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加综合护理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PICC置管加综合护理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杨显芳 ,尹崇萍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对早产儿采用PICC置管加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1998.01~2022.06月我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早产儿,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PICC置管联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一次置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PICC置管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早产儿;PICC置管;综合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置管方法,采用导管由外周浅静脉完成穿刺,根据静脉走向到达接近心脏的大静脉,是一种专业置管技术[1]。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早产儿的胃肠功能较差,常伴随程度不一的生理或病理缺陷,因此多数情况下需要输注药物或营养物质。PICC置管的应用有助于避免由于长时间穿刺造成的痛苦与伤害,实现对外周静脉的保护。另外,因为新生儿的血管具有细小的特点,穿刺具有一定的难度,外周留置时间短,外周静脉无法输入高渗透压药物,通常需要反复穿刺,外周静脉可以提供短期输液治疗,因此PICC置管得到了新生儿病房的广泛应用[2]。同时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以提高置管效果,保证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998.01~2022.06我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早产儿,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2例和18例;胎龄25~35周,平均(30.51±1.63)周;日龄1~7d,平均(3.44±1.19)d;观察组男、女例数为23例和17例;胎龄25~35周,平均(30.64±1.57)周;日龄1~7d,平均(3.39±1.12)d。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联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给予患儿奶嘴吸吮及抚触等。

观察组:早产儿PICC置管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内容:(1)健康教育。健康宣教内容为PICC置管相关知识及护理内容,为其详细讲解PICC置管相关知识,如置管流程、具体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告知其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通过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PICC置管的优势与安全性,提高家长的配合度。(2)导管脱落的预防。为了预防置管时出现导管脱落的问题,在完成置管后,护理人员针对PICC置管外漏部位进行“S”型固定,在患儿输液时,嘱咐家长避免牵拉导管。(3)导管阻塞的预防。术后开展护理工作时,可采用肝素钠稀释液正压脉冲导管。通常情况下每隔8h进行1次冲管,之后进行正压封管。另外,针对采用两种及以上药物治疗的患儿,采用导管对不同药物进行输注前,应通过肝素钠稀释液进行冲管处理。(4)PICC置管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治疗时极易导致患儿局部出现不适感,因此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可借助橡胶奶嘴进行非进食性吸吮,同时给予肢体抚触,或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以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缓解其局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完成置管后严密观察局部情况,查看是否渗血,沿导管方向遵循由上至下的原则,将局部辅料去除,之后定时更换敷料,肝素帽需要每日进行1次更换。另外,如果置管静脉存在条索变化情况,同时沿静脉血管方向的皮肤温度提升,局部伴随肿胀,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在穿刺手臂进行制动,采用无菌医用敷料进行湿敷。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包括导管移动、穿刺部位红肿及感染等。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可分为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

  1. 结果
    1.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一次置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一次置管成功率

导管移动

穿刺部位红肿

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0

38(95.00)

1

1

0

2(5.00)

对照组

40

30(75.00)

3

3

2

8(20.00)

x2

6.275

6.275

P

<0.05

<0.05

2.2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观察组更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0

23(57.50)

16(40.0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7(42.50)

15(37.50)

8(20.00)

32(80.00)

x2

6.135

P

<0.05

  1. 讨论

PICC置管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穿刺次数,操作便捷,目前是早产儿治疗的常用方法。虽然与单次输液方法相比,PICC置管方式对患儿皮肤造成的伤害更小,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因为早产儿皮肤滑嫩,不具备自主控制力,难以耐受疼痛,因此置管仍然会形成刺激作用,难以保证置管一次成功率,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3]。在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综合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规范性的优势。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综合护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充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水平。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早产儿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实施综合护理的过程中,健康宣教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家长对PICC置管的认知水平,使其认识到PICC置管的重要性,提高其配合度;同时通过导管脱落、阻塞等并发症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患儿的安全治疗提供保障[4]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采用PICC置管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家长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豆豆,陆玉婷. 早产儿PICC置管护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价值评估[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4):143-144.

[2] 叶金秋,钟桂玉. 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1):138.

[3] 伍芳芳,欧阳小芳. 集束化管理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1):152-154.

[4] 黄蓉,刘纯翠. 1 例早产儿经 PICC 置管后并发导管外壁血栓的治疗及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6):143-144.

作者简介:杨显芳,女,( 1977年12月),云南腾冲人,儿科,学历: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特别是新生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