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在全麻术后谵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在全麻术后谵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孙梦于

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在全麻术后谵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全麻术后谵妄患者62例(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与多学科协作护理的观察组(31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睡眠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时间、术后12h VAS评分、住院时间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SQI评分低,P<0.05。结论:给予全麻术后谵妄患者多学科协作护理,缩短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低,睡眠质量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全麻;谵妄;麻醉恢复室

全麻手术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就是全麻术后苏醒期谵妄,临床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与神经系统功能改变有着密切联系,一旦发生以上情况,患者必须得到及时的处理,否则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1]。患者一旦发生谵妄,就容易出现突然的躁动等情况,而且在患者恢复平静后容易出谵妄再次发生的情况,而且患者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同时患者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会引起输液管、气管导管等的脱落,最终引发各种不良后果[2]。而且在患者处于躁动状态时,会进一步提升交感神经兴奋性,出现血压增高等情况,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还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本研究选取我院全麻术后谵妄患者62例,观察多学科协作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选取我院全麻术后谵妄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54至78(66.29±2.49)岁,ASA分级Ⅰ级3例,Ⅱ级19例,Ⅲ级9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3至77(65.36±2.45)岁,ASA分级Ⅰ级4例,Ⅱ级19例,Ⅲ级8例。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保持在平卧位,使其头部偏向一侧,测定生命体征,准备好抢救药品,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一定情况下需要使用约束带约束等。

观察组:①专科护理人员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其中包含护理部副主任1名,护士长1名,外科主治医师1名,麻醉科副主任医师1名,护理人员4名,制定规范化防治路径。②术前对患者病史进行了解,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听取意见及要求,尽可能满足患者,而且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同时说明手术麻醉的重要性,讲解全麻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且提前说明全麻苏醒时可能存在的不适感,使其恐惧、紧张情绪得以消除,进而提高其安全感。④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需要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掌握麻醉期用药情况,盖好被子,避免患者不必要部位的暴露,做好保温措施,并且观察麻醉深度,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刻汇报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保护性约束,对其四肢血运情况进行观察,而且做好各管道管理,如引流管、输血装置等,保证其通畅性。⑤在患者肌松恢复,并且达到相应的麻醉深度后需要将气管导管在合适的时间内拔出,在此期间需要清理患者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提高患者舒适度,而且避免误吸。为防止患者躁动而出现其他不良情况,需要固定好静脉通路留置针。⑥维持安静、舒适的复苏室环境,将各仪器的报警声调低,避免对患者形成刺激。患者术后存在伤口疼痛情况,需要积极进行镇痛,如单次静脉镇痛、镇痛泵等。患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可能导致苏醒期躁动的药物,而且对肌松药使用的时机进行调控,而且重视患者自然苏醒。⑦患者出院谵妄征兆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护理,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看护,而且适当的增加床围。避免患者出现大声喧哗等噪声,如果其出现幻听、幻觉等,需要对其进行安慰,而且护理人员对其手、背部进行按摩等,避免其出现幻觉,而且能使其症状得以缓解。

1.3观察指标

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不良事件发生率;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苏醒时间(h)

术后疼痛评分(分)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31)

1.28±0.23

5.38±0.82

17.25±1.34

观察组(n=31)

0.62±0.22

3.56±0.37

16.29±1.28

t

11.7206

11.2641

2.8843

P

0.0000

0.0000

0.0054

2.2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0.00%)低于对照组(16.13%),P<0.05,见表2。

表2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皮肤破溃

输液管意外拔除

导管脱出

不良事件发生

对照组(n=31)

1(3.23)

2(6.45)

2(6.45)

5(16.13)

观察组(n=31)

0(0.00)

0(0.00)

0(0.00)

0(0.00)

-

-

-

5.4386

P

-

-

-

0.0196

2.3睡眠质量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睡眠质量对比(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1)

16.83±2.73

12.37±1.32

观察组(n=31)

16.31±2.47

8.23±1.27

t

0.7864

12.5839

P

0.4347

0.0000

3讨论

苏醒期谵妄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一旦发生就会出现注意力、认知、意识水平等改变的情况。症状较轻者持续时间短,并且其情况会不断的恢复,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容易引起认知功能减退,加大对患者的伤害,而且该情况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进一步提升其他疾病发生风险,甚至会使其丧失工作及生活能力,进一步加大患者身心负担[3]。而且该情况会对患者预后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患者护理干预。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苏醒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SQI评分低,P<0.05。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各人员协作的提高有了进一步的重视,通过循证能全面的掌握患者情况,进而提高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及有效性,而且要求相关人员提高自身知识及技能,并且做到相互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科间的互动及合作,发挥协同作用,促进护理干预效果的提升[4]。将其应用于全麻术后谵妄患者中,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能使其提高对全麻手术的认知,而且能了解全麻苏醒时出现的不适,同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能使其保证良好的身心状态。患者处于麻醉恢复室中时,做好安全防护,并且开展保护性约束,观察相关情况,并且固定好各管道,进而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积极开展导管护理,选择合适的时间将气管导管拔出,并且及时处理呼吸道、口腔分泌物,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消除麻醉恢复时有害刺激,维持良好的恢复环境,积极镇痛,尽可能避免应用容易引起苏醒期躁动的药物,尽可能保证患者自然苏醒,减少对其的危害。

所以,多学科协作护理用于全麻术后谵妄患者,有利于减少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感,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博.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全麻术后谵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21,45(6)1001-1002.

[2]杜桂兰,唐德燕.护理主导的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在麻醉科手术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9):1006-1010.

[3]徐晓燕,王生锋,李庆.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舒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留观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2):189-192.

[4]徐维昉,李新琳,陈丽丽,等.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4):7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