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初探

王才兴

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   广东省 汕头市   51590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近年来,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习研究性能力的考查,这引起了广大师生们的高度关注。

那么,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方法融合到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我来谈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教学过程必须挖掘拓展课文内容,使授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

推进研究性学习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离开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环境,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教学媒介。有心者事竟成,每一课教材都应该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这需要教学者用心地去渗透、去挖掘。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常通过挖掘课文内容,思考对教学问题的分步设计与探寻与学生的互动,尽量使原先的授受式教学转变成探究性教学,使学生由原先单纯的“聆听”转变成主动和历史“对话”“交流”,从而使授受式学习演绎成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之旅、发现之旅,使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相得益彰。如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在讲到美国《1787年宪法》时,我在立足教材作了如下设计:第一步:展示相关历史材料(如传记、回忆录、影视片段)。第二步:设计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①美国独立后,首要的任务应该是以经济建设来实现强国富民,为什么却要首先解决政府危机问题?②“邦联”和“联邦”的本质区别在哪里?③美国的领导者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制衡问题的?④美国1787年宪法为什么能一直沿用至今?⑤你对宪法有什么看法?请你谈谈宪法对美国历史的影响?第三步:分组讨论,推派代表就本组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解答,并接受他组同学质询。第四步:最后请各组另推代表就某一方面谈谈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这样,通过授受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过程要引入分组合作交流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能力

分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交流、分析、思考、各抒己见,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协同能力。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分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如我在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讲到“五四运动经过”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组同学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当时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同学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附要求);第三组同学扮演了解本次活动的工人或商人,向朋友简介五四运动的发生的情况。每组抽部分作品朗读,交流学习成果。这不仅让学生充当角色扮演,体验当时学生的爱国情;又让学生自主掌握运动过程,提高了学生交流、协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又如我在上《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前,就曾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要求他们分别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上网探索最能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图片或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和演讲。通过分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意识、使学生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的兴趣,还可以采取个人研究与全班讨论相结合等其它研究形式,甚至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辩论的形式。

三、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学生的思考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没有问题哪来的探究。可见“问题是深入阶梯,是长进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求知欲,有了探求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倡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创新,不唯书本!不唯教师!不唯权威!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不管学生提的问题多么幼稚,多没价值,也要对他的勇气予以肯定,保护其质疑意识,然后再分析问题的价值,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制造矛盾,善于启发、诱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钻研,使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比如,在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中,教师回避不了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古希腊罗马的民主与法制”问题。古希腊实行公民集体管理政事的统治模式,古罗马实行法制,用法律保护境内的自由民。这与同期东方专制社会相比,无疑是“民主的”和“法制的”,应值得肯定;但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地质疑,转而去看“民主与法制”的另一方面:少数人的民主与法制。这种“民主与法制”本质上不同于今天的民主与法制,它毕竟只维护少数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本质上是“奴隶制民主与法制”,让学生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的所谓“民主和法制”只不过是在当时社会历史环境下统治者维护其奴隶制统治的表面文章。这比教师简单地传授和讲解要起到更好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主选题,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充实课内内容

除了在课内要做足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外,我们还可以广泛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中,一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本土历史文化入手选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例如,引导学生以本地历史名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平、业绩以及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能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也会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二是注重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主义情感。例如,近些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自二战结束以来,还没有一个事件像这次疫情一样,使得世界各国如此深切地感受到彼此休戚相关、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次国际抗击疫情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响应。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极力倡导和推进国际合作,为各国应对疫情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与世界各国携手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这样,引导学生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加深对当前社会历史形势的认知和感悟,从从现实中找到历史,历史回归现实。再如,引导学生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的变化”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三是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评价,进而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如提出“当前世界形势的演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衰探究”、“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乡土文化与高中历史相结合的研究”等课题,与教材结合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几年来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感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时有感到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不充分、资料来源不丰富等问题,这需要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充实和完善,使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出科学性和实效性。

                                                                     2022年8月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