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3

M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石雅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院

摘要:为了满足管理层的需要,部分上市企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调节利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借助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实施的。文章以M公司为研究对象,怀疑M公司在2021年度通过操作存货跌价准备的手段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通过整理证监会监管函和M公司财务报表、畜牧同行业对比、对M公司存货跌价准备测算等研究真相。

关键词:盈余管理 存货 资产减值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规模、数量都在不断扩大,但是畜牧养殖行业比较特殊,它受到行业周期性制约,容易导致企业盈利状况不稳定、利润数据产生波动的情况。而且很多畜牧业企业作为新成长起来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够完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薄弱。为了调节利润,达到向资本市场展现企业经营良好趋势的目的,管理层往往会考虑进行盈余管理。并且畜牧养殖业企业运营模式差异大,投资者难以实际调查取证,外界很难发现管理层的欺骗行为。

在财务报表中,因为存货等资产类科目占比较大,管理层经常通过此类科目进行利润调节。资产减值科目是作为度量资产含金量的指标而产生的,如果把它当成了盈余管理的手段,那么也就丧失了资产减值会计科目存在的初心。因为盈余管理会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损害报表使用者和相关方的合法利益,干扰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行。并且长远来看会影响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们通过研究企业财务数据,总结出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Zucca 和 Campbel(1992) 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计提很多资产减值是为了进行盈余管理,此举根本目的则是平滑企业各年的利润,或者将亏损提前释放出来。而且发现大部分计提减值的行为都是在会计年度的第四季度发生的,这些都表明了上市公司可能将资产减值作为调节利润的方法。李灿、尹战洪(2021)以农业上市企业为分析对象,根据他们披露的财务报表和临时报告等信息,发现其中有很多公司都利用生物资产会计处理进行盈余管理这一现象。洪金明(2019)则实证检验了在会计准则变更之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金额是否存在差异,并从盈余管理和及时性两方面予以深入分析,最后得出准则变更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明显降低的结论。刘依冉等(2021)通过对案例企业的研究发现案例企业在准则发布前经常进行大额的减值计提和转回,而增加资产减值类相关会计信息披露对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有着积极作用。

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防止预期亏损。上市公司为了调控各年利润,更倾向于使用资产减值这一手段达成目的,但是这不符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要求,同时也会侵害财务信息相关使用者的利益,会对市场发展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

三、M公司存货盈余管理分析

1案例背景

回顾2021年,为期两年的猪周期结束后,生猪价格从高位37元/kg跌至最低10.78元/kg,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四大猪王”中,唯独M公司没有亏损。其中,正邦科技销售商品猪1943万头,亏损191亿元;温氏股份销售商品猪1322万头,亏损136亿元;新希望销售商品猪998万头,亏损95亿元;而M公司销售商品猪4026万头,净利润76亿元。对此,M公司管理层将此卓越成绩,归功于公司的养猪效率远超同行。而当我们把焦点转移到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去年唯一盈利的“猪茅”M公司,却在2022年一季度亏损高达51.8亿,创下单季度亏损最高记录。

2022年5月18日,M公司也收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M公司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报的问询函》(下称《问询函》)。《问询函》提出了涉及盈利、债务、关联交易、存货未计提跌价准备等诸多问题。虽然M公司和负责审计M公司财务报表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也对深交所的问询函做出了专项回复,但是在笔者看来可信度并不高。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深交所涉及到存货跌价准备的问题4上面:问题4:“年报显示,你公司存货期末账面余额为 344.76 亿元,同比增加62.78%。其中原材料 70.65 亿元,库存商品 2.86 亿元,消耗性生物资产 271.25亿元,同比增加 93.78%。你公司报告期对上述存货均未计提跌价准备。”问题4-1:“结合报告期内行业发展情况、生猪价格走势等因素,你公司原材料、库存商品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具体内容,相关存货可变现净值与成本之间的对比情况等,说明你公司本期未对相关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你公司实际及行业发展情况,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深交所的问题直击要害:由于猪肉价格大幅下行,M公司在2021年没有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跌价准备,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2同行业对比

笔者对M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表进行研究发现,M公司在“猪周期”下行的2021年,并未对计提任何跌价准备。M公司存货期末账面余额高达近百亿,存货跌价准备为零。

我们看看同是养猪行业的新希望、温氏股份,他们无一例外在当前生猪价格下降的行业趋势下都大幅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其中新希望公司在2021年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共计提了26亿多的跌价准备,温氏股份在2021年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了6千多万的跌价准备。按理说他们之间养猪成本应该都是可比的,M公司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做法很难不让人怀疑是通过操作存货跌价准备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M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测算

我们知道,利用存货操控公司利润是一种很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根据深交所的问题4,M公司有可能利用存货减值的会计处理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而M公司针对此问题的答复简单来说就是“假定将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饲养至可销售状态的商品猪出售,以出售价格扣除由期末状态饲养至可销售状态的商品猪期间发生的饲养成本以及销售费用后的金额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经其测算结果表明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不存在减值迹象。”M公司与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中兴华对期末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减值测算,仔猪预测单头可变现价值413.56元,期末单头存栏成本242.98元;保育猪预测单头可变现价值559.29元,期末单头存栏成本482.22元;育肥猪猪预测单头可变现价值1137.98元,期末单头存栏成本1137.91元,截取自《中兴华答复证监会的函》。

但是,M公司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测算真的合理吗?笔者认为有两个疑点:第一,育肥猪经测算得到的单头可变现净值与期末单头成本只差了7分钱,未免也太巧合了一些。就是因为这7分钱,M公司存货里价值占比高达70%的育肥猪都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谨慎性?

