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塑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的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黄河泥塑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的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张海霞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张集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深入开展,目前的小学教育更加注重红色文化的渗透,它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语文课程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其与红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黄河泥塑课程;小学;语文课程;融合

引言

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离不开那些有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的建设者,这就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教育环节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输出优质人才。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来看,渗透黄河泥塑文化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1语文教育是传承黄河泥塑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1.1在小学阶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每个公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为祖国而战的坚定信念。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国红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把正确的爱国主义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爱国主义情绪和一种稳定的爱国主义意识,自觉地形成爱国主义行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从而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水平。

1.2对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其人生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抗压能力、自立能力、意志等方面均有所欠缺。如果放任不管,没有适当的指导,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在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在语言教学中,运用红色文化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优秀人才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黄河泥塑文化的现状

2.1教师对红色文化渗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素养较低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教育领域意识形态的教育往往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处于边缘地带,在近些年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才逐渐地走到人们的视线当中来。但是由于教育教学考核标准的缺失,黄河泥塑文化的渗透仍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手段储备量不足,导致红色文化教育并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2.2黄河泥塑文化的渗透方式单一、枯燥、乏味

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发现,现阶段的很多黄河泥塑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方式往往都是传统的,即通过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基本印象,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既脱离了现阶段的生活,又相对较为枯燥和乏味,很难对课堂红色文化知识提起兴趣,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视线教学成果。

3黄河泥塑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3.1培养小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品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小学时期,孩子们处在一个很关键的发展时期,他们有很好的学习和心理发育,他们的知识和阅历都很低,很可能受到不良的影响,所以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很有必要。在小学汉语教学中,要将红色文化纳入到课堂中,并充分发掘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进行德育工作,既可以将语言和德育的知识结合起来,又可以更好地利用它来指导小学的语文教学。

3.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正面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运用红色文化来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像《黄继光》和《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红色文化传播性作品,都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战时的历史,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通过老师的指点,同学们也能体会到战争的惨烈,体会到今天的美好日子是多么难得,更加珍视自己的人生,更加奋发图强。

3.3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水平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中,爱国主义是核心内容,也是集体和个人积极支持国家的体现。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下,我国民族文化的融合也更加渗透,许多多元思想强烈产生碰撞,甚至国外不同系统的思想自由传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协助同学查找、呈现更多的红色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并发掘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逐步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光荣与荣耀,自然形成稳定、持久、有爱心、不易动摇的心灵和思想,这样才能对红色文化文本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更好地开展语言知识的学习。

4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黄河泥塑文化的策略

4.1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人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习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増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4.2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都是以已有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为基础。但是,学生自己一时无法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材料联系起来。这样就产生困惑,增大学习难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法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桥铺路,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自然的联系,相互沟通。这样,学生就能“以旧识新”。通过自己多种感官的认知活动,达到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开拓思路,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实数的运算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有理数是如何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的,并让学生做几道习题,然后类比出实数范围内的加减乘除计算。这样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材内容产生了自然的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

需要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地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佘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黄河泥塑文化教育已经成了素质教育阶段不可忽视的教育重点和教育难点问题,为了能够将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更好的化解,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将阅读、写作甚至是课外实践活动等都纳入到黄河泥塑文化的渗透教育当中来,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红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小平.让“红色精神”深植孩子的心田——统编教材一年级至三年级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19(18).

[2]刘向宇.从成人教育的角度看寓教于乐[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3]辛晓明.如何用红色经典拨动学生心弦——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0(11).

本论文系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黄河泥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2HHZX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