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教学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基于体验式教学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探究

肖连明

福建省明溪县瀚仙中心小学 365200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中蕴含了形形色色的计量单位,强调“量感”的重要性。教师专注于“量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致力于强化自身“量感”,让“量感”成为启迪学生数学思维的“金钥匙”。教师要善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机会,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强化“量感”,形成数学素养。

关键词:体验教学;小学数学;量感

引言

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离不开“量感”的支撑。在“量感”培养过程中,善于利用体验因素,将“体验”作为激发“量感”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计量概念,“量感”培养效果更好。不难看出,总结“量感”培养策略很有意义。

一、“量感”培养意义

“量感”关系到小学数学中的各种计量单位,学生若能拥有“量感”,意味着数学计量概念不再是一堆抽象的文字,而是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对计量单位理解更加透彻。教师以培养“量感”为契机,推动计量单位知识与实际情境、生活环境的融合,实现“以应用促知识”的效果,提升计量单位运用能力[1]

二、“量感”培养路径

(一)重视联系生活

教师要有“生本”意识,发掘数学知识的“生活潜力”,让生活经验成为激发学生量感的“金钥匙”。与此同时,推动体验类活动与生活经验的结合,拓展课堂思维空间并获得较好的效果。以学习“厘米”、“米”等计量单位为例,教师让学生说出个人生活中见到的“1厘米”,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例如:“拇指的长度”、“橡皮”等等。随后教师让学生验证它们的长度是不是1厘米,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教师进一步拓展课堂氛围,例如:将课堂“移驾”到操场,让学生借助操场中的因素认识“1米”。教师带领学生测量教室面积时,首先通过步数粗略测量。教师给出成年人“一步”的长度,然后让学生统计教师走过的步数,分别获取教室的长度、宽度,就能得到教室面积。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想采用相同的方式测量教室面积。由于学生“一步”的长度与成年人不同,学生直接套用教师的结果,获得错误的计算结果。教师借机展示未成年人“一步”的长度,通过不同人员之间的“一步”差距,形成学生的量感。学生在活灵活现的环境中,观察意识更强,对“厘米”、“米”的理解更到位[2]

(二)引入对比练习

“对比”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但是教材中并不会直接体现“对比”,而是融合在不同的知识点中,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对比”的重要性。“对比”与长度、体积等概念密切相关,但是,此类知识在教材体系中的占比较低。由于学生的接触的概念难度不断提升,学生不易理解概念,容易混淆类似的概念。教师善用“对比”方式,围绕课程概念设计练习活动,间接强化学生的“量感”。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给出“纸盒的长度是5()”、“纸盒的面积是的5()”等问题,让学生在()中填写“量”,考察学生对“量”的认识和理解。学生思考过程可能受各种因素干扰,提供的答案未必准确。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出“什么是纸盒的长、什么是纸盒的面积”,初步分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逐步环境学生对“量”的认识,并在括号中给出正确的解答。这种方式善用“对比”因素,让学生正确认识“量”。

(三)借助“量感”形成估测意识

体验式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状态密切相关,小学生处于自制力较差、玩心较重的阶段,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状态,借助互动性的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估测”机会,并在“估测”过程中强化合作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要扮演“监督者”角色,综合评价学生在估测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在知识、情感两个方面都能有所收获。以面积单位的学习为例,首先让学生估测桌子的面积,初步认识“平方分米”,随后通过将视角转移到教室中的全部事物,让学生尝试“估测”更多的物体面积,通过“估测”强化对各类概念的认识。“估测”结果未必准确,但是在培养量感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还能推动量感知识体系的构建,量感培养效果更好[3]

(四)注重“量感”的应用

数学知识的“灵魂”在于运用,由于数学问题时刻融合在生活中,借助“量感”培养应用意识非常重要。以“面积”知识为例,其中涉及到“公顷”和“平方千米”两个概念。“公顷”和“平方千米”对于学生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课上,教师用课件展示足球比赛场景,以学生所熟悉的的体育场做引入,告诉学生体育场中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这样以足球场面积的大小做参照,让学生对“公顷”就有了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可以让学生估一估学校校园面积大约是几公顷,身边的公园的面积是几公顷,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对“公顷”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最后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深化“量感”的应用。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    );一个果园的面积大约是200(    )。因此,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中推动学生认知区间与陌生概念的有机融合,形成“公顷”的量感。在“足球场”因素的引导下,意识到“1公顷”的意义,学生求知欲更强,通过“量感”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量感”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拟定更多的体验教学方案,充分发掘体验式因素的关键作用,多角度强化学生“量感”,帮助学生从容应对各类知识概念,数学学习更有心得。

参考文献:

[1]洪龙居. 关于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分析[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7):128-130.

[2]童恬静.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10):104-106.

[3]李星云. 论小学生量感的认识及培养策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05):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