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评价改革  赋能师生成长——开展新时代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3

深化评价改革  赋能师生成长——开展新时代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杨东山,金婧

荆州市沙市区实验小学 

要: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怎样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学校落地见效?沙市区实验小学结合学校实际,立足生活教育,坚持“轻负担高质量”评价目标,着重从强化价值引领、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完善学生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评价改革 教师成长 学生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指挥棒,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导航仪,也是提高现代学校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要突出价值引领,抓住教师、学生等关键因素,探索分类多元、科学有效的教育综合评价机制,为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

一、突出价值引领,科学教育评价理念

价值追求决定评价的方向。开展教育教学评价,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1、回归育人原点——从只看分不见人走向既见分又见人。在以往的教育评价中,“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劳”的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往往是“只见分数不见人”。从国家层面看教育承载着最朴实的国家战略和教育使命: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培养中国产业结构需要的合格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劳动者,绝非只是培养社会顶尖人才;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促进人在做最好的自己的同时实现其社会价值;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一张卷子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所以,我们认为评价应该回归育人的原点,做到“既见分又见人”。

为此,我们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四看”,即全面看、客观看、辩证看、发展看,看到学生的差异、看到学生的长处,看到学生的潜能,看到学生的进步,拒绝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拒绝因一时一事给学生贴标签,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2.追朔评价本质——从只要结果判断走向主体精神调动。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这些外部因素,而自我的内驱力是内因。内因较外因更重要。评价如果疏忽了主体的情感、态度,或者没有唤醒和激发主体精神,必然偏离了评价的本质,也自然降低评价的信度、效度。

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是认知和情感。从情感的角度讲,人的主体精神是人的动力系统,是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追求某种目标的主观愿望或意向,是人们为追求某种预期目的的自觉意识。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并且存在着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才能够转化为动机。而评价就是唤醒和激发人动力系统的源头活水。

3.彰显评价价值——从只重甄别遴选走向评价亦育人。评价既是导向,也是手段。一方面,它是指挥棒,是风向标,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决定了育人的方向,;另一方面,评价本身就是一种育人方法,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根本上就是育人方式的改革。评价是一项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发挥现有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育人手段。二者分别起到引领育人和实现育人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好的评价能够最大限度实现育人的价值。而不管标准貌似多么科学规范,测评工具多么丰富,只要不能实现育人,都不是好的评价。

我们学校追求的教育是“从生活开始,为生命奠基”的生活教育,聚焦“友善、思考、独立”核心素养,明确“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发挥评价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4.突出评价主体——从只重客体评价走向主体参与评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单纯地由教师做出的评价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所以,我们提倡,科学合理的评价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当然,教师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我们主张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踊跃参与、积极互动,又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让学生学会客观自评、科学互评。

二、优化教师评价健全教书育人体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认为教“好学生”是一种快乐,“教”好学生是一种幸福。只有教师树牢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才能把各项评价要求落实到位。所以我们学校把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育人队伍作为开展教育评价的先决条件,坚持“四个导向”,实施教师积分量化制管理,对教师进行多维度、过程性、综合性评价,推动教师潜心教书、用心育人、专心发展。

1、坚持目标导向。我们希望通过三到五年的培训,让绝大多数教师成为“一爱两懂三好”教师,即爱生活,懂教育,懂学生,带得好班、上得好课、写得好文,实现敬业、专业、协作、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的实小教师新样态。

2、坚持系统导向。我们创造性的制定了“三阶六维”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所谓“三阶六维”,就是从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个阶段和职业道德素养、基本功素养、学科知识素养、课堂教学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科研素养六个维度入手,因人施策、精准发力,推动青年教师成长实现阶梯式跨越。

3、坚持素养导向。定期开展教师综合素养嘉年华、教学大比武、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微型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4、坚持激励导向。注重从四个方面强化激励。一是结业激励。对参训的教师实行档案管理,对于在培训中考勤、态度、表现、成效突出的教师,通过自我申报、学校考核的前提下,准予结业,召开结业仪式进行表彰。结果运用与绩效工资挂钩;二是捆绑激励。实行团队化管理,引导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做到相互影响,彼此成就;三是综合激励。把参加培训的成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级、荣誉评选的重要依据;四是基金奖励。发挥教育奖励基金引导作用,定期进行评选表彰,激励教师守牢教书育人初心,担当立德树人使命,严守行为示范准则。

三、创新学生评价重塑成人成才新生态

学生发展评价要充分体现教育评价的导向、发现、激发功能。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读活书、做真人”的校训,探索实施五化评价、完善纸质评价、用活评价结果,让学生“活”起来,即好学乐习活习惯、循序渐进活方法、触类旁通活思维、学以致用活应用;让学生“真”起来。即勤勤恳恳求真知、踏踏实实行真事、清清白白交真友、堂堂正正做真人。

