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丁志伟

沧州市东光县找王镇大郝小学  061600

摘要:创造力以某种心理、行为能力的静态形式存在,它从主体角度提供并保证个体产生创造产品的可能性。”所以培养人的创造力,是教育也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自然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可以说,美术教育是充满创造力的教育,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基于此,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落实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使学生释放天性、展现自己真实的性情成为了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引言

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核心学科。它以艺术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继而让学生在美的事物的熏陶下逐渐具备独特的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是学生发展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具备较强的创造潜能,但其思维尚未成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知相对懵懂,尚未形成对美的既定认知。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探索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意义

人类通过想象力把它们创造出来,从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世界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高的经济价值。所以这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力量。那么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极为特殊的,他们的可塑性极强,又有着对外界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面对事物时往往都会存在天马行空的想法,赋予事物的多变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习压力的变大,学生的想象力被遏制了,学生的思维也被教师及家长固定在了既定的模式中,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美术是一类具有可视性、鉴赏性的艺术形式,它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用夸张的手法、艳丽的色彩、多样的造型来展现作品的精髓,流露对生活的情感,而创造力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只有学会运用发散思维才能迸发出新的观念,实现新作品的创作。

2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首先,由于一些学校和老师对教授美术不够重视,使得美术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学生不想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一些学生将美术课堂当做自我心灵放松的课程。二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美术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往往只解释“字面意思”,不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第三,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都非常简单,目前多媒体课程已整合到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多样化的教室。第四,美术课与现实生活无关联。有些教师只关注课堂理论知识,忽视现实生活和课堂知识的结合。第五,部分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没有将提升学生美术鉴赏水平作为教学目标。

3小学美术教育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3.1积累丰富经验,夯实创造基础

毋庸置疑,小学美术课堂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绝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教师应结合学生在美术基础、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从长远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成长做好铺垫。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形成一定的艺术创造能力,必然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与相对广博的实践经验之上,这是艺术创造的“源头活水”。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基础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夯实学生的美术创作基础,让创造力更好更早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成。

3.2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用口述的方式讲解美术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抽象,导致学生对美术知识理解和认知的程度不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效果。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生动、直观的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三百六十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仅仅为学生讲解“三百六十行”中的美术元素,学生可能很难理解,难以提升学习兴趣。因此,美术教师在教授本节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视频、动画、美术作品等,让学生近距离感知“三百六十行”与美术的联系。形象、直观和有趣的多媒体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对“三百六十行”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感受到“劳动中创造美”的内涵。除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链接对比功能,将有关“三百六十行”的美术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对表现“三百六十行”的美术作品有更为直观的认知,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劳动中创造美的技巧。总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美术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创造力获得最大限度地发挥。

3.3鼓励自由选材,激活美术灵感

有了自由,才有行动,有了行动,才能够创造。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的灵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释放,展现创造力,那么就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获得“自由”。学生之间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他们的创作风格、喜好都截然不同,因此他们的选材也是自由而主观的。教师可以尝试摆脱原有束缚,鼓励学生就个人意识展开艺术设计、创造,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美丽孔雀”这一课为例,教师以对话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有没有见过孔雀呀?”话音刚落,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述说着去动物园游玩的经历和对孔雀的印象。可以发现的是,学生都非常积极,但是一说到孔雀的种类和习性,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不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设备的优势,为学生播放了孔雀相关的视频,为学生介绍较为常见的孔雀类别和习性。结束上述环节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此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孔雀的尾巴展开时像一个大大的屏障,我们可以将扇子当成它的尾巴吗?”还有的学生说道:“回家路上看到很多狗尾巴草,也许我们可以将这些狗尾巴草粘起来,做成孔雀尾巴的形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阐述自己的见解。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即采用各种材料,表现孔雀的特点。果不其然,第二节课时,学生交上了一幅幅出色、新奇的作品。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首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学生直观展示了孔雀图片,并且进行了介绍,具有抛砖引玉之效,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引申出不少想法。在此前提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创造,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依赖于思想和感官的充分解放。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与以往的美术课堂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并且致力于培养学生以创造力为主的美术综合素养,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乃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为实现以上教学目的,教师应多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以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造热情,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调动创造力,变平凡为艺术,让美术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吕芝颖.试论小学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2(1):170-171.

[2]高雅静.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22(1):180-181.

[3]曹然.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21(23):186-187.

[4]聂立波.注重色彩教学,培养小学生美术创造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1(2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