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幼儿探究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幼儿探究能力的策略

周蔓

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星河分园    213100

摘要: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教育行业对于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越来越重视。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幼儿小组项目来培养幼儿对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是幼儿园教师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幼儿小组项目教学中,思维导图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更能够培养幼儿逻辑思维体系、探究能力,完善幼儿的表达能力。对此,本文分析研究如下。

关键词:幼儿教育;思维导图;探究能力;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逐步从商业决策领域向教育学习领域拓展,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阶段,在学前教育阶段的使用至今还较少。在当前的幼儿园探究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探究整体脉络混乱、探究走向偏离主题、探究深度不够、活动后幼儿认知较零散等。因此,我们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幼儿探究能力,助力幼儿围绕活动深入探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获得关键信息,并提升幼儿探究活动的效果,因此基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

1.基于幼儿方面: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能让思维“视觉化”,可帮助幼儿快速理清思路,分析问题,建立条理清晰的知识储备库。

2.基于教师方面: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这一系列的思维,从而理清主题开展的思路,有目的地、系统地利用周围环境和材料,借助社会资源,引导和支持幼儿积极探索。

3.基于家长方面:希望运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融会贯通地结合起来,综合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孩子对自己的管理,对事情的管理,孩子的统筹规划能力,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突破限制的创新能力。

一、分析思维导图在幼儿小组项目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的脑力开发专家所创造,相关专家通过对人脑思维方式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填补了人们对于人脑记忆的空白。在思维导图概念中,相关专家强调人脑能够通过对思维方式的合理选择来提高脑部的提高思维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思维导图也能够利用彩色线条来发散幼儿的思维和视野,反映出相连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具有多个分支的思维网络,让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和清晰[1]。在幼儿小组项目教学中,思维导图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思维导图能够令幼儿的思维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结合了脑科学的理论。在思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幼儿能够建立起对事物系统而有逻辑的认知,不断拓展自身的想象力和视野,并且将新的知识内容以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最终实现幼儿小组项目教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充分突出幼儿在小组项目活动上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根据小组内成员共同探索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事物内容制作以图画为主的思维导图,这正符合幼儿在此阶段的认知发展规律。幼儿在制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会养成条理清晰、以图画进行事物理解的良好习惯,将知识可视化呈现出来,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所以这一过程也具有十分明显的自主生成性特点。此外,思维导图的教学也可以反映出幼儿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够把点和线连成整体,凸显出幼儿知识的层次化分配,有助于延长幼儿的记忆时长。

最后,思维导图的应用也可以激发出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幼儿小组项目教学中,幼儿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接触从没认识过的新鲜事物,这本身对幼儿的认知能力而言是较大的挑战,如果小组项目的难度过高、没有条理性,幼儿很快会产生抵触情绪和疲惫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转化为以图片为主的思维导图模式,把知识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和精神,让幼儿把零散的知识统筹归纳到一个范围内,进而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二、分析思维导图在幼儿小组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引入思维导图基本元素

从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大多都是直接告知幼儿某一种事物的特性或相关知识点,忽视了引导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进而深入了解事物的过程[2]。甚至部分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内容没有详细的规划,在教学中面对幼儿的问题也无法准确回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击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幼儿的学习过程变得十分沉闷。

对此,教师需要在活动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基本元素,在为幼儿提供了解事物、认知事物的基本思路后,积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自行探索,自己制作思维导图。例如在教导幼儿认识基本的蔬菜、水果时,教师可以购买蔬菜、水果的卡片以及实物,将这些教学道具分发给不同的小组,鼓励幼儿在观察、讨论蔬菜、水果后分析组内的蔬菜或水果有哪些共性,并且制作思维导图画出幼儿认为的共性。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蔬菜水果的颜色、形状等共性,并且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发散思维。

引导幼儿通过思维导图展开思考

在引入思维导图的基本元素之后,幼儿也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基本掌握事物的特点,并且进行下一步的幼儿教学。一般而言,在正式探索之前,教师往往会先为本次教学构建大致的框架,再按照特定的逻辑顺序去填补框架,积极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式。但是,如果想要幼儿真正掌握事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就必须令幼儿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并且鼓励幼儿积极与小组内的朋友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在讲台前进行展示。例如,在探究不同季节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内、公园内进行探索活动,并且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探索任务,如按照公园内的植物、天气情况进行划分,幼儿小组分别以植物颜色的变化、花朵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等不同的季节变化来进行自然探索活动。此外,在探索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画画的方式收集自己看到的季节特点,并且在活动中积极与小组内的同学、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最后按照自己的想法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以自己探索的内容为主线,按照“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进行思维导图的线索绘制,并且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成果。

