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洁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十二小学

【摘要】德育不能只是口头上去进行叙述,而需要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进行关联。它能帮你完成心灵的塑造,培养出健康和积极的品格素养,使你的行为意识变得更加正确。对于当代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时刻融入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出儿童的创新精神,达到生活育人的效果,从而凸显德育的真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非常的重要,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灌输一些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也很难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用生活化的理念来指导德育工作,能够进一步将学科本身以及教育活动本身还原到真实的生活状态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发现更多的德育问题,也能够促使他们利用课堂上所学以及在学校所接触到的德育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传统的德育工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没有生命气息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知识教育,无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陶冶与道德意志的磨练。因此,加强学校德育生活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德育教学内容太过于标准化。很多教师在对小学阶段孩子进行德育教学时,采用的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这种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往往直接从课本出发,按部就班地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们对德育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而无法将其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并且,德育教学内容的呆板会使得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丧失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将其生活化,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感兴趣,学明白。

第二,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僵化。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们知识的获取,也严重损害了孩子们对于知识学习的渴求程度。更具体地来说,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通常没有给予学生们自由发挥的机会,而是让他们被动的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长此以往,该阶段的学生就会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拒绝将优秀思想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所以,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改善教学方法,以此来保证学生在接受德育教学时能够感受到优秀文化的强大力量与独特魅力。

二、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打破传统模式,推陈出新

新课改以后,教育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德育生活化教学亟待改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存在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灵魂的建设者,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弘扬者。

首先,教师要提升德育教育生活场景的学习氛围,例如评比德育教育的学分等方式。其次,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应该是各个学科教师的共同教学责任和教学目标,无论是语文课堂的高素质培养还是数学课堂的发散式生活场景联系,都应该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不同种类的学科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不同的能力,这些不同学科的交叉式、生活化学习才能促进孩子在各个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例如,学校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对于好人好事、乐于奉献的同学予以奖励,同时,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尝试给父母写一封信,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形式,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自觉地进行“生活中自我净化式德育教育。”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合理转变教学思维,是教师对德育教育有深刻认知后,刻不容缓要提升的一项教学功课。

(二)将德育生活化,综合学生发展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庭都至关重要,需要双方为学生搭建情景化的学习桥梁。但是,在实际德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要求教育内容将学科与德育素养相结合,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未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生活化的德育氛围,学生只是将书本内容背诵,但并未在实际行动上进行提高,也未能进行自我洗礼和自我感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德育教育生活化变成一种形式化、口头化的现象。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思想水平在很大程度会影响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每一个承担着小学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将生活化的德育当作己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德育场景,注重深层思想教育。教室,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而在教室里所听取的每一堂课,也不应停留在表面上,更应该体现方方面面的生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可能地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方式进行讲授,例如运用多媒体设备、看图识字、场景联想、讲故事等等方式,将课堂无限趋近于生活化,提升课堂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课堂的内容转移到室外,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德育的理解。例如,开展“扔垃圾受惩罚,拾垃圾受奖励”的室外活动。将学校操场设定为公园里面,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演路人,有的演环卫工人,有的演乱丢垃圾的人,让学生深入其中,自己体会和感受到底怎么样做才是对的。

(三)结合家庭进行教育,延伸课堂德育

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仅仅学校方需要加油和努力,家庭方面的影响也必不可少。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通过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来具体地制定教学策略。将德育教学和家庭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实现德育教学生活化,也有利于更好的帮助学生进步,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养成好的习惯。例如,老师可以安排任务,让学生们在家里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家务活,来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又或是要求他们在家也要礼貌用语,来让学生们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通过结合家庭来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可以最大程度推动孩子们成人成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德育教学中,形成有效的教学范式,整合学生原始的生活经验和鲜活的生活情景,设置相匹配的实践性任务,从而有效地为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铺设路径,让学生在可感的生活中掌握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认知、铸造道德能力,同时促进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平.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促学生全面发展的探讨[J].学周刊, 2021(16):2.

[2]万婕.小学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J].新智慧, 2021(3):2.

[3]巢爱军.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策略[J].生活教育, 20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