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研究

张侠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初级中学  浙江金华  322200

摘要:田径运动训练强度的控制对于学生的训练过程、训练结果有着直接影响。 加强对田径运动训练强度的控制对强化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体育教师应做好课前教学准备与课中教学管理两方面工作, 不断根据学生的运动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平衡田径运动的训练量与强度, 不断根据学生的训练需求加强对速度型训练、 耐速型训练、 核心训练强度的控制, 从而切实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质量,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控制;研究

1田径运动的概念

田径类运动是走、 跑、 跳、 投掷等运动项目, 以及由以上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项目的总称, 其特点是以个人为主独立完成速度、 高度或远度等的较量。田径类运动项目可分为跑 (如短跑、 中长跑、 跨栏跑、 接力跑等)、 跳 (如跳高、 跳远等)、 投掷 (如推铅球、 掷实心球、 掷垒球等) 三类。 首先, 田径运动训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其训练项目分为速度类、快速力量类、 耐力类、 综合发展类项目等。 其次, 田径运动训练具有训练难度低的特点。 田径运动训练的稳定性较强, 田径运动的动作形式、 成分与结构具有不变的特征, 制约田径运动训练正常进行的外界条件也较为有限。 最后, 田径运动训练具有周期性突出的特点。 田径竞赛多在夏季举办, 因此, 秋冬季节多为田径竞赛的准备期。

2田径运动训练强度控制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专业理论、 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 制定针对性的田径运动训练强度控制计划, 确保训练强度处于学生的承受范围内。 教师在控制训练强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合理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指教师应根据训练对象当前的运动水平、 项目训练的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负荷, 达到逐渐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的训练目的。这一原则强调找准训练时期、 控制训练周期、 协调不同训练阶段的重要性。第二, 周期性原则。 要使学生充分掌握田径运动的技巧, 教师需重复、 多次地对学生开展专业训练, 使学生在多次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 熟练、 巩固运动方法, 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素质。第三, 均衡性原则。 一般训练指的是一般性身体训练, 训练内容较为基础。 专项训练指的是用于提升学生身体机能、 专项运动素质的训练。 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教学需求可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任务, 使二者的训练比重达到均衡状态, 以避免训练强度过高造成学生机体损伤的问题。

3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的影响因素

3.1社会因素

我国田径运动属于薄弱的运动项目,所以人们对田径项目的关注度少,初中生对田径的关注度更小,因此,他们对田径训练和训练强度兴趣不高。

3.2家庭因素

目前初中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文化课上,大家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成绩较为重视,家长不太看重孩子的体育能力,甚至是认为体育课没有用,可有可无,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很少参与到田径训练当中来。

3.3教师因素

由于学校、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体育老师地位不高,很多老师专业能力不足,从而使得体育老师自身对于田径训练的了解程度也甚少,在这种情况下,田径的训练强度以及田径训练的顺利进行均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3.4学生因素

很多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不强,导致田径训练强度的耐受性差,加上很多学生对于田径知识的了解甚少,学生处于被动训练的状态,无法保证合理的训练量。

4控制田径训练强度的价值

4.1充分挖掘学生田径潜能

初中体育教学中,合理把控田径训练的强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田径潜力,还能够培养优秀的运动员,此外,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训练强度也无法达到基本需求,无法挖掘学生的田径潜力,很多优秀运动员可能就此埋没,因此,做好田径运动强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4.2避免学生出现疲劳损伤

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合理的运动强度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还可以避免疲惫以及运动损伤等不良情况出现,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运动强度指导,使得很多学生出现过度训练或者训练量不够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并且还增加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因此,控制好运动强度,可以保证学生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训练,并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避免运动损伤,为后续田径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5控制田径训练强度的具体措施

5.1做好前期测试,掌握学生实际能力

在进行田径训练强度控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完善训练制度,以提升田径训练的规划性,避免训练强度未达标准或者是超过标准的情况。对于完善训练制度这一点上,老师和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效地协调体育课和文化课,适当增加田径训练的内容,使学生放轻松,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应该先向学生讲解关于田径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并结合合理的训练方案做好训练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此外,学校还应该重视田径专业老师的培养,提升老师专业能力,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制定合理的训练强度,并结合实际的训练情况,进行训练度的调整。

5.2制定训练计划,严格控制训练标准

在完成前期测试后,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这就要求老师需要在保证训练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运动指导,以确保训练强度的有效性。针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性,保证训练强度的个体化性,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则需要调整训练强度,这样学生也会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地提升自信心。

5.3定期开展考核,积极调整训练强度

定期考核是学生明确自己训练成果的手段,同时也是调整训练强度的可靠依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体育潜能等差异性,对学生运动强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老师需要定期开展田径专项考核,掌握学生的田径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5.4调整训练结构

在田径训练强度控制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训练结构进行调整,以便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老师在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评价标准来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并在日常训练中严格执行该要求,以便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保证训练的稳定性,使学生的肌肉产生记忆力,进一步提升训练的效果。

5.5协调训练平衡

在建立健全的田径训练规章制度后,老师要关注学生的训练情况以及训练状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同时还应该重视某一体育项目的强化训练,体现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间的平衡状态,高质量的达到预期训练目标。

6结语

初中生年龄阶段,身心均呈现出快速发育发展的趋势,田径训练不仅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田径的训练价值,一定要把控好训练的强度,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沙红亮.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分析[J]. 田径,2020,(12):51-52.

[2]张浩.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研究[J]. 田径,2020,(11):55-56.

[3]廖海胜. 初中体育教学中控制田径训练强度的策略[J]. 教师博览,2020,10(21):81-82.

[4]刘旭. 浅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控制田径训练强度的措施[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6):114.

[5]陈硕.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J]. 读写算,2020,(14):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