这样一方面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令幼儿集中精力于自然探索之中,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完整叙述自己的经历、探索活动的能力。

理解思维导图在活动中的实践研究与运用

思维导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何让幼儿能够清晰地了解不同的思维导图,通过家园共育的形式。利用家长的资源,在家里与孩子一起查询不同的思维导图,了解不同思维导图的形式,例如:鱼骨图、树状图、气泡图、圆圈图等等。家长和孩子选取一个点来探索,例如:思维导图的形式、思维导图记录的方式、思维导图的作用以及思维导图的画法等等。幼儿将探索的内容带来幼儿园,与同伴一起分享探索的结果,从多维度的方式了解思维导图的构造,更加清晰地知道思维导图的运用,并在小组活动、反思讨论会以及一日生活中运用。鉴于前期的经验,老师对于思维导图的概念已清晰,幼儿对于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也有过调查,教师围绕一日活动中的时间,让幼儿活动中的事情进行梳理。

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幼儿创造意识

除了基本的图片型思维导图制作之外,教师也应当引导幼儿拓展思维导图的内容和形式,适当加入符号、简单的拼音等内容。如果次次都用图片作为引导,久而久之也必然会让幼儿丧失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他们也将不再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反而是一种枯燥无趣的重复性练习[3]。所以,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自己画的内容或者是符号、拼音来创新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吸引幼儿的目光和好感,让幼儿迸发出更多的学习热情。

“在哪里做研究、用什么材料研究、做哪些研究”都由幼儿后期在行动中去填空,留白式的课程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经验。主题前的谈话,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捕捉、提取幼儿感兴趣的探究点;生成若干组进行分组研究,教师观察、跟进与支持,各小组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反思讨论会,梳理问题,寻找下一步发展的可能,并开展循环研究,最后各小组幼儿在集体中交流研究成果,向集体辐射探索经验。以小组活动《木刺》为例,生活中不经意的点触动了孩子们的想法,在探索的过程中,修理“木刺”成为了导索线,幼儿利用思维导图来记录“头脑风暴”过程,探究过程中不断验证之前的猜想,增强总体探究的趣味性。从而梳理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幼儿的“隐性思考过程”可视化,便于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及时指导幼儿,给予必要帮助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变得高质量和高效率。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 幼儿思考的过程也是提升思维组织能力的过程。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如果不对他们自发提出的问题加以提醒或者记录,他们就很容易忘记。要想隐性提醒幼儿记住待解决的问题,寻找问题答案,可以利用树状思维导图,帮助幼儿分类整理一系列问题,并对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做标注,对幼儿起到提示作用。树状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隐性地给幼儿做示范,让幼儿学会将问题、知识分类整理,幼儿的探究思路也会变得清晰明白,从而拓展幼儿探究的广度与深度。案例:幼儿在一次户外散步中发现了菜地旁边有一群蚂蚁在爬来爬去,由此展开了关于蚂蚁的议论:“蚂蚁在干什么?蚂蚁吃什么?蚂蚁会不会咬人?……”幼儿围绕“蚂蚁”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经过头脑风暴,幼儿提出了许多关于蚂蚁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探究中有些问题幼儿已经找到了答案,有些还未解决的问题等着幼儿去解决。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树状图,按照蚂蚁的体型结构、生活习性、蚂蚁和人的关系呈现幼儿提出的问题,并将问题树状图张贴于班级墙面,让幼儿对已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也可以让教师在问题旁边记录他们探究的结果。幼儿看着未解决的问题,会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思维导图就起到了提醒作用。教师利用树状图对问题进行归类,在无形当中给幼儿树立了分类整理与归纳的榜样,能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养成归纳整理的好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小组项目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幼儿锻炼其逻辑思维体系以及探究能力,激发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热情,进而增强自身对事物的认识,完善自己的表达能力、探索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袁小宁. 科学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0):78.

[2] 季宁. 关于构建幼儿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探究[J]. 数码世界, 2020, No.173(03):164-165.

[3] 张玲华.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幼儿教学有效性[J]. 环球慈善, 2020, 000(003):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