第二,M公司的回复函公示以后引起反响,有很多的杂志、研究机构对其测算结果持质疑态度,我们结合部分观点对“育肥猪”的出栏总成本的测算过程与结果来看一下。首先,M公司的年报,在2022年4月30号发布。所以2021年12月31日存栏的这批育肥猪的“预测售价”,并不需要预测。因为育肥猪经过16周饲养,都会销售完毕。换言之,这批育肥猪里猪龄最小的,也会在4月30日前被销售。其中的大部分,会在3月份前销售完毕。据此,预测售价几乎就是2022年1月至4月的生猪平均真实售价。根据可查数据2022年1月-4月的22省市的生猪平均售价,为13.25元/公斤。其次,就可以倒推出这些存栏育肥猪出售时的平均重量。其结果是,平均每头重量为118.7公斤(1573.00/13.25=118.7公斤)。因此,M公司这批育肥猪在育肥阶段,每头猪平均增重89.7公斤(118.7-29=89.7公斤)。然后为了计算成本,还需要几个关键数据:1、料肉比。“料肉比”指的是,猪每增长1公斤猪肉,平均消耗多少公斤饲料。这个数值,已把不幸死亡而没能走向市场的猪所浪费的饲料予以了折算。M公司董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说过,公司2021年全年育肥阶段料肉比在2.9左右。2、饲料和折旧之外的其他饲养成本与饲料成本的比值。其他饲养成本,包括人工、药品、疫苗、燃料、物料等。根据M公司2021年年报,这些成本与饲料成本的比值,为0.456比1。M公司认为,育肥阶段的饲料占比较高,因此育肥阶段的该比值会降至0.389比1。在计算中,我们使用了M公司提供的数据。3、第三、固定资产折旧。2021年年报中与生猪饲养直接相关的折旧成本为63亿元。此成本中的大部分,理应计入饲养成本。全年来看,这部分与饲料成本的比值为0.175比1。这里我们取一个很低的保守值0.12比1。4、饲料价格。M公司自产饲料,原料中豆粕占比约10%,其他成分可以参考玉米的价格。此外要添加各种有益营养成分。2021年四季度豆粕均价3.75元/公斤,玉米均价2.75元/公斤。不考虑人工、添加剂,M公司的饲料成本约为2.85元/公斤。但考虑到人工和添加剂,真实成本会大于2.85元/公斤。5、饲料成本还可以参考市场上的饲料价格。2021年四季度,饲料的市场平均价格为3.3元/公斤。M公司自己生产,其成本约等于饲料的市场价格扣除饲料毛利。饲料毛利率约为10%,所以M公司的饲料成本约为3元/公斤。

有了以上数据,利用下面的公式,可以计算M公司的“饲养成本”。育肥期饲养成本=重量增长乘以料肉比乘以饲料价格,再乘上(1+饲料与折旧之外的其他成本/饲料成本+折旧成本/饲料成本)。公式等式右边的小括号里面,第一项代表饲料成本,第二项代表折旧和饲料之外的其他成本,第三项代表折旧成本。保育猪全程重量增长为89.7公斤,料肉比2.9,饲料价格 3元/公斤,饲料与折旧之外的其他成本/饲料成本=0.389,折旧成本/饲料成本=0.12。利用公式,不难计算出育肥期饲养成本等于89.7*2.9*3 *(1+0.389+0.12)=1177元。销售时候的饲养成本=保育末期的成本+育肥期的饲养成本=600+1177.6=1777.6元。很明显经测算得到的数值比《中兴华回复》中的“饲养成本”1559.53元,高出了218元,如果“饲养成本”为我们测算的1777.6元,那么每头育肥猪就应该“计提”218元存货跌价准备。所以,对M公司这种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做法进行怀疑是有一定合理依据的。

参考文献

[1]Zucca David R Campbell and Linda. A closer look at discretionary write-downs of impaired assets[J].Accounting Horizon 1992(9):30-41.

[2]李灿,尹战洪.农业上市企业生物资产会计处理中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21(11):92-99.

[3]洪金明.资产减值准则变更对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影响的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3):59-63.

[4]刘依冉,徐虹.资产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锌业股份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2021(17):109-116.

[5]芦锌洋. 资产减值视角下畜牧养殖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