1.突破难点,实施五化评价,实现五育并举

学生应该在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特色发展。长期以来,“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劳”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所至,另外一方面的确是因为德体美劳几育不像智育可以通过试卷能够很好的检测所至。

我校探索建立“五化”评价方式,创新开展“学生综合素养嘉年华活动”,确立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大板块的知识和技能考察,设计情境化、游戏化、展示化、赛事化、生活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一是评价情境化,体现守正创新。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是新时代好少年”考核项目,运用画面或故事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你会像他这样做吗?为什么?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实现了心灵成长、人格完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是评价游戏化,体现寓教于乐。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把学科渗透的关键知识和必备能力巧妙融合起来,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出现。如“小小诵读家”项目,通过随机出示本学期必背古诗,引导学生对出下句或者上句,让学生在闯关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再如数“神机妙算者”项目,主要通过一分钟计算来检验孩子们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竞技中提升成就感。

三是评价赛事化,体现锤炼意志。结合体育竞技性特点,通过举办“健康实小行”“绳彩飞扬”等赛事活动,对学生体能、技能、意志、兴趣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四是评价展示化,体现立美育人。突出音美等艺术学科特点,采取“理论测试+现场展示”活动方式,把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统一起来。如“乐在其中”和“美在其中”项目,学生可以选择唱歌、器乐演奏、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举办“班级音乐会”“年级美术展”等丰富多彩的集体展示活动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

五是评价生活化,体现知行合一。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为目标,推动劳动教育与生活深度融合。我校推崇劳动观念:劳动创造了“人”;劳动能力:慧生活,善生存;劳动精神:小学堂,大工匠;劳动品质:作于细、成于实、起于早、足于常。如“我是生活小能手”项目,评价内容是学生在毕业前会炒12道菜,激励学生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卓越的生活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品质奠基。

2.突出重点,完善学业评价,提升学习力。

学业评价指向的是学生的智育发展水平。学业成绩的呈现不仅有卷面的分数,还有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分数背后的“分数”,探索“一体二面”学业评价方式,力图实现从评价学习成绩走向评价学习力的转变。“一体”指学生考试的卷面分数和背面分数的综合分数。“一面”指学生卷面的客观分数;“一面”指通过卷面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的背面分数。指向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重点评价学生学科学习的认知、兴趣;“学习习惯”主要看学生思考、倾听等习惯;“学习方法”着重评价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综合分析后形成学科评价的雷达图,雷达图的几级分别指向卷面分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果“雷达图”形状饱满对称,说明评价对象整体学业能力优秀,各方面发展均衡;如果“雷达图”形状凹凸不平,说明评价对象学业发展不均衡,有明显的弱项或强项;如果“雷达图”面积小,整个图形聚拢在原点周围。说明评价对象各方面指标都较弱,整体学业能力薄弱。

3.突显创新点,用活可视评价,激发内驱力

评价的形式创新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的,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一是通过可视化评价实现评价的激励性。我校通过“争卡创优”的方式,校本核心素养“友善、思考、独立”出发,给三种核心素养赋予了形象生动的吉祥物——长颈鹿、海豚、大熊猫。从将吉祥物贯穿整个激励过程,设置了系列主题吉祥物奖章卡片,集卡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换到精美奖品,还可以获得入队、班干部竞选、大队干部竞选及最少年申报等“门票”,兑换活动提升了评价结果的运用水平,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闭环,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长,起到了非常好的激励作用。

二是通过可视化评价实现评价的导向性。利用学校公众号、电子班牌推荐新时代好少年、实小朗读者等,详实的介绍、具象的呈现、精美的画面激励的并非只有被评价别人,实践上是在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激励更多的学生向这样的方向努力。

三是通过可视化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学生有差异是必然的,评价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优秀的学生。从这样的角度思考,我们每年都要开展校园之“最”评选活动。学生自己给“最”取名,申报,到校园PK,命名表彰。内容涉及到五育那是自然,更关键的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其中有最有孝心的、最会将故事的、最会朗读的、最会计算的、最会画思维导图的、最会打球的、最会颠球的、最会游泳的、最会跳舞的、最会唱歌的、最会做菜的、最会做手工的等等。五彩缤纷、各美其美,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最最好的自己。也能在欣赏他人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四是通过可视化评价实现评价的延续性。我校做过这样的一次非常有益尝试。在对活动中表现好的优秀学生颁发奖品时,学校德育处给学生的奖品时一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是植物的种子,以及种植的相关知识。孩子们来到后,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将奖品——种子种下。经过后期的养护、管理,在种子破土发芽、生动生长、开枝散叶、图片分享的过程中,享受奖品带来的惊喜,享受劳动带来的丰收。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奖品,很喜欢这样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区最险、最难的一关,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深化教育评价、提升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前瞻的思想来认知,宏阔的视野来规划。需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扛好评价改革大旗,走好创新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