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7
/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考

高珍珍

济宁市技师学院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的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些重要的特征:从发展环境看,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在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正在从主要以高校的供给为驱动转变成以企业的需求为驱动。从发展定位看,在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同时,社会对拥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的角色定位也逐渐发生变化,从以前的支持服务转为服务和引领同步。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考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引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大规模普及,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比其他专业更需要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化改革。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存在问题

(1)基层教学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不够。教师普遍对严峻的国际环境认识不足,在为谁培养人方面理解执行不到位,导致相当大部分的优秀毕业生流失,很多学生出国求学后,选择留在国外。(2)校企合作不充分,基层教学组织缺少“双师素质”的教师。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行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能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3)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老师讲解,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几乎完全没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该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不可能有很高的创新能力。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2.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师德师风建设:基层教学组织所在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结合专业建设的工作实际,着重在教育、考核和监督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领导体制完善。学院成立由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学科带头人和各学术骨干为组成人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2)教育管理规范。学院坚持育人者必先育己的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教师。一是通过政治学习,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自觉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党爱国,坚定信念,锻造师德之魂;二是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专心治学,恪尽职守,潜心育人;三是加强师德师风政策和法规的学习,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和师德底线,强化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师风自律;四是学习榜样,开展师德师风交流。对全国优秀教师的事迹大力宣传和学习交流,学习榜样们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每学年至少邀请两位校内外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为全体教师作经验交流,学习他(她)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和交流帮助教师树立敬业进取、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3)考核监督严格。学院建立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2.2以学为中心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OBE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指围绕某一阶段学习结束后所有学生能够获得的关键结果,清楚地聚焦和组织教学活动安排的一种教育模式。OBE教学理念包含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这3个要素,强调评价、反馈、改进反复循环的持续改进机制,这一闭环机制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反思我们前面所总结提炼出来的两个痛点问题,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教师教学动力不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内生动力。另一方面,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在学校中开展开来。高校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种教育形式的有效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借鉴OBE理念,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内生动力作为突破两大痛点问题的抓手,做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3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生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在高校科学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科研项目历练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国防科技大学紧密围绕军事科技发展重大需求,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在科研育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成效。秉承“前沿创新成果促进课堂教学、重大科研项目助推人才培养”的理念,某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将前沿创新成果融入教学,紧密围绕先进雷达探测技术发展,开设研究生“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新技术研讨”课程,以专题研讨型教学,面向制约雷达装备的瓶颈技术难题,系统讲授雷达探测技术领域的新概念、新体制等前沿创新成果,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了雷达探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坚持基础扎实、学科融合、紧贴前沿、突出应用的研究生培养特色,体现实用性、前沿性、宽广性的培养原则,不断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提升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注重从重大项目中提炼研究生课题,结合学生兴趣,引导研究生在前沿、热点和富有挑战性的方向上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在项目研究中提高学术本领与科研素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有显著提升。

2.4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

据研究,现有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很多都建立在院长与企业负责人关系好,双方互信的个人基础之上,合作协议也有很多都比较简单,造成换一个领导或过一段时间,合作情况变化甚至终止合作等情况。那是因为校企双方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合作机制。企业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力主要为:“经济利益-社会责任”与“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双维动力系统支撑。即自身利益追求驱动力;内部-社会责任动力,即企业对校企合作教育的价值认同和追求;外部-经济利益动力,即外部利益刺激力;外部-社会责任动力,包括法律法规约束力和非正式规范约束力。所以必须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长期发展的合作机制。持续改进是新工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所以还必须制定产学互通,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

结语

总之,一个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离不开所在学校的实际环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学科,如何将一流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是每个学校必须要仔细考虑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西曲,刘卫华,方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0(19):24-26+30.

[2]陈西曲,黄海林,文国知,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5(24):200-201.

[3]黄海林,刘卫华,方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9(2):4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