低学段变化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帮助孩子能够尽快适应变化。

  幼儿在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阶段同时也在发生着心理上的变化,从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到后期心理上的新生,幼儿在这一阶段会发生复杂的心里变化。在憧憬期,幼儿会对小学生活怀有无限的期许和想象,在这一阶段,幼儿表现出明显的积极状态,即使知道小学生活会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也会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中弱化。在进入小学后,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落差,此时孩子们会出现一定的迷茫时期,不知道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在这一阶段,幼儿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怀疑,认为自己可能没有能力适应小学的生活。在这一阶段,幼儿会出现失落、痛苦的情绪,对于自己的现状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就必须要做好心理引导工作,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找到小学学习生活的方向,逐渐融入新的环境,适应小学生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心里变化进行记录,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分享,或者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渐建立起信心。在一些学校,幼儿在完成幼儿园学习升入小学以后会进行毕业仪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在心理上了解和接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小学生的事实,从而在认知发生变化,为开展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1. 总结

幼小衔接工作是现阶段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确保工作效果,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幼小衔接对幼儿成长造成的影响。在后续开展工作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强化衔接效果,提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合作和联系,从而实现教育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尹梅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家长,2022(12):180-182.
   [2]张豫. 幼小衔接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3]刘源,程伟,董吉贺.幼小衔接中儿童的心理过渡:意蕴、阶段及调节[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