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李杨

建华区新江小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小学生早期只是受到学前班的基础教育,知道怎样与人交流和相处,但没有受到过传统的语文教育。所以,在小学进行语文教育时,老师应从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情况等方面入手,把握好学习的最佳时期,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增强其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表现,是素质教育中科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炼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反映学科本质及教育价值,内涵条理清晰,对个体和社会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对于语文这门人文性丰富的文科学科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多种多样,想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教师就需要了解核心素养的含义,并致力于改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思维难以转变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由分数提升向能力提升转变的过程。很多教师认为,分数提升就说明学生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强化,殊不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分数提升对应的是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在特定的问题场景下学生凭借学习积累和解题经验,能够驾轻就熟地解决某一类型的问题,然而一旦知识运用的场景发生变化,学生就无法“套路式”地完成知识迁移。同时,在分数为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核心过于明确,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情感价值,导致学生很难在学习中感悟到语文的魅力,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培养。想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扭转教学思维,转变教学重心,这样才能够完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任。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导致教学难以开展。仔细分析,学生兴趣缺乏主要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单一教学模式带来的枯燥感,其次则是教学主体错误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单一教学模式是指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教学三步走”,即“讲解—练习—测验”,每一个环节都按部就班且缺乏创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形成思维疲劳,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会逐步丧失探索知识的新鲜感和求知欲,逐渐变得倦怠,不愿意在学习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培养,能力架构难以成型。而教学主体错误是指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学生长期依附于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知识内化,少有个人思考介入其中。被动的认知状态造成了学生惰性思维的形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举步维艰,同时很难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二、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优化师资配置,完善教学模式

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重心的教学改革,除了教学上的转变,施教的教师也应当积极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当前,我国很多教师依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因此,优化师资配置、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定期检查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同时转变对教师的考核重心,通过抽调课程以及考核学生来起到外部监督作用。同时,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公开课比武、集体培训、教学心得分享也要定期举行,督促教师尽快转型,适应当前的教学。

(二)自主学习,构建学生核心素养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的重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模式,极少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强化自主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教会其学习方法。除了常规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教师还应教会学生阅读技巧、信息筛选方式、读写结合、写作技巧等,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提升,以模板化的学习思路带动学生自主理解能力提升,将抽象性的学习技巧通过具象化的教学内容逐一展示。以《海的女儿》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可通过泛读让学生提取关键人物、文章情节、故事脉络等信息,随后运用精读法总结各段落大意进行融合汇总,最后讲解文章内涵。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标注文章重点部分、华彩段落、有疑部分,进行针对性分析和解答,而后通过练习和仿写对文章进行回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自身只以辅助教学的身份参与,知识内化部分要交由学生自主完成,不可喧宾夺主,要让学生在系统化的知识内化过程中逐步理清思路,加深记忆,形成独有的知识理解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情景教学,塑造学生审美能力素养

情景教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以情景还原的方式带动学生情感。在第一人称视角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陶冶情感,培养德育观念。以《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为例,学生只看到了文中描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但是体会不到作者传达的愤怒、憎恨,就不能够认识到文中所传达的牢记历史耻辱的主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八国联军侵华”的画面,其中摧毁圆明园、颐和园、长城的历史画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同理心。学生以历史见证者的角色再次面对这一切,能够激发爱国情怀,对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能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同类的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用于情感传达的文章中,通过外部手段建立场景,同化学生价值观,使学生建立正确“三观”,教会学生分辨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素养。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还处于对世界探索的阶段,对外界充满好奇心,传统的板书教学很容易让其散失对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动画去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图片、视屏、课件、音频等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让他们更直观的认识将本中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升国旗》时,可以放映出国旗的图片或每天早晨天安门准时升旗的视屏,让学生了解国旗以及升国旗的过程,令其学会尊重国旗、爱护国旗。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思维难以跟随老师、授课过程枯燥无味等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五)建立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助力学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小学教育中,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其有着巨大的影响。完善评价机制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质量的高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负责。只有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才能让其了解自身问题,找出能力弱项,进行针对性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改变评价的标准,抛弃分数为主的评价机制,以学生临堂表现、问题回答情况、作业完成度、创造力、想象力等多个部分为评价的标准,建立综合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要适当淡化学生的弱点,放大学生的长处,以鼓励为主,同样不忘记指出其能力弱项。这种综合化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填补其学科核心素养的不足,让学生梯次化地达成阶段性目标,获得飞跃性的进步。教师可采取分层评价、针对性评价等手段,助力学生成长。

结束语

核心素养教育是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在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教育导向中,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慈婵.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创新[J].农家参谋,2018(24).

[2]于晓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8(61).

[3]杜明.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