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谈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武晓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兰州市,730000

摘要:现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时,可采取多种水土保持举措,如分区管理、科学预防、有效治理等,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如净化空气、改良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本文就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现实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作用;工作举措

引言:

生态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为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可从水土保持视角入手,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开展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现实作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问题。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净化空气

基于现代水土保持项目的不断建设,则可以使得林草植被发挥出净化空气的特殊作用。因为,在林草植被生长过程中能够吸尘降噪,不断改善周边区域的大气生态环境。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化石燃料消耗不断加剧,使得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为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对空气的有效净化,则需要大力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增加林草植被的覆盖率,使得林草植被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净化,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相应的氧气。

在城市周边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减缓城市周边地带的风速,避免造成城市沙尘暴,加剧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通过建设成体系的林草植被防护网,能够实现对大气环境的有效净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改良土壤

现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时,能够实现对坡面的有效治理,进而使得土壤的含水量不断提升,并对土壤的肥力与性质进行改良,为后续林草植被的生长提供支持。如砂质含量多、高黏性的土壤得到有效治理后,可使得土壤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推动了绿化植被建设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预期目标[1]

(三)涵养水源

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涵养水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因为,在当下的生态系统中,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可以实现对降水的有效拦截,并提升土壤的下渗力,进而实现对自然水系的增补。例如,在出现大规模降水的情况下,若缺乏完备的水土保持工程,则可能引发洪水灾害。基于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能够实现对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完成流速、流量的有效缓解,主动降低洪水灾害的发生率。

在干旱时节,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林草植被,则可以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有效蓄积,对当地的自然水源进行很好的涵养,完成河流水位的生态调控。基于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运行,能够将林草植被吸收的部分水分子蒸发到大气环境中,助力水分的生态循环,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终极目标。

笔者认为,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下,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的侵蚀,并不断增强土壤的固结力,当出现降雨时,林草植被的林冠能够对雨水的冲击产生一定的削弱,避免雨水直接冲击土壤,进而导致大量水土流失。同时,林草植被所在区域的土壤腐殖质较强,可以完成高效率的透水与蓄水,避免土壤被雨水冲刷进而导致大量土质流失。而林草植被生长过程中,能够生长复杂的根系,进而实现对土壤的有效固结,降低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率[2]

(四)防风固沙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时,应当维持生物的多样性,逐渐恢复被损坏的地表景观,为人民创设健康的生态自然环境。为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则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地进行林草植被的种植管理。通过植树造林,进而实现防风固沙的现实作用。因为,在林草植被的作用下,不仅可以保水固土,同时大量的林木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并改变风向,避免出现严重的扬尘天气。

通过水土保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子涵,能够不断改善当地的水土环境,为生态系统的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而保证地区生物的多样性,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预期效果。如部分地区进行水土保持时,契合当地的气候环境与地质地貌,科学有序地开展保护林建设、梯田建设、水库建设等,使得被损坏的生态景观逐渐得到恢复,使得生态环境形成稳态的平衡。

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水土保持的举措

(一)分区管理

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时,应当进行分区管理规划,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可发挥出最大的工作价值。笔者认为,在分区管理时,应当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为后续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如轻度水土流失的区域,应当重点突出预防工作,如自然河流、生态保护区、水源地等。为避免相关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加剧,应当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工作。

重度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水土保持规划时,应当细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对策,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如坡面耕地、沟蚀区、水库等。若不及时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将使得该区域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分区管理规划工作开展时,应当针对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进行重点监督,及时发出水土流失预警信号,避免出现城市内涝、山洪等灾害,影响到民众的生命健康。

(二)科学预防

为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应当开展科学有效的预防工作,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发挥出一定成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目的。在科学预防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针对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健全,如依法保护水利工程、保护水土保持基础设施,禁止随意开荒或进行工程建设,使得水土环境受到直接破坏,而在农田水土保持时,应当秉持责任制,即谁负责经营,则需要负责维护。

②为不断提升水土保持工作,应当创新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的创新,如新媒体、广播、电视、短视频、报纸等,针对当地出台的水土保持政策进行全方位宣传,使得民众了解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当中[3]

(三)有效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为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则需要开展针对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实现对治理成果的巩固,不断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在具体水土保持治理时,可采取以下工作对策:①采取植物治理举措,在河道保护、农田保护时,应当对水土保持的林带进行有效加固,进而围绕河道、农田,形成健全的防护林网。在后续林带植被进行管理时,应当对防护林的树种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提升防护林带的水土保持作用。

②科学合理地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治理举措,如针对性建设集雨水库、围绕沟蚀修剪护岸工程、定期清理沟道等。在坡耕地水土保持时,可修建截水沟完成截流,避免水土流失,影响到农田的效益。

③农耕治理举措的实施,为降低农耕生产的能耗,提升农耕生产力,则需要对农耕技术进行有效改良,如轮作耕作、大棚种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避免大面积的农田裸露,降低农耕生产产生大量扬尘,对当地的大气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例,着重阐述了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作用,以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现实路径,旨在说明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今后,在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时,为使得水土保持工程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应当从多个工作方面入手,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多元主体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刘志仁,王嘉奇.黄河流域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立法规定与践行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2(03):47-57.

[2]毛应强.水土保持工程对汤峪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J].甘肃农业,2022(02):61-63.

[3]赵卫,刘海江,肖颖,孙聪,栾兆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性分析[J].生态学报,2019,39(24):9271-9280.