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教学的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教学的路径探究

欧阳光明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摘要:为落实核心素养及高校体育建设中所体现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思政教育的提出为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创设了新思路与新方案。本文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对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进行研究,为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与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帮助高校篮球课程思政确定明晰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政;高校篮球教学;课程改革;路径探究

引言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课程思政理念的出现,引起了体育界学者的热议。早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强调“德智皆寄于体”。篮球场上队员默契的团队配合,卓越的战术执行力以及不到比赛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精神都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挖掘篮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改革将其中的思政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把体育课堂打造为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

一、融合课程思政的高校篮球人才核心素养培育现状

(一)课堂育人价值性弱化

融合课程思政的核心素养人才培育拥有塑造学生价值观的本质特征,现阶段高校体育篮球课堂是教师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巧妙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但在我国高校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篮球技战术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忽视篮球运动技能教学中对真善美的融会贯通,导致价值追求与知识探索的精神纽带出现断裂,学生在缺乏中华优秀体育文化思政内涵的教育下,核心素养也愈加难以提升。篮球课堂作为高校学生健全人格与身心健康发展培育的主战场,正逐渐遭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教师过于放大对教材知识与动作技能的教学,运动锻炼中内涵的人文精神与德育价值被轻易遮蔽。因此,在思政等抽象概念与篮球课程内容逐渐脱轨的过程下,学生难以产生心理共鸣,进而无法实现核心素养与知识的融通和提升。

(二)课堂开展协作性单一

在高校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依然存在一定的非平衡性。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不断改革深化,但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在实践教学中仍趋于表面,篮球课程育人效果也不尽理想。一方面,在思政教育与核心素养共同发力的形势下,教师对核心素养下“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目标态度淡漠,且自身政治觉悟与思政素养不高,导致其难以形成篮球课程思政育人自觉,无法站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制高点,大大降低育人和育德的协作统一。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与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师生间的对话逐渐减少,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一度成为高校篮球人才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阻碍因素,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其中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教学的路径

(一)养成顽强拼搏精神,增强争先意识

体育之大效足以强意志,可养成“夫力拔山,气盖世”“不斩楼兰誓不还”的拼搏精神。篮球场上总是上演着绝地逆转以及带伤上阵赢得比赛的故事,这些情况的发生不是侥幸,而是这些运动员有着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2004年12月10日,火箭队迎战马刺队,在比赛结束前1min2s火箭队落后10分,当时场上观众已经陆续退场,认为已经没有希望,然而在最后时刻火箭球员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在队友的帮助下,仅用35s的时间狂砍13分,带领球队取得胜利。篮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项具有明显的竞争意味的项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观看经典的篮球比赛,使学生感受到运动员顽强的拼搏精神,让学生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增强争先意识。

(二)培养团队精神,展现个人价值

在集体运动项目中,运动员首要的原则就是要服从,服从集体的利益,运动员的每一个小的行为都代表着集体和单位等,集体和单位的利益是第一位的。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强调每个人的相互依存的观点,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相反,个人利益只有在集体主义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和组织价值相结合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价值。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NBA的个人奖项中,最能证明自己的奖项并不是得分王,而是最有价值球员的称号。让球队战绩变好,将队友变强的同时,还能把个人价值发挥到极致的球员才能获得此奖项。团队精神必须要在团队成员能够发挥各自优势,表现自己个性的前提下才能形成,每个人的特长得到发挥才能充满激情,这是团队获取胜利的集体动力。在篮球场上一起发挥个性,团结拼搏,一起取得胜利,一起承担失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

(三)加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强调分数的竞技观念的灌输,更多地倡导学生对体育运动精神的感悟。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篮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应变性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需求。高校学生学习压力大,限制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篮球运动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篮球场上不同性格的学生都会进行交流,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另外,篮球是一项创造性的运动,每个人在场上的风格都不一样,篮球场上复杂多变的情况,需要学生自行判断,通过观察与分析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篮球场上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每个队伍、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篮球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对能力有着巨大优势。通过枯燥的练习过程,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激情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情绪控制力、坚强的意志力等。比赛胜利时,学会胜而不骄,失败时学会败而不馁。每次比赛与练习后的个人总结能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从“传统课堂”转向“深度课堂”

从“传统课堂”到“深度课堂”是践行体育教学“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的目标决策,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深度课堂旨在真实的学练情境下联系学生的学,反馈真实的教,于是高校传统篮球思政育人的形式化、片面化无法落实学生生命的价值塑造。因此,在篮球理论知识中应增强其生活性,将实践性与思想性渗入课堂始终,进而使学生达成体验感和获得感的多重感知。一方面,通过高强度篮球比赛实景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观;另一方面,利用篮球教学任务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在实践中体会社交价值与角色超越,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入与统一。

结束语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中,体育课程应身先士卒,高校篮球课中思政元素丰富,但要将思政元素融入篮球教学中,还需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等,使学生学到体育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境界。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3]江茹莉.高校篮球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5):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