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对策分析

何洪泽

通江县广纳中心卫生院  636718

[摘要]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患者50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1)5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8例,其中痰液、尿液、血液、其他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别是27.20%、11.83%、9.68%、30.00%。2)合格标本与不合格标本在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检、标本存储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标本采集量、标本污染、标本存储方式、标本处理方式、检验人员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污染、存储方式错误、处理方式不规范、人员技术不达标,是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复杂多样,必须从整个检验流程入手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的常用方法,首先采集微生物合格标本,然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接种,最后对阳性菌进行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将报告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伴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检验的应用更加广泛,与此同时相关影响因素增多,造成标本不合格问题[1]。明确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标本采集质量,为后续处理与检验工作打下基础。本研究选取在本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患者500例为对象,分析了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为检验工作及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患者500例为对象。其中,男性268例、女性232例;年龄范围18~83岁,平均为(46.59±12.33)岁;病程3~15 d,平均为(7.48±2.90)d。职业类型:职工244例、农民125例、学生96例、退休人员3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2例、高中283例、大专及以上115例。

1.2 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临床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2],患者年龄≥18岁,提供的病历资料真实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活动。(2)排除标准:急危重症者,无法正常沟通者,传染性疾病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者,近期使用抗菌药物等。

1.3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痰液标本采集125例、尿液标本采集169例、血液标本采集186例、其他标本采集20例。统计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标本采集时间(正确/错误)、标本采集量(充足/不足)、标本污染(是/否)、标本送检(及时/超时)、标本存储方式(正确/错误)、标本存储时间(适宜/超时)、标本处理方式(规范/不规范)、检验人员技术(达标/不达标);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不合格原因,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包括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医患沟通、规范检验操作、实施室内质控等。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Excel,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4.0软件。其中,计数类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

5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8例,其中痰液、尿液、血液、其他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别是27.20%、11.83%、9.68%、30.00%。见表1。

表1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 (n,%)

标本类型

标本采集例数

不合格例数

不合格率

痰液标本

125

34

27.20

尿液标本

169

20

11.83

血液标本

186

18

9.68

其他

20

6

30.00

合计

500

78

15.60

2.2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单因素分析

从统计数据看,合格标本与不合格标本在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检、标本存储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标本采集量、标本污染、标本存储方式、标本处理方式、检验人员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2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单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合格(n=422)

不合格(n=78)

χ2

P

标本采集时间

正确

301(71.33)

55(70.51)

0.021

0.884

错误

121(28.67)

23(29.49)

标本采集量

充足

380(90.05)

41(52.56)

69.525

<0.01

不足

42(9.95)

37(47.44)

标本污染

5(1.18)

70(89.74)

404.939

<0.01

417(98.82)

8(10.26)

标本送检

及时

256(60.66)

40(51.28)

2.398

0.121

超时

166(39.34)

38(48.72)

标本存储方式

正确

375(88.86)

22(28.21)

148.087

<0.01

错误

47(11.14)

56(71.79)

标本存储时间

适宜

350(82.94)

62(79.49)

0.540

0.462

超时

72(17.06)

16(20.51)

标本处理方式

规范

402(95.26)

8(10.26)

322.279

<0.01

不规范

20(4.74)

70(89.74)

检验人员技术

达标

395(93.60)

30(38.46)

156.987

<0.01

不达标

27(6.40)

48(61.54)

2.3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污染、存储方式错误、处理方式不规范、人员技术不达标,是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β

OR

Wald-χ2

P

95%CI

标本采集量不足

1.475

4.369

7.106

0.023

1.114~15.364

标本污染

0.785

4.206

6.135

0.035

0.986~17.013

存储方式错误

0.853

4.698

5.299

0.014

1.106~14.639

处理方式不规范

1.269

4.525

9.134

0.002

1.365~18.346

人员技术不达标

1.336

3.758

6.152

0.013

1.036~13.228

3讨论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包括样本采集、送检、处理、致病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出具报告等环节。以血液检验为例,健康人体的血液是无菌的,菌血症和脓毒症患者因细菌侵入人体,发生炎症反应,能在血液中检测出病原菌,常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3]。微生物标本采集是整个检验工作的第一步,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土燕云[4]选取无菌液体标本、血液标本、痰液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证实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等,是造成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选取500例患者,不合格标本78例,多因素分析表明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污染、存储方式错误、处理方式不规范、人员技术不达标,是造成标本不合格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可见,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复杂多样,与人员、设备、方法均有关系,提示医院检验科室制定全面性、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贯穿在微生物检验全流程,才能实现预期控制目标。

本研究中,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1)开展培训活动。为解决检验人员技术不达标的问题,检验科室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从理论知识、上机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入手;培训后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者才能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未通过者进行第二轮培训学习。(2)加强医患沟通。为避免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污染等情况发生,要求工作人员树立高度责任心,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例如:在采样前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微生物检验的作用,介绍采样流程和操作方法,了解患者的病史资料,以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排除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标本不合格情况[5]。(3)规范检验操作。为解决标本存储方式错误、处理方式不规范等问题,要规范检验操作过程,明确不同微生物样本的采样方法,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正确存储标本并尽快送检。例如:尿液样本在1 h内送检;血液样本用于细菌培养时,采血后尽快放入35℃培养箱中;用于抗原、抗体检测时,全血在4℃环境下可保存24 h[6]。(4)实施室内质控。对标本上机检测时,首先严格查对患者资料和检验项目,确保两者信息保持一致;然后对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查,确保检测精准度;最后严格按照规程和说明书操作,得到的数据及时进行复核,才能得出可靠的检验报告。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复杂多样,必须从整个检验流程入手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曾清,李小连.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对策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21,43(12):83-84.

[2] 陆永绥.临床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J].浙江检验医学,2006(2):44-48.

[3] 赵静.不同时段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探讨[J].当代医学,2021,27(4):128-130.

[4] 土燕云.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0):174,176.

[5] 张建,赵艳鸽,刘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28-30.

[6] 王真华,李萍.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3):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