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成绩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浅议当代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成绩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张生育

江西工程学院   338000

摘要:体育是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关键学科。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能辅助教师明确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延续效果,并将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信息反馈给学生个人,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人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意识基础和习惯基础。构建多元化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能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让教师明确体育教学存在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进行体育运动。鉴于体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关键地位,本文将以成绩评价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体育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存在的缺点的基础上,重点探究高校构建体育课程学生成绩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评价水平和体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多元化

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存在的缺点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应试”痕迹较为明显,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均以“应付”课程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构建体育课程,忽视体育教学在学生身体成长和人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逃课的问题,将体育课作为“法外之地”,肆无忌惮地迟到、早退、缺勤,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对高校体育课程现行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高校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学生的固定出勤情况、体育技能考试成绩[1]。随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将长期性运动的概念引入体育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中,让学生下载跑步类手机软件,要求学生每个学期最少需要的跑步次数,并规定体育教师将跑步软件上学生的跑步次数作为期末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但是,以手机软件为载体的课后体育运动数据,学生的操作空间较大,且会受到信号干扰,而出现不准确的数据。例如,学生组团完成跑步任务,一位学生带着多人的手机跑步,为多位同学刷跑步次数;或存在学生乘坐公交车、采用破解软件刷跑步次数,实际每日完成跑步任务的学生数量少之又少,无法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同时,以取得体育成绩为目标的课外跑步任务,趣味性较弱,无法激发学生主动跑步的积极性,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学期末成绩评价截止前完成跑步任务,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未养成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发挥的作用甚微。

简而言之,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所采用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存在内容单一、成绩评价数据不准确的缺点,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一学期的运动量、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体育运动,还不能辅助体育教师改进和优化体育课程设置,该评价体系取得的体育教学效果不显著,与预期教学目标存在明显差异性。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成绩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场所,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体魄是高校开展专业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其未来职业发展和成长的基础性要素。这就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体育教师主要负责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对学生成绩做出全面评价,以成绩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运动、学习体育技能。体育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成绩评价工作,对内容单一的评价体系进行改建,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构建包含课上、课下多种要素的多元化成绩评价体系,以成绩评价结果指导教学设计和学生运动。

(一)评价目标全面化

体育教师需要对评价目标做出综合分析,根据大学生在体育课程、运动和活动中的身体和心理需求,推动评价目标全面化、综合化发展。教师进行的体育评价要从体育技能、生活体育和娱乐体育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养成运动习惯、应用体育技能进行生活娱乐,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兴趣[2]。例如,羽毛球课程教师在课堂发球训练和接球教学的同时,强化羽毛球训练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利用课后休息时间,将羽毛球作为同学间体育娱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羽毛球良好的兴趣爱好。学生可利用手机记录自己与朋友打羽毛球的视频,参与学校体育贴吧,在校内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分析。

体育教师设置评价目标,需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目标完成度、赛事参与情况、技能掌握情况、身体素质发展情况依据延续性教学效果六个方面,并按照20%、15%、10%、30%、15%、10%的标准,计算学生的期末成绩,以期末成绩激励学生制定运动计划、学习体育技能、运用体育技能进行生活娱乐。在10%的延续性教学效果评价环节,教师除了浏览学生的社交账号,还可利用学校为其提供的运动记录类软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跑步的次数、频率、范围、速率等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学生自主运动的相关数据,将其纳入成绩评价体系。

(二)评价形式多元化

一方面,体育教师要确定评价指标,从出勤率、学习态度、技能掌握情况作为成绩评价指标,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全程,伴随教师进行的体育成绩评价工作,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工作后,根据蓝墨云班课中学生的签到情况,确定每一位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出勤率。在这一环节,为了防止学生远距离完成签到,教师可通过软件设置签到范围,超出范围的学生无法进行签到。另一方面,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形式,将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每节课学生体育技能的进步情况按照2:2:1的比例,纳入过程性考核体系

[3];将期末最后一节课对学生体育技能考查分数作为终结性考核内容,两者各按照1:1的比例,购进学生的体育总成绩。

此外,教师要改变以自身为主的评价模式,构建师生共评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在教师计算出学生总成绩之前,体育教师在蓝墨云班课上开通学生自评通道,学生可对自己的学期表现、运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教师按照5%的比例,将学生的评价结果计算到学生的总成绩中。

三、结语: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应该得到新的突破,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高校内部营造“人人爱运动”的良好氛围,培育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人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身体基础。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入手,确定综合化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指标和形式,构建多元化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技能训练、出勤信息、课后运动和生活娱乐做出全面评价,以评价结果指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辅助教师优化体育课程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雷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5):121-122.

[2]徐焰,汤韶敏,廖钰珊,曾播思,余锦.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成绩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1):89-93.

[3]林少娜,陈春燕,李旭武.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辽宁体育科技,2006(0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