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转移交易中风险报酬模型的应用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金融资产转移交易中风险报酬模型的应用与思考

宋德平

山东公用环保集团检测运营有限公司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综合实力实现了跳跃式提升,对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金融资产转移交易存在较大的风险,想要顺利推进该项工作的进行,就需要应用风险报酬模型,确保潜在的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确保企业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金融资产转移交易;风险报酬模型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作为当前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资产转移主要是对原有的金融资产权利和义务关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未实现的金融资金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另外的企业主体,从而获取现金流量。作为非常复杂的一项经济业务,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核算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做好金融资产转移工作,充分发挥出风险报酬模型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金融资产转移交易相关概述

企业为了满足资产风险管理和流动管理需求,会转移金融资产,涉及到的内容有应收账款保理、商业票据贴现、应收票据背书转让等,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对会计处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应收账款保理

保理就是一种保理商和卖方之间的合同关系,按照签署的合同,卖方将应收账快转移给保理商,保理商提供信用风险控制、应收账款催收、贸易融资等。企业开展应收账款保理,将应收账款转移给银行,银行提供贸易容易等相关服务,但会保留附追索权。

转让应收票据背书

应收票据背书就是持牌持票人在票据的背面贴上标注有相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对于背书人来说,主要责任是票据到期的连带还款。企业的物资需要持有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对应收票据所有权的相关报酬和风险同时进行转移。

金融资产证券化

发起机构的即期流动性缺乏,但具有可预期现金流量的金融资产能够转移,从而发起的一种资产支持证券,属于一种结构性融资活动。该类型可以分为资产支持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两种类型。我国在开展金融资产证券化时,主要是信托公司。

    二、金融资产转移交易对企业的影响

加强了资金管理

企业的金融资产转移风险,在金融资产转移准则中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要求,可以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方位控制,使企业的资产不会出现意外流失的情况,进一步加强了资金管理。而且在金融资产转移交易准则下,企业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全面接轨,对国际金融贸易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

金融资产转移准则的发展内容能够与国际的会计准则相融合,使得我国的企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而且准则制定的发展趋向符合我国面临的市场经济的环境,让企业获得金融资产转移的信息更加合理。另外,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趋向详细化在企业开展有关的会计工作时,对于金融资产的交换、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券的回购、应收账款的回收等方面进行核算,所得到的会计信息更加完整且真实。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进一步明确了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标准,规范化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使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条件更加明晰。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根据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解决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金融资产转移内容,让会计人员的资产核算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了重要支持,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金融资产转移交易实际应用风险报酬模型

完善现有的会计评估

企业需要深入分析现有的金融工具经济特征,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金融资产转移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方面评估和精准判断。而且该项会计估计的制定应在企业个体层面解决风险报酬转移关于“几乎所有”的程度的边界模糊问题,以及风险保留程度的重要性问题,并在财务报告附注中予以披露且一贯执行。评价企业的财务报告对具有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是否公允,主要是看企业制定的据以进行会计处理的具体会计估计是否恰当,只要具体会计估计对会计准则基本原则的遵循度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则以企业自身的会计估计作为其特定交易的判断依据才是合理的,脱离企业个体特征的会计估计而在会计准则大原则框架下去判断某个特定的交易反而更容易导致判断本身及其结果的不一致。

准确判断风险和报酬转移程度

    在应用指南中,对企业转移金融资产并签订深度价外的看涨或看跌期权合约属于已转移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金融资产转移交易的认定,表明指南在风险判断标准上看重的是经济实质而非合同形式。不论期权使企业在法律形式上保留了多大的风险或报酬,只要金融资产在实质上不存在使期权成为价内的市场条件,则其对风险和报酬转移程度的限制可视为无效。因此企业在判断一项金融资产转移交易中保留的风险程度时要结合转移合同的具体条款和已转移金融资产的经济实质,从具体金融资产所处的市场条件和经济环境等相关方面分析合同约束的风险与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实质风险相比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当得出这种可能性很低的理由既合理又充分时,为转入方提供“过度”保护的形式上的风险可以直接忽略;但当这种可能性的预计结果既非特别低又非特别高时,则说明形式风险是一种合理而非“过度”的保护条款,此时应启动第二层级关于控制模型的评估。实务中,当企业转移信用程度极高的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产品时,即使《票据法》或贴现合同约定了全额追溯权,该权利也与深度价外期权类似,属于几乎不会行使的权利,即金融资产的实质性风险远低于企业会计估计的风险标准时,就应当认为转移了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可靠性计量

