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区域地理问题式逆向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区域地理问题式逆向教学探讨

许敬警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361021  

摘要:问题式逆向教学设计,以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以学习结果为起点,前置学习评价,能够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符合新课程理念。本文以“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为例,将问题式教学与逆向教学相结合,探讨在初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逆向设计、核心素养培育

一、问题式逆向教学设计的运用

  1. 分析课标,基于学情确定预期结果,前置教学评价

问题式逆向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将学生学习的“终点”--即学习预期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中朝着目标来开展学习活动。教学评价前置,直接由教学目标派生,先于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的出现[1]

表1 预期结果及评价任务

核心素养目标

评价任务

1.运用地图及资料,描述贵州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1.在中国地图中,找到贵州省,通过经纬线描述贵州省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贵州省地形图,描述其地形的突出特征。

3.运用贵州省气候统计图,归纳其气候的突出特征。

4.根据贵州省地形及气候特征,归纳分析其河流特征,并能说出地形、气候、河流特征之间的关系,用思维导图形式表示。

2.运用资料分析贵州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1.区分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和环境问题的不同概念。

2.结合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贵州省的滑坡、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3.分析贵州省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4.分析贵州省水土流失的原因。

3.针对贵州省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1.提出减少旱灾、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以及遇到滑坡、泥石流的安全防护技能。

2.提出减缓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4.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自然条件对发展经济的影响,以及坚持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运用资料,找出贵州省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

2.提出及评估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2.基于学生已有经验,设计学习体验和实践问题式逆向教学活动

根据预期结果和评价任务的确立,明确本节课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从而建立本节课的基本结构“问题-治理-开发-发展”,提炼出本节课的大概念是“人地关系”,围绕大概念进行学习,落实人地协调观的最终目标。学习目标、大概念以及基本问题能为问题式教学的探究活动提供参考依据[2]

表2 学习体验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据中国天气网统计资料显示,近六年来,贵州仅有晴天56天,雨天多达1350天,但是全国人大代表却在谈论如何破解多雨贵州缺水难题,贵州最不缺水的“有水市”,近一半河流断流。为什么“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却缺水,甚至有河流断流,甚至旱灾多发呢?

第二环节:巧妙问题链探究,突破重难点。

(1)问题一:为什么说贵州省“天无三日晴”?容易发生什么自然灾害?

(2)问题二:为什么说贵州省“地无三里平”?容易发生什么自然灾害?

(3)问题三:由于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土层薄,加上人为不合理的垦殖活动,还容易引发什么环境问题?

(4)通过以上三个问题,总结归纳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小组讨论绘制思维导图。

第三环节:开展小组合作,设计方案书。

针对贵州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结合贵州省的资源状况,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符合贵州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案。结合评价量规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

第四环节:提高迁移运用,开创家乡美。

开展课后地理实践活动,运用“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节课中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家乡,分析家乡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概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案,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3.持续评价学习达成,及时调控学与教活动。

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教学评价的设置应该是基于真实情境的,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收集证据,如表现性任务,合作探究反思,课堂小测验等。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过程性评估方式。制定评价量规,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级,反映学生的真实表现。通过课后试题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是否达成学业要求。

二、问题式逆向教学设计分析与探讨

新课标理念中提出“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就为目标,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3]。那么如何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呢?传统的问题式教学设计教师更多的关注情境的创设,问题链的设计以及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形式多样,但教学目标往往不够清晰、明确,无法衡量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合理,无法判断教学任务是否达成,是否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通过“贵州省”一课教学设计,我们探讨了问题式逆向教学设计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其教学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问题式逆向教学依据课标,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设计问题式的学习体验和教学,将大概念进行解构,转化为学生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再设计大情境的、大任务开展教学。整合地理学科中零散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建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在新情境下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持续的达成评价,通过课中过程性评价及课后的终结性评价达成情况来改进教师的教学,最终达成“教-学评”一致性。

结语

问题式逆向教学符合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的新的理念和目标,从确定课堂的预期结果和评价任务开始,使得教学设计变得更加明确,评价结果更加直观。逆推教学活动,不容易“跑偏”,利于以学生为本的深度学习,通过持续性的评价,真正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利于培育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映珊.逆向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8):(40-42).

[2]林婷.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探究——以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J]地理教学,2022(5):(18-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