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护,“五育”并举—浅析“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中职德育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疫情防护,“五育”并举—浅析“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中职德育渗透策略

叶楠

河源开放大学(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德育教育是百育最首要的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进程中,教师们更多地注重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和渗透,并且更多地采用理论和说教等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说”“教”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单调的学习气氛。在疫情防护的大环境下,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的教育目的是明确的,最重要的就是怎样在疫情防护中渗透德育知识,也是怎样利用“五育”实现“五育”的有效融合。为此,中职学校要在“五育”的背景下,将其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合理的结合,为学生研究和开展“五育”的实践和体验提供更多的平台,从而真正提高职业学校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疫情防护;“五育”融合;德育渗透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德树人”的理念,强化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总书记也指出:要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五育的中坚力量,必须建立健全的“五育”教育制度,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1]

一、“五育”的内涵

五育就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名称。“五育”理念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当代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的要求和规范。

人的素质包括五个方面:思想、体能、审美、科学、劳动。五种素质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培养一个全面型、健康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的,所以,“五育”并非只是一种单一的教育,它要把五种素质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五育”的渗透和培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成为国家的栋梁[2]

二、疫情防护下促进中职学校实现“五育”融合教育与渗透的策略

(一)“五育”的整合是教育理念转变的先导

中职院校要实现“五育”的一体化教育和渗透,就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合理的技术型人才的素养结构观,进而在教育实践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和“五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地理解中职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真正树立起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进而培育出复合型的人才。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职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窄小的教育观念和“五育”思想,真正树立“五育”一体化的教育思想,从而体现出现代的职业教育观,即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基的现代职业教育观。“五育”是一个整体,如果仅仅把德智体美劳单独放在一起进行教育和实践,则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像脱离“五育”而单独地进行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智育”,但其实质却已非“智育”,只能说,学生具有某种程度的“智慧”或者“技能”。全面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在“德育”的过程中,还必须包括人文、知识、审美、体能等“四育”的内容,这也表明了中职教师要把“五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内容融入到教育和教学中去,从而防止“五育”的分化,真正实现“五育”的融合,不仅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3]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保证“五育”的融合

中职院校“五育”一体化的教育和渗透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并使其全面发展,而非只是一个“工作机器”。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为“五育”的融合提高有力的支撑。

根据调查得知,由于受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许多中职学生在疫情暴发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这些都会对“五育”的融合教育和渗透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教师在“五育”的融合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观察,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五育”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育”的效果,为德育渗透提供保障。

例如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调整,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自身的心理状况、学习方式、品德素养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进而促进“五育”融合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习惯养成

在疫情防护工作中,全校师生必须养成良好的防疫习惯,例如“戴口罩、量体温、勤洗手、保持间距”等防护要求,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在疫情防护的情况下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日常需求都可以纳入到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化大学生劳动教育。学工处联合校团委扎实开展“我为疫情防控做件事”实践教育活动,各学院辅导员率先示范,引领学生自发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现场核酸检测、维护校园秩序、文明养成教育等工作,使得青年在危急关头勇于承担责任。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使学生宿舍环境焕然一新,让“生活垃圾带下楼”成为同学们的行动自觉。

(四)保持工作激情

理论上来讲,疫情防控和复学比线上上课要容易得多,但实际操作起来,教师们却发现这比线上授课更加繁琐,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边进行疫情防护,一边实现“五育”的目标,若没有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是很难落实到位的。所以疫情防护下的复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时刻保持工作激情。疫情防控下的复学工作只有激情四射才能取得成效,疫情防护工作不得松懈,育人教育也不能打折扣,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五育”进行分裂,唯有将“五育”融合起来才能促进疫情防护工作下的“五育”渗透

[4]

(五)重新研判形势

在疫情防控中,如何做好消毒、进行课余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进行重新地规划,如此才能够确保在疫情防护状态下不耽误复学。以此为依据,制定疫情防控下的“五育”融合新形势:(1)充分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贯彻“以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使“为何培养,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2)实现教学育人的理念,深入研究每一学科的德育特点,确保教师德艺双馨,培养全面的人才。(3)保证学生每天都开展体育运动,根据疫情防护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给予学生一个每天都进行体育运动的理由。

三、

中职教师在进行“五育”融合教育和渗透时,既要搞清楚“五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要把“五育”教育和渗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更新“五育”思想,创新“五育”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五育”的融合和渗透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锦鸣 . 德育为首, 五育并举 , 培育时代新人 [J]. 贵州教育,2019(12):12-15.

[2] 蒙石荣“五育”融合下的德育 . : 路径与方式 [J]. 今 日教育,2021(2):14-17.

[3] 钱金星. 基于尝试教育的中职“五育联动”特色的 育模式探究 [J]. 现代教育,2016(13):27-28,47.

[4] 林丹霞.五育并举 , 德育为先 [J].文渊 ,2020(5):565.

文章来源:2022年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疫情视角下中职学校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YSK22P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