任何试图反映风险和报酬转移程度的方法都存在计量的不确定性,并依赖管理层的判断和所使用的信息质量。为了提高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可靠性程度,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其持有金融资产会计期间内捕获到的历史性和前瞻性信息。当金融资产在转移前后的预期信用风险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时,风险报酬转移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假定(尤其是损失率的估计)应当与持有期内确定预期信用损失时的判断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平。

四、金融资产转移风险防控对策

企业在开展金融资产转移时,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首先,在确定贷款之后,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对于贷款的收回可能就无法及时推进,甚至无法收回贷款。当该笔交易出现呆账或坏账,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另外,抵押物有价值的物品受到贬值时也会引发风险,比如,金融资产转移交易、房屋建筑等各类抵押物品,如果无法抵债就会产生银行贷款风险。基于此,在开展金融资产转移交易时,一定要提前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确保在每一个环节和重要部位,都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作为保障。

票据背书转让风险防范

首先,对持票人与被转让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商品交易及劳务支付能力,如果未能达到审查标准将不予以转让。其次,对持票人是否有逃税、欠贷、欠息记录进行审查,一并考察其资信情况,如果不能将真实商品交易合同提供,或者存在逃税、欠贷、欠息记录的应拒绝办理票据背书转让,坚决避免与打击讨债、逃税行为。

金融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

首先,加强信用增强机制。鉴于金融资产债务人会出现信用风险,造成金融资产收益不足等问题,就要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采取现金准备账户、超额资产、追索、差价账户或保险等多种信用措施。信用增强是金融资产证券化中最为明显的法律构造,建议我国在该方面立法上也可以将增强的主体与增强信用方式明示。其次,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作为证券监管以及金融资产证券化实施的基石,不管是在投资前期还是投资过程中都需要投资者大量获取相关信息。因商品发行方式采取公开招募或私募使信息披露的程度变得不同。如果采取公募方式则向证券主观机关申请,还要想投资人提供说明书,以作为有力购买参考。如果采取私募方式,需对投资人提供说明书就可以。此外,因受益证券与股票、公司债等有价证券是不同性质,为了使投资人对证券投资风险有所了解,受托机构向投资人公开受益证券的同时,还要将相应的义务说明。

应收账款保理风险防范

在保理融资过程中,企业也会乘机骗贷,对这一问题需要将信用保险的作用发挥,加强对保理的监管,将信誉保险作为一个强化的重点。提高应收账款风险意识与评估控制能力。从贷前全面考察、贷中严格审核、贷后实时追究,从各个阶段各个角度着手,可以采用表格化设想与精准型控制策略;将高水平工作团队构建起来,实施集约化、精准化工作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内部评级进行强化,分析保理工作条件是否充足。最后,从应收账款的选择、汇款特户开立等方面对应收账款质押或者准让的体系进行记录或者公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而言实施金融资产转移,有利有弊,企业在当前金融资产转移规范要求下制定符合自身的业务特征的会计评估模型,充分发挥出风险报酬模型的应用价值,卡子涵专业性判断。如何科学合理设定风险报酬模型,制定恰当的参数,需要企业通过第一层级的判断和第二层级的专业判断确定,确保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使会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苏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基础资产的出表路径构建分析——基于《金融资产转移》准则的分析框架[J].财会通讯,2019(10).

[2]刘秀兰,胡文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完善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

[3]柴才.金融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会计问题探讨——基于IFRS概念框架的终止确认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6(04).

[4]王玉龙,李国民.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终止确认研究——基于企业会计准则《金融资产转移》视角[J]. 新